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和地球呼吸对比

已有 3947 次阅读 2011-11-14 11:0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大气层, 地球呼吸

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

http://tech.QQ.com  2008121807:28   腾讯科技  悠悠/编译 

 

    腾讯科技讯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近日,最新人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存在着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就如同“呼吸”一样,这种地球大气层规律性变化受太阳磁场影响,每次膨胀收缩地“呼吸”周期为9天。

    (悠悠/编译)       

http://tech.qq.com/a/20081218/000038.htm

 

悠悠/编译。卫星观测显示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2008121807:28 腾讯科技。http://tech.qq.com/a/20081218/000038.htm 

 

                        “地球呼吸”的气候证据

                                杨学祥

                        (吉林大学,长春130026

                  The Climatic Evidence of the "Earth's Breath"

                             Yang Xuexia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关键词:地球呼吸,地幔流体,气候周期,临界纬度,卫星红外图像。

Abstract: The tidal forces of sun and moon make the earth's deformation change in pseudo-periodicity about 60 years. The infrared photograph of satellitic surveying give the climatic evidence of the "earth's breath".

Keywordsearth's breath, mantle liquid, climatic cycle, critical latitude, infrared photograph by satellite.

 

日月引潮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形变,造成地壳容积的增减,产生地幔排液排气活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地球呼吸效应”[1]。杜乐天等对20003月初到4月中旬每小时的卫星热红外图像连续观察,发现沙尘暴灾区(冀北--内蒙古南)至少从3月初就一直发生异常的地球排气增温。爆发中心先在渤海区出现,然后向西迅速扩大,2~3小时到达新疆。特别是两次最严重的沙尘暴高峰期(326~28日和45~7日)与卫星图像上热区出现的时间吻合得相当好。到4月底,巴基斯坦热到49oC,印度西部从4月中旬就大旱,气温40oC,赤地千里,人畜渴死[2~4]。此次排气增温的速度和方向与太阳运行的速度和方向完全相同。排气时间发生在太阳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和地壳容积变小的时期(125~47[5]。今年中国的高温异常区基本上分两大片:东北和华北。南到长江边(纬度35,即临界纬度),北到黑龙江(纬度50度)[4]125~47730~1116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北纬35度以北地区和南纬35度以南地区地壳容积变小,南北纬35度之间地区地壳容积变大,地幔流体将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或从断裂带排出。这是中国北方最强烈的地球排气在47以前的原因,也是环南极大陆断裂带在秋分后强烈排气并破坏臭氧的原因[3]。而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最强烈地球排气在47以后的原因是,49~7281118~123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壳容积变得最小,低纬度地幔排气最为强烈。厄尔尼诺事件一般发生在圣诞节(1225)前后也是这个原因。与此同时,近日点(13~4日)增强的太阳斥力使内核产生向光运动,挤压地幔向南纬23.5(太阳直射点)上涌,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5,6]20003~7月卫星热红外图像资料提供了新的证据[2,4]。月亮近地潮比远地潮增大35%,近地点进动周期为8.85年,最小整数年为62年。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气候和地震的60年准周期性[7],不同地区地壳最大形变产生的“呼吸作用”是其形成机制。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本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57km;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2000年)分别缩短了7644km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8]200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减少了0.28%(本周期极大值), 太阳引潮力将增加0.84%, 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强度将增强0.56%2000年是太阳活动峰年。这些因素使地球在春分和秋分后能排出更多的流体。我们曾预测2000~2001年是厄尔尼诺年和灾害年[5]。全球灾害发生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结论。行星引潮力产生的气候变化准60年周期(通过对冬至时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变化的控制而影响接受太阳能量的数量和地球内能的释放)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学祥,陈震,陈殿友。岩石圈伸缩的机制和规模.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16(3):89~94

2.杜乐天,强祖基。 沙尘暴、干旱、热灾、缺水、沙漠化的地球深部气流祸因.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309

3.杜乐天. 天气与地气是不可分割的地球气体整体系统内外两大部分. 同上. 308

4.杜乐天,强祖基,李玲芝等. 地球在哮喘——干旱热灾之源. 科技日报. 2000-8-5. 第四版.

5.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6.杨学祥,张中信,陈殿友.地核能量的积累与释放.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16(4):85~92

7.任振球.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 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43~48.

8.荆佰弘。试论气候与地震的周期性。科学(中文版)。1995,(9):60~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9774228).

 

本文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200176):730~7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07847.html

上一篇:潮汐作用新证据:地球大气层在有节奏地膨胀收缩
下一篇: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与8-11月强潮汐时期相对应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吴吉良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