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民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xminmin1987 以幽默对抗荒诞!

博文

我的青春在基层(1) 精选

已有 3098 次阅读 2016-3-30 16:53 |个人分类:社会速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经历, 观察, 基层中国

    大学毕业前夕,很渴望去基层体验一番,想有一段乡镇工作的经历。那对于我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它总是那么神秘。因为费孝通先生有本书就叫做《乡土中国》;还有人说不了解中国乡村社会,就不可能了解真正的中国。因此,更加激起了我去基层工作的渴望。

  尽管我来自农村,但是在乡村有一片领域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的。所以,我很想去探个究竟。作为一个参与式观察者,去了解基层的政府的运作,基层的施政队伍,以及由基层权力中心俯瞰整个乡村社会。

  还记得征召大学生去基层服务的宣传标语: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句话真的很让人热血沸腾,不禁让我想起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场景。当年,毛主席一句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由此,很多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也看过夏雨拍的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电视剧讲述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故事很凄美动人,还好有个还不错的结局。当然,电视剧有些过于浪漫化了。事实或许根本不是那个样子。

   经过笔试、面试、培训等环节,以及漫长的等待。终于,从2010年8月开始,我开始了我在基层工作的日子,没想到的是一下子就是四年。其实,开始我想着有个一两年就好了,然后再考研究生回来做学术研究。但是谁会想到后来的变数呢?但是很快我就适应了这种变化。不妨将这作为一个大的田野调查,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村,又有什么不好呢?这说不定还是我将来从事研究的主要内容呢?但是当我真的踏入研究生行列那一天,却调剂到了环境科学专业,尽管我报考的是公共管理专业。看吧,有的时候人生就是那么充满戏剧性。  

  其实,很早之前我便有这样一个想法,把我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与感悟整理一下。也曾经将这一想法征询过一些老师和学者的意见,他们都很支持我。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东西的完成需要有体验机会。但有这种基层工作机会的本来就不多,何况有了这种机会还要记录下来呢?因此,写下来就是功绩。

  从2010年8月开始,到2014年3月我离开去另外一个城市,结果又是另外一个基层,直到5个月后我离开,我在基层工作了整整四个年头。从我23岁大学毕业到我27岁重返学校读研,我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基层。一个人又有几个四年呢?这其中发生的故事太多,从中的感悟也确实不少。这不仅仅要感谢我大学时代的很多老师给我的理论指导,也要感谢这四年来跟我一起战斗在基层的同事和朋友。我很想把我们其中的很多故事记录下来,却又不知道从何处下笔。

  很多时候,我也是太求完美了。总是想等到考虑成熟了再开始动笔,总是想等到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再开始写作,总是感觉那些故事离我太近。因此,就想着再等等吧,就这样便一拖再拖。直到前几天,突然发现我离开我最初工作的地方已经有两个年头了。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记录吧。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几乎分不清我的记忆是不是真实了,也或许现在我就已经把我的记忆当成了真实。我禁不住问我自己,这是真的吗?

  还有就是为什么选择博客的形式呢?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科学网上,有一群搞科学的人。在这里,欢迎大家的批评与建设性意见。这也有利于我以后修改完善。或许将来我还会重走我走过的路,去不断完善这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以此,作为开篇吧!

                               2016年3月30日于乌鲁木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24092-966054.html

上一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谈导师与考生的双向选择
下一篇:理解人性的有限性
收藏 IP: 210.73.32.*| 热度|

8 谢平 陈敬朴 武夷山 陈南晖 赵建民 白图格吉扎布 neilcha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