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建立“反对无据评审,倡议公开评审”联盟的倡议

已有 1718 次阅读 2019-5-13 17:0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年多以前写的,欢迎大家拍砖!

科学总是在争议中向前发展,评审是处理科学争议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论文发表系统,评审是科学研究结果进入科学交流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在基金项目立项系统,评审引导着科研前进的方向。评审对科学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但国际上,评审人员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研究比较了解的一个同行。但在我国,评审人员常常被冠以专家的美称,致使评审人员的意见处于绝对权威、不容质疑的地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甚至不允许对评审意见提出任何质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十八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第八条,第四点)。

在论文发表系统中,还有作者回应环节,主编也会对各种评审意见进行仲裁。但在我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系统中,虽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申请者,但对评审意见没有任何回应的机会,基金委在资助与否的裁决中,对科学争议没有科学合理的仲裁措施,致使极端不合理、毫无根据,逻辑上完全错误的评审意见,都没有申诉的平台,并在项目资助与否的裁决中,全盘采纳。而且,评审人员是匿名的,这一机制,使一些不良评审人员似乎是处于阴暗角落里的巫婆,伺机施法,危害科研的发展。这一机制,也使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的评审系统也岌岌可危,被一些不法机构利用,伪造匿名评审人员,戕害科学发展,谋害人类未来(英国BMC出版社撤稿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发现存在第三方有组织地伪造同行评审专家信息,提供虚假评审意见,甚至直接伪造全文最近撤稿事件)。

中国“和为贵”的文化特色,对争议问题,一直不敢摆在明面上公开争论,明辨是非。而科学创新就是对处于权威地位的旧规则和旧观点的否定中取得的,所以争议对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复旦大学一个教授所组织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在组织形式上,在报告人报告完成后,专门指派了点评人,并要求点评的批评成分要占到6成以上。给科学争议的公开论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家在友好的氛围中,展开科学争议,在争议中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给我们解决科学争议问题开了个好头。

我们科学人,既是科学研究人员,要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要申请基金项目资助我们进行研究,同时也是各种期刊和各种基金的评审人员。在制度环境还不能很好的处理科学争议问题的时候,我们科学人应该有具有一定的自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担当。所以,特倡议,建立“反对无据评审,倡议公开评审”联盟。我们的誓言是:

在评审时,我们摒弃对研究者本人的成见,而是深入到研究内容中,针对研究内容,有理有据地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不罔顾事实、不主观臆断。即使是负面意见,也要具有建设性,并保障所给出的建议符合逻辑,令人信服。即使在匿名评审系统所给出的评审意见,我们都保障所给出的评审意见合理公正。我们倡议公开评审,确保自己对自己给出的评审意见具有一定的科学担当。

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规划意欲在2020年建设评审质量监测平台,促进评审质量的提高。评审质量是个定性概念,需要深入分析评审意见。我们建议大家对极端不合理的评审意见进行公开评析,总结出其特点,为这一平台建设提供依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178757.html

上一篇:致基金委和我的项目评审专家
下一篇:达摩克利斯剑高悬着的基金评审季(引子)
收藏 IP: 111.187.25.*| 热度|

1 孙志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