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电中性粒子各引力封闭系统的运动规律

已有 1840 次阅读 2019-5-27 08:10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电中性粒子各引力封闭系统的运动规律

 

1.     物理学“粒子”概念的基本根据

 

    一切物体基本上有电中性和带正、负电的2类。

    一切物体都有质量,带电物体还有带电量。

从物体中心到边缘R(3),各处的质量,无论如何分布,都可当作其全部质量m都集中于其质量中心的一点,则,其本身尺度实为R(3)的物体,就可当作其全部质量m都集中于其质量中心的一个点的“粒子”处理。

于是,该物体在坐标系的运动就可当作其质量中心一个点的运动。

  从带电物体中心到边缘R(3),各处的带电量,无论如何分布,都可当作其全部带电量q都集中于其带电量中心的一点,则,其本身尺度实为R(3)的带电物体,就可当作其全部带电量q都集中于其带电量中心的一个点的带电“粒子”处理。

于是,该带电物体在坐标系的运动就可当作其带电量中心一个点的运动。

    2个物体或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就可当作,以其一的质量或带电量中心为坐标中心,另一的质量或带电量中心的距离r(3)2者的距离。

 

2.     引力及其运动方程

 

引力势(3Mm)[标量]=kMm[标量]/r(3Mm)

=kMm/(r(3Mm)j^2,j=13求和)^1/2

其中,r(3Mm)[1线矢]是以M的质量中心为坐标中心,到m的质量中心的距离。

量纲:[M][L]^(2) [T]^(-2)

k的量纲:[M]^(-1)[L]^3 [T]^(-2)

引力(3Mm)[1线矢]=引力势(3Mm)的梯度(3)(1线矢)

=偏分(3)引力势(3Mm)(1线矢)

={(kMm/(r(3Mm)j^2,j=13求和)^1/2)[基矢j]/r(3Mm)j,j=13求和}

=kMm{r(3Mm)j[基矢j],j=13求和}/(r(3Mm)j^2,j=13求和)^(3/2)}

量纲:[M][L] [T]^(-2)

 

引力势、引力,都仅为3维空间的物理量。

 

k是引力常量约=6.685x10^(-8) [厘米]^3/([][]^2)

=6.685x10^(-38) [千亿米]^3/([千克][]^2)    

c是真空中光速约=3x10^5[千米]/[]

m粒子运动力方程:

mg(3Mm)[1线矢]

=kMm{r(3Mm)j[基矢j],j=13求和}/(r(3Mm)j^2,j=13求和)^(3/2)}

=kMm[1线矢]/r(3Mm)^2,有:

M=g(3Mm)r(3Mm)^2/k

gm粒子质量中心距M粒子质量中心为r(3Mm)时,m粒子受M粒子的引力加速度。

g的量纲:  [L] [T]^(-2)

 

3.     电中性各粒子,两两间引力运动方程及其解

 

引力只是3维空间的力。

若引力封闭系统内(即:相互引力作用不可忽略的各粒子)仅有质量分别为Mm2个粒子,以M的质量中心为坐标原点, m质量中心的位置为r(3)[1线矢],则m粒子的运动方程为:

md^2r(3Mm)[1线矢]/dt^2

=kMm{{r(3Mm)j[基矢j],j=13求和}/(r(3Mm)j^2,j=13求和)^(3/2)}即:

d^2r(3Mm)[1线矢]/dt^2=kM[1线矢]/r(3Mm)^2

d^2r(3Mm)/dt^2=g(3Mm),是m粒子质量中心距M粒子质量中心为r(3Mm)时,m粒子受M粒子的引力加速度。

g(3Mm)的量纲:  [L] [T]^(-2)

r(3Mm)j维的解,都是相应的椭圆,j=1,2,3

m粒子的运动轨迹是相应椭球面上有相应进动角的椭圆曲线。

 

   只是对于仅有2个粒子的引力运动方程,才可以简化为2维的坐标系:

md^2r(2Mm)j[基矢j]/dt^2

=kMm{{r(2Mm)j[基矢j],j=12求和}/(r(2Mm)j^2,j=12求和)^(3/2) }j=12即:

md^2r(2Mm)1/dt^2

=kMm{r(2Mm)1 /(r(2Mm)1^2+r(2Mm)2^2+)^(3/2)

+r(2Mm)2 /(r(2Mm)1^2+r(2Mm)2^2+)^(3/2)}

md^2r(2Mm)2/dt^2

=kMm{r(2Mm)1 /(r(2Mm)1^2+r(2Mm)2^2+)^(3/2)

