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特大旱涝灾害的自然规律:与太阳黑子极小期和强震伴生

已有 3215 次阅读 2011-6-30 14: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低温, 强震, 太阳黑子极小期, 特大旱涝

             特大旱涝灾害的自然规律:与太阳黑子极小期和强震伴生

——太阳黑子极小期和特大旱涝灾害转换

                          杨学祥,杨冬红

 

2011年上半年,全球很多地方已经历且仍在经历一些极端天气事件:英国在这个春季发生了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先是出现久旱天气,然后出现洪涝灾害;巴基斯坦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灾,数百万人撤离;美国密西西比河出现历史性洪峰。在2010年,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一个大陆也都发生了破纪录的大洪水。可怕的暴雨淹没了巴基斯坦五分之一的地区,千年不遇的大洪水吞噬了美国纳什维尔,里约热内卢北部的暴风雨导致巴西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山崩灾难。除此之外,法国南部、澳大利亚北部以及斯里兰卡和南非同样爆发大洪水。于是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分析,认为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然而,权威的气候研究专家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至少他们不会忙着下结论。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马丁?赫尔林表示,虽然全球变暖是一个明显的“嫌犯”,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全球变暖要对2011年春季的大旱负责。根据气候变化模型的预测,21世纪末期将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旱和强降雨,但它们无法解释当前的干旱。他说:“很多极端天气都是自然气候变化,例如热浪和大雨。”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国家干旱减灾中心负责人迈克尔?海斯表示,美国南部出现的干旱以及北部的大雨由拉尼娜现象导致。

  英国里丁大学的迈克尔?布莱克伯恩表示,导致2010年俄罗斯热浪的喷射性气流同样要为2011年的欧洲干旱负责,不能归咎于全球变暖。伦敦大学学院的马克?桑德斯指出,全球干旱集中现象越发明显,当前的旱情并不罕见。

  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学院系主任朱蒂斯?库里表示,人们往往将极端天气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这种做法可能植根于一种需求,即引导公众舆论和政界人士,朝着采取措施遏制气候变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试图将个体极端天气事件或者群体极端天气事件归咎于复杂的气候系统面临极大难度,现在的气候系统处于一种病态,她说:“我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过于简单化。”

  极端天气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与天气体系和内部数十年的震荡有关,电脑气候模型对这些因素的模拟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库里说:“任何将个体极端天气事件、一连串的极端天气事件或者极端天气事件的统计数据归因于人类活动影响的结论都无法让我完全信服。要想改进对极端天气事件成因的分析,首先需要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数据库进行大幅改进和扩充。如果将这些事件与自然气候体系――例如厄尔尼诺――联系在一起,我们需要加深对决定极端天气频率和强度的自然气候变化的理解。”如果希望改进与极端天气事件强度和频率变化有关的气候模型模拟的评估方式,则需要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而后才能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推论[1]

我们在最近发现,潮汐极大期、太阳黑子极小期、强震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062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和11世纪气候变冷;1100年的潮汐峰值非常低,对应并不明显的麦蒂威密讷极小期(Medieval Minor Minimum)(1150-1200);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3-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和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两者7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2]

1975年王涌泉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活动由弱转强时特大旱涝灾害和强震相继发生。17世纪明末清初,中国1638-1641年发生特大干旱,1653-1679年又出现多次大地震,然后在严寒中于1662-1668-1679年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再到长江一再出现特大洪水。19世纪,1840年长江出现特大洪水,1841184218433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1844年美国密西西  比河出现特大洪水。1850年及1860年代北美河流又多次发生特大洪水,1855年黄河下游大改道。186018671870年连接三次长江流域再发生更大的特大洪水。而1839-1878年欧洲、北非、南亚、东亚、大洋洲河流也多次发生大洪水。这一全球水文异常确与1819-1879年全球密集大地震又密切相关。其间9级以上4次,8.0-8.520次,7.0-7.930次。厄瓜多尔、智利、堪察加为最强。而1833-1870年又最为集中,其间9级以上特大地震3次,8级以上11次。看来环太平洋区是全球灾害链焦点,东亚、北美尤其重要[3]

上述两个特大旱涝时期正处于太阳黑子的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 (17871843)。所以,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可能带来低温、强震和特大洪涝灾害。

美国科研人员预测,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科研人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市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学分会年会上发表3份研究报告说,人们熟悉的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45]

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低温、强震和更大旱涝灾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教。全球变暖未必是今年旱涝主因(组图) 。来源:中国网。2011062710:52来源深圳特区报。http://roll.sohu.com/20110627/n311776071.shtml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3.       王涌泉。日地水文研究52年。2010930黄河科研网。http://www.yrihr.com.cn/jdgz_ll.asp?id=272

4.       科学家推测:太阳黑子2020年开始或进入“冬眠”。发布时间:2011-6-16 10:54:46来源:新华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488.shtm

5.       Richard A. Kerr. End of the Sunspot Cycle? 2011-6-14, 6:06 PM. Follow ScienceNOW on Facebook.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6/end-of-the-sunspot-cycle.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0850.html

上一篇:全球变暖未必是今年旱涝主因:关注潮汐周期
下一篇:专家称北京明后天将迎大雨:关注7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