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寒潮来袭全国多地将开启冰冻周:关注2017年变冷预测

已有 1739 次阅读 2018-1-22 13:3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2017年变冷, 寒潮预警

寒潮来袭全国多地将开启冰冻周 安徽平均降温6~8℃

292我要评论2018-01-2210:17
分享到:

23日后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安徽省雾和霾天气有所好转。然而下周中期开始,天气性情大变,冷空气强势南下,雨雪冰冻天气当道。》》》推荐阅读:喷水改善监测数据 雾炮车“用力过猛”宁夏一环保局大楼成冰雕

大风降温:23-25日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平均气温将下降6~8℃,同时24-25日全省平均风力增至4级左右,阵风7级。26日后气温持续偏低,其中27日早晨最低气温:沿淮淮河以北和大别山区-10~-12℃;江淮之间和皖南山区-6~-8℃;其他地区-3~-5℃。

中央气象台1月22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日前,我国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和华北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局地降温达10~12℃。今天起,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到来,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都将下滑,降温幅度普遍有6~10℃,局地可达10℃以上。多地将开启“冰冻”、“湿冷”的一周。

预计未来48小时,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自北向南先后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大部、华北中西部、黄淮西部和东部、湖北大部、湖南西部以及辽宁东部、吉林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8℃,其中,山西北部等地局地降温将达10℃以上;渤海、黄海、东海等部分海域将有8级、阵风9级大风。

哈尔滨或经历近60年同期第三冷天气

哈尔滨市气象台1月19日16时30分发布严寒天气预报,预计从20日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哈市气温明显下降,20-26日气温持续偏低,可能成为自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寒冷,其中23-25日将降至入冬以来的最低值,主城区及西部区、县(市)白天最高气温仅为-21~-24℃,夜间最低气温降至-30~-34℃,东部和北部县市夜间最低气温可降至-35~-39℃;降温同时风力明显加大,预计哈市20日前后有4~5级偏西风。

黑龙江漠河将迎来入冬最低温

受冷空气影响,21日黑龙江漠河气温降至零下41.5摄氏度,迎来入冬最低温,并出现冰雾天气,最大时能见度不足五十米。街上车辆减速慢行,外出的行人全副武装,羽绒服、帽子、口罩等保暖装备齐上阵。室外作业的清雪工人在作业的过程中,很快就结了满头白霜。

河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大风接踵而至!河北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受冷空气影响,今天下午到明天白天,沿岸海域和沿海地区有东北风7-8级,阵风9级。今天夜间开始全省自北向南先后有偏北风4-5级。请防范。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我省各地气温断崖式下降,为此河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明天白天,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降至0度以下,23日早晨全省各地最低气温明显下降,北部地区下降10-12度,西南部地区下降4~6℃,其他地区下降7~9℃;23日早晨,最低气温北部地区可降至-18~-27℃,其中坝上地区降至-28~-35℃,中南部地区降至-8~-11℃,其他地区降至-12~-17℃。

防御指南:

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

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5、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http://365jia.cn/news/2018-01-22/0FC53043099403B2.html

 

2016年和1998年最热比较:2017年与1999年同样变冷

已有 2046 次阅读 2017-1-21 15:02  

2016年和1998年最热比较:2017年与1999年同样变冷

                            杨学祥,杨冬红

 

谁是谁非9年内见分晓:2017年变冷,2025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326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125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0192.html 

 

2018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1424 次阅读 2017-8-14 10:26

2018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1-2月、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1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12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323度,12为月亮近地潮,12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18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19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116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0257度, 115为月亮远地潮,117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123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25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E 129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143度, 130为月亮近地潮,131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10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6199.html

上一篇:寒潮天气将再次延长拉尼娜寿命:2018年1月22日午报
下一篇:北京发布持续低温蓝色预警:关注23-25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19.48.172.*| 热度|

3 钟炳 吕洪波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