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但开风气不为师:读《十日谈》

已有 4127 次阅读 2020-6-3 22:53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经典小说, 随感, 札记

疫情中读了《十日谈》,其实是选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小说发生在佛罗伦萨黑死病爆发时期,七位靓女和三位俊男为躲避瘟疫,到了他们在城外的乡间别墅。为打发不宜唱歌跳舞和户外活动的时光,他们轮流讲故事。选出的主持人为当天的女王或国王,规定当天故事的主题或者没有主题,但最后一个故事可以不在主题之内;故事会结束时,指定翌日的主持人。每天每人讲一个,共讲了十天。所讲的故事汇总起来,加上讲故事时的场景和偶尔有简单反馈,构成了《十日谈》。因此《十日谈》中应该有一百个故事,我看的汉译本有73个故事,现有的故事中,也有个别删节。有译林出版社的英译本,暂时还没有读的打算。

 

小说开篇写佛罗伦萨黑死病疫情的严重,比现在的新冠或者当年的非典厉害多了。传染机制不明无孔不入,患者无药可医很快死亡。黑死病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现在回顾,客观上,动摇了主导性力量教会的权威,改变了当时中世纪的社会结构,为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写于黑死病时代的《十日谈》,似乎是文艺复兴的肇始。在这个意义上,《十日谈》堪称开风气之先。只是不知道小说方面的后继者为何人?

 

如前所述,小说由一百个故事组成。在结构探索方面或许对长篇小说的形成有所贡献。每天讲的十个故事往往有个主题。第一天大家没有经验,故事是随便说的。第二天的故事围绕着开始饱经忧患然后逢凶化吉最后皆大欢喜的主题。第三天故事的主题是个人凭借机智实现愿望。第四天是结局悲惨的恋爱故事。第五天则是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第六天的主题是机智的言谈或者行为,能针锋相对驳倒别人的非难,或急中生智避免危险或耻辱。第七天的主题是妻子偷情等欺骗丈夫,有成功也有失败。第八天的主题是人们互相捉弄。第九天随意讲故事,没有主题。第十天是恋爱或者其他方面的慷慨豪爽行为。除了个别故事,如妻子出轨主题下后面三个故事,相当机智,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有些拍案惊奇的意思。多数故事都比较简单。或者这样说,机智似乎谈不上特别,愚蠢真非一般的愚蠢。

 

感觉西方人心智比较简单。与华夏传统市井小说例如《三言》《两拍》中的故事相比,《十日谈》的故事有些幼稚。过去就注意到这种差别。西方那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如Walter ScottIvanhoe,跟《三国演义》相比真是非常幼稚。同样是英雄造反传奇,Robin Hood比《水浒传》也单纯许多。华夏人士往往推崇计谋,诸葛亮之辈,动辄“我有一计”。小时候简直对诸葛亮崇拜得五体投地。不过,蜀汉在三国中还是率先被灭了,细思恐极。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小说的思想无疑很先进。有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贵”“贱”由品德划分。“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p. 267) 也有男女平等的思想,特别是鼓励女性在爱情中主动。“在适当的时机下,你们也可以主动去钟情于人,不必老是听从命运之神的支配,因为命运之神教你用情,大都不是恰如其分,而是过分。(p. 395)”第四天和第五天的主题是爱情悲剧和爱情喜剧,或许属于全书最有积极思想意义的内容,虽然故事都比较简单。

 

值得注意是,有些生活中的智慧或者说常识,其实与华夏古人讲得差不多。如时不可失失不再来,“命运之神露着笑脸、张开臂膀去对待一个人,大都是可一而不可再。(p. 484)”如“反者道之动”,“世上有许多人专心致志想登天堂,不料自己没有进得天堂,反而把别人送上天堂了。(p. 192)”如大智若愚小慧害道,“世上有些聪明人,仗着自己精明懂事,就以为别人一无所知,因此存心愚弄别人,结果往往反而落得自己上了当。(p. 198)”做人的道理也就那么多,东西方圣贤讲起来也难免相似,就像《理想国》如果只看伦理部分,也与《论语》差不多。

 

该书有许多故事正面讥笑的教士。“说起这些教士,他们多半是些饭桶,不懂人情世故,行动背时,却自以为道德学问高人一等,仿佛什么事都是他们懂得多;其实,真是天知道罢了。别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挣饭吃,自谋生活,他们可不行,他们只想寻个可以依赖的地方,像猪一般让别人来供养。(p. 81)”中世纪过去后,许多人对学者也有类似的蔑视,直至今日。《十日谈》中对学者还是相当敬畏,“学者多半是(即使不能说全部是)比魔鬼还精明呢。……千万别愚弄人,尤其是学者,更加愚弄不得。(p. 567)”当然,作者说的是真正的学者。“求学的态度完全为了探究因果、明白事理,不像一般人那样读书只为了日后把那一点知识零碎出卖。(p. 545)”读书为了出卖知识其实就是职业化,但零碎出卖卖不出好价钱。融会贯通甚至增加新的知识,才能卖出好价钱,包括赚得金钱和赢得名声。

 

总之,故事尚可读,但多少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名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现实阅读中的精彩未必总是一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36325.html

上一篇:南京江南贡院
下一篇:北京北海公园其它
收藏 IP: 101.87.44.*| 热度|

12 郑永军 王安良 武夷山 郭战胜 康建 徐耀 段含明 鲍海飞 张学文 孙颉 吴斌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