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影响人类文明的10位文学家—您知道几位?
苗元华 2009-8-15 17:03
前记: 本文内容摘录于 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李政主编的《与名人有约》系列丛书中的《影响人类文明的 10 位文学家》。 在看下文之前,请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由您来选择,您会选择谁? 正文: 1,新纪元的文学巨人 但丁 -阿利吉耶里(1265-1321),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西欧文学巨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5317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创新的三种境界
苗元华 2009-8-15 00:00
前记 : 创新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词汇,科学网上也经常有人谈起这个话题,比如李宁老师的博文《你了解什么是创新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006 ,陈安老师的博文《中国科技界的曾轶可原创现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461 。王晓明兄的博文《什么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5921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编撰《强震后次生灾害的防治与应急管理》一书的倡议
苗元华 2009-8-9 13:45
去年的 5-12 大地震,夺去了 9 万多中华儿女的生命,我们永志不忘。 强震让天府之国得到了伤筋动骨般的重创,从地震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地震所引起的次生灾害接连不断,从唐家山堰塞湖到前几天的彻底关大桥被巨石摧毁和刚刚的大渡河被岩土滑坡整体堵塞,无不让灾区的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502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再论“见识”的重要性
苗元华 2009-8-8 20:31
前记: 刘晓冬博士读了昨天写的博文《不要小看见识 - 因为它和创新一样重要》后认为,创新更重要,具体评论如下: 正如教学和科研,都重要,科研和创新更重要,原因是真正持续和广泛的创新需要超凡和坚实的经验和知识并提供新一轮的见识。创新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和活动。搂主观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6629 次阅读|8 个评论
您知道‘四大发明’这个称呼是谁提出来的吗?
苗元华 2009-8-8 14:07
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中国人都知四大发明,也愿意在老外面前津津乐道。 如果有人问 四大发明这个称呼是谁先提出来的, 您知道怎么回答吗?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599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要小看见识—因为它和创新一样重要
苗元华 2009-8-7 14:34
前记: 这是一个言必创新的新时代。下面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消息( http://www.ipd.gov.hk/chi/whats_new/2008progress_report_sc.pdf ): 2008 年,我局受理三种专利申请828,328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4,579 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23,945 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5167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学的正本溯源与发明的开拓进取
苗元华 2009-8-6 14:22
前记: 最近摘录了一下《影响人类文明的 10 位科学家》发在了我的科学网博客上面。重发兄读后认为从科学原教主义来看,应该把诺贝尔和爱迪生两个删掉。 鉴于大家对科学与发明的认识,存在一些区别,在这里就对科学和发明做一些基于我认识的说明。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790 次阅读|5 个评论
影响人类文明的10位科学家--您知道几位?
苗元华 2009-8-4 20:05
前记: 在地摊上以很低的价格买了一套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李政主编的《与名人有约》系列丛书。 其中的一本是《影响人类文明的10位科学家》。选取的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在看下文之前,请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由你来选择,你会选择谁? 正文: 1)尼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85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杂话创新
苗元华 2009-7-29 17:28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出来。这里的新,可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也就是人们习惯称谓的原创,也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级换代,人们习惯称之为革新。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从人类发展来看,创新就是人类对现有的生存方式模式的不断突破。如果把人类可以做的一类事情看做人类活动能力空间的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1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