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蚵壳厝与蚝壳屋

已有 15188 次阅读 2015-11-20 18:06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闽南话

一、蚵壳厝(其实是蚵壳墙)

   闽南话中,厝为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



   蚵壳厝主要分布于泉州泉港区的南埔、后龙、蜂尾,惠安的崇武,泉州丰泽区的东海,晋江市的深沪、英林,南安的石井等沿海渔村。其主要材料就是大牡蛎壳与土。

   据说有几种做法:

   1、石基以上整堵墙均嵌满牡蛎壳。此种形式其年代最早,目前所看到最早的年代是明代,清代较为普遍。

   2、在屋檐下、地基以上墙体的中间部位。此种装饰形式从清至现代均有。

   3、在墙外窗户的两侧,与红砖和条石相映成趣,具有很强的美感。此种形式一般属现代民居建筑。

   4、只装饰在屋檐下墙体顶端上。此种形式为现代较大型民居建筑。

   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蚝壳屋(其实是蚝壳墙)

   蚝壳屋在岭南传统建筑中是比较独特而别致的。主要出现在珠三角一带。




   砌蚝壳墙多用泥土混合蚝壳堆砌,讲究的则是用糯米伴食用盐搅和堆砌,还有将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异常坚固。

   蚝壳墙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

   蚝壳墙有两种形式:砌墙、墙面外装饰。


   蚝壳筑墙源起南北朝

以蚝壳筑墙的做法最早应源于南北朝,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载:“卢亭者,卢循……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清屈大钧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以其(蚝)壳累墙,高至五六丈不仆。壳中一片莹滑而圆。是曰蚝光,以砌照壁。望之若鱼鳞然,雨洗益白。……居人墙屋率以蚝壳为之,一望皓然。”

 

三、蚵壳厝与蚝壳屋也有区别

1)蚵壳厝砌筑时水平方向不成行,随势而砌,填满所需平面为止(见上面的蚵壳厝图)。蚝壳墙大多水平成行,每一皮间距相当,整齐划一。想必当时施工时要立皮数杆,拉准线。外观上蚝壳墙更美观。

                                蚝壳墙整齐划一



2)蚵壳厝砌筑时蚵壳与墙面的角度不太确定,蚵壳大致略向地面倾斜(见上面蚵壳厝图);蚝壳墙砌筑时蚝壳与墙面的角度差不多都成45度角,显然仔细考虑了蚵壳墙面的排水。

       蚝壳墙砌筑时显然考虑了墙面的排水



四、有趣的地方

    蚵壳厝与蚝壳屋材料与构造基本相同,然而一个在闽南,另一个在珠三角,相隔约1000公里。两地间并未听说还有类似的建筑形式,何以形成这样的趣事?

五、以前的外墙防水

 以前缺乏防水材料,只能以排水代替防水。蚵壳厝与蚝壳屋就是给生土墙穿了一件雨衣,抵御闽南、珠三角地区量大、频繁的风雨。从功能上说,与以前的蓑衣相当。那么,细雨中的蚵壳厝与蚝壳屋就有了张志和《渔歌子》的韵味了。


 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从网上摘录了许多图片,向作者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936938.html

上一篇:南北不同季
下一篇:一个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大二学生
收藏 IP: 119.129.46.*| 热度|

4 张晓良 陈楷翰 朱晓刚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