+r(2Mm)2 /(r(2Mm)1^2+r(2Mm)2^2+)^(3/2)},并有:

r(2Mm)1/dt=v(2Mm)1r(2Mm)2/dt=v(2Mm)2

d^2r(2Mm)1/dt^2=dv(2Mm)1/dt=a(2Mm)1

d^2r(2Mm)2/dt^2=dv(2Mm)2/dt=a(2Mm)2

 

    当令:r(2Mm)1r(2Mm)2v(2Mm)1v(2Mm)2a(2Mm)1a(2Mm)2,分别依次为,16次不可约代数方程,

x^6+b5x^5+b4x^4+b3x^3+b2x^2+b1x+b0=0,的各解:

r(2Mm)1=x1r(2Mm)2=x2v(2Mm)1=x3v(2Mm)2=x4a(2Mm)1=x5a(2Mm)2=x6,

即可由方程各系数由光解的关系式 ,求得各解。

这就必须用到本人创建的重要博文“任意不可约方程的根式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1178696.html 

 

4.     太阳系,太阳,及其9大行星,和地、月,两两间引力量级比较

 

K=6.685x10^(-38)

                    K乘日质量=1.33(-7)

K乘地质量=4.00(-13)

    (n)标志:乘10^n, 两两间距离只是粗略的“平均距离”粗估计算。

 

行星距日 距地  质量    距日^2 距地^2   与日引力   与地引力

  千亿米千亿米 千克                      千克千亿米/秒^2

太阳       15.0  1.99(30)   

3,84(-4) 7.35(22)       1.47(-7)          2.00(14)

5.80  9.20  2.99(23)  3.37(1) 8.46(1)  1.18(15)    1.25(7)

10.8  4.20  4.90(24)  1.17(2) 1.76(1)  5.59(15)     3.45(5)

15.0        5.98(24)   2.25(2)         3.53(15)

22.8  7.80  6.58(23)  5.20(2) 6.16(1)  1.68(14)     2.95(7)

77.   62,8  1.90(27)  5.93(3) 3.94(3)  4.26(17)    1.94(9)

143  128   5.69(26)  2.04(4) 1.64(4)  3.71(15)     1.39(8)

287  272   8.73(24)  8.24(4) 7.40(4)  1.41(13)    4.72(6)

450  435   1.03(25)  2.03(5) 1.89(5)  6.75(13)    2.18(5)

591  576    1.47(22)  3.53(5)  3.32(5)   5.54(9)       1.77(2)

 

(此处尚未列出其它行星的卫星的有关资料,但它们都与各自的行星距离很近,质量与行星相比可以忽略。)

 

5.     太阳系的引力封闭系统(即:包括全部相互引力作用不可忽略的各粒子) 的运动方程

 

由第5节粗估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举例日、地、月(地球的唯一卫星),所示,它们各两两间,以及各行星与各自各卫星的引力量级比较,表明:除冥王星与其各卫星的,而外,都不可忽略,即:引力封闭系统必须全部包括:日、各行星,两两间,以及各行星与其卫星间,的相互引力。

    太阳系的引力封闭系统(即:相互引力作用不可忽略的各粒子)就应是,太阳粒子与它的9大行星(包括各行星与它们各自的卫星)粒子,的系统。

就必须计及每个粒子受其它各相应粒子的引力作用,才能确定其各运动方程。

因此,此引力封闭系统的运动方程应是:

 

m(s)d^2r(3Ss)[1线矢]/dt^2

=kM(S)m(s){r(3Ss)j[基矢j],j=13求和}/(r(3Ss)j^2,j=13求和)^(3/2), S=09求和,s=19求和}

+k m(s)m(n) {r(3sn)j[基矢j],j=13求和}/(r(3sn)j^2,j=13求和)^(3/2), s=19求和,n=1Ns求和}

S=09分别为:日、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s=19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Ns是第s行星卫星的个数。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

如果将各待求值转变为1元不可约代数方程,则其次数高达数百余,就更只能用到本人创建的重要博文“任意不可约方程的根式解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1178696.html 才能解决。

   类似的其它各种实际科学问题,还很多,但是,仅此一例,已足见,任意不可约方程的根式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欢迎大家,特别是有关专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创新、发展。

 

任意不可约方程的根式解2018-9-2.doc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181377.html

上一篇:根本不能肯定所谓“夸克”的实际存在性
下一篇:详解中国经济底气,看清中美贸易摩擦大势。
收藏 IP: 123.112.6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