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鏖战

已有 2231 次阅读 2018-11-25 10:46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随感, 回忆

我这代人,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些英雄主义的倾向。自己也未能免俗。八十年代,读大学时或刚毕业后不久,最爱看的文学作品是《约翰·克里斯多夫》《简·爱》和《马丁·伊登》,当然读的是汉译本。我现在自己都觉得好笑,比起荷马史诗、《神曲》、莎翁戏剧和《浮士德》,那些真是太小儿科了。

 

印象最深的内容却是《约翰·克里斯多夫》中的一段话,不敢说记忆百分之百准确,但最多差个别虚词。“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几年后,那些小儿科的作品,犹如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九十年代初,仿佛就是在昨日。读《马丁·伊登》英文版时,正在为背GRE词汇而焦头烂额。每天背一组50个不算太难,但按照记忆曲线复习过去所背,就不简单了。如果有软件还好些,那时候就是凭纸和笔。《马丁·伊登》不仅是语言实践的机会,更是精神力量的来源。凭着这种精神,以高考英语24.5和应届考研33.5(都是百分制)的基础(或更确切地说没有基础),十年之内在EPTGRETOFEL都取得优秀的成绩,而且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凭那时的基础,年过半百,仍以相当不错的成绩通过了IELTS。三十来年后的今天,我仍为自己当年那种顽强哪怕是幼稚的顽强所感动。

 

前引《约翰·克里斯多夫》那段话,如果仅看开始一句,似乎太有进攻性。其实不然,“战斗”的对象只是自己,近于华夏古人所谓“天人之战”。有这段话垫底,后来读到《老子》的“胜己者强”,就更有共鸣。

 

这种鏖战不是一时,而是一世(“无休无歇”,休是终止,歇为中止)。这让我想到电影《美丽心灵》中的对白。有人问纳什体现他精神分裂的心中幻象,“Are they gone?” 他这样回答,“No, they are not gone, and maybe they never will be.” 传记没有电影那样有戏剧性和画面感,不记得有这个对白。当然,不能很肯定,毕竟说有易,说无难。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鏖战,标的只是“够得上称为人的人”。只是基础,真做到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人还有更难以企及的目标,例如有为,例如有趣。

 

我现在已经老了。但鏖战似乎并没有结束。年轻时难在努力,老年时难在舍弃。所以孔子忠告老年人,“戒之在得”。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48118.html

上一篇:哈尔滨松花江一瞥
下一篇: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8年
收藏 IP: 116.233.141.*| 热度|

1 王永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