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盟成立大会现场
2020年10月17日上午,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多省的林业产业相关人员、专家、相关科技及投资企业公司代表等参会,共同探讨交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联盟成立大会启动仪式
着力解决技术难题 联盟力争成为坚强后盾
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发起,依托西北院成立,主要目标是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研、生产和市场的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开展新技术辐射和推广,培育技术先进、产品创新的特色产业集群主体,为西北地区林业产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联盟成为国家林业产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讲话
成立大会上,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讲话时表示,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林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的成立,是整合优势技术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着力解决林业全局性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以及区域性林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坚强后盾。未来,通过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将在解决西北地区林业产业集中度不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方面发挥优势;并结合现状调整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构建共同的服务平台、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以及产业化示范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林业聚集,推动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合作共赢,将技术交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果转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企业和大众,为西北地区林业产业跨越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许辉发表讲话时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我院成立‘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目的是整合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破解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资源数据底数不清、基地建设标准不高、产业链条不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弱等技术难题,促进创新与生产的紧密衔接,为西北地区从事林业产业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工程技术人员搭建技术创新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西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活化机制 发挥联盟协同创新作用
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立大会的举行,也是为进一步发挥联盟创新载体作用,整合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升联盟科技创新能力,共同破解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创新与生产的紧密衔接,助推西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为联盟授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创新”,强调了创新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成立国家创新联盟,目的是搭建新的平台,形成新的机制,发挥联盟的协同创新作用,突出创新、强化应用、优化体系,服务于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解决有限的创新资源与无限的创新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推进绿色发展,促进林业产业思路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提供更多优质特色林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参加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立大会的代表
大会随后,参会领导专家及创新联盟成员代表一起表决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理事长单位和理事长,宣布了专家委员会及名单并颁发聘书,同时发布了联盟服务平台和西部林产品展示交易平台。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会长、陕西省核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陕西大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封斌奎当选为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核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宜君县核桃产业办公室主任陈金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当选为西北地区特色林业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专家。
学术交流 各路专家借助联盟平台精彩粉呈
10月17日下午,还举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魏智海高级工程师主持,先后有以下几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新疆特色林果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院高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我国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占德研究员;
3、青海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思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樊光辉副研究员;
4、甘肃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李建红高级工程师;
5、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及坚果品类市场,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乔如柏总经理;
6、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余有本副教授。
10月18日部分代表将前往陕西省富平县柿子产业进行考察调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1-18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