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一本书,一生情——骆伟先生《地方文献学概论》读后

已有 3063 次阅读 2020-9-3 16:20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学, 骆伟

一本书,一生情

——骆伟先生《地方文献学概论》读后

    近期,我在翻阅骆伟先生《地方文献学概论》(骆伟著. 地方文献学概论[M].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 2008.12.)。这本书,我时不时有翻阅,此番翻阅后,有着更多感慨。

     骆伟先生,1936年初出生,广东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5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工作。1985年调入中山大学任教,1986年评为副教授,同年任图书馆学系副主任(代系主任后又继任信息管理系副主任。1991年评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Guo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退休。在校主要讲授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地方文献以及方志学等课程。骆伟先生2018年2月22日凌晨1:45在广州逝世,享年83岁。

    我获得《地方文献学概论》这本书是有故事的(见:图谋.我爱《地方文献学概论》.http://libseeker.bokee.com/41426584.html)。我算是通过张厚生先生与骆伟先生结缘的。骆伟先生2009年6月专门给我寄了一本签名本,另附短信一封,内容如下:“王启云先生:兹送拙作一本,请收。知您与张厚生君熟,甚喜。因近日赶写赴山东开学术研讨会文章,暂无暇顾及张君文,容后再说。匆此,即颂 研安 骆伟 2009.6.10 ”  

    《地方文献学概论》是骆伟先生退休后出版的两本重要著作之一(另一本是澳门图书馆暨信息管理协会出版的《简明古籍整理学与版本学》)。该书作者2008年8月写的后记中说:“四十多年来,我在图书馆工作和教学研究中,接触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地方文献,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工作体会。1987年,我在中山大学率先开设了《地方文献概论》这门课程,并于同年招收了这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长期以来,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配合支持下,我边教学,边修改整理讲稿,就是在放下教鞭、走下讲坛以后,仍念念不忘受学生欢迎的这部讲义,但深感个人管见所及,尚待深入和提高,乃于晚年完成此书写作。本书通过事例和数据,试图以理论性、知识性和资料性献给读者,希望以此唤起文献学界、图书馆学界以及莘莘学子开拓知识新领域,积极培养造就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见该书265页)

    《地方文献学概论》一书由谢灼华先生作序,该书内容12章,分别为:绪论;地方文献研究综述;地方文献学的基础理论;地方文献(定义、范围、内容、特征、作用);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历程;地方文献的类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典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技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这是一本时下较为稀见的专著性教材。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之花结实践之果。这本书倾注了骆先生大量心血,言传身教,从其撰写的后记中可见一斑。许多内容,今天读来并不过时,可以边学边用,随学随用,活学活用。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是在澳门出版,是繁体字版,流布范围不是很广。2020年9月3日,通过检索读秀学术搜索,共11家图书馆收藏:安徽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中国知网上可检索到《地方文献学概论》书评两篇,冯建福,乔好勤评价为“当代地方文献学研究的总结与创新”,赵宣评价为“勤力端方写人生”。虽然口碑挺好,但有机会读到该书的人,为数并不多。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有机会再版,惠及更多圕人。

    近日,圕人堂成员“低调”曾提问:图书馆学教育的内容是否实用?我的回答:“图书馆学教育的内容,各家有各家的方案,差异化发展也是一条路子。‘实用’内容的比重,可能还是得结合实际调整。不同培养层次,侧重点是不同的。各家培养机构,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适度的互动,彼此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我觉得“低调”言犹未尽,有何进一步的见解不得而知。我进一步联想到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副主任杨思洛教授交流时,杨教授说的一句话:“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对接,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统一。这一行业荣辱与共,发展兴旺要一起努力 。”我非常赞同,任重道远,循序渐进,事在人为,心想事成。

    当前,我自身的思想也在转变。我赞同图书馆是“保守“的地方。我说的“保守”,是有一年中图年会邀请鲍鹏山作的主旨报告说的,大意是除了一般意义外,还有隐喻:保存和守护。目录学、文献分类、信息表示、信息标引、信息检索等,是图书馆学的“根“,把根留住的基础上谋求与时俱进或许更为靠谱。当前的话语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学科服务、阅读推广、科技查新、专利分析等)……很大比例是没有根或更低浅的“肥皂泡”,炫彩一瞬间。

    《地方文献学概论》出版时间是2008年12月,其时骆伟先生72周岁,已退休11年。骆伟先生在中山大学自1987年开设《地方文献概论》这门课程,课程讲义是《地方文献学概论》的雏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修订完善,31年后完成写作并正式出版。“地方文献是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我们要保存它,了解它,发扬它。”(杜定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见该书附录,217页)《地方文献学概论》是一本关于地方文献学通论性著述,古今贯通,求实求新(注:谢灼华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的评价)。一本书,一生情。珍爱这本书,铭记一个人——图书馆学家骆伟先生!


延伸阅读:

[1] 骆伟,肖鹏,谭益阳.半生梨枣付,一纸岭南书:中山大学骆伟教授口述访谈[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8(05):26-29.

[2] 于伟平,杨海峰,骆伟.骆伟访谈录[J].中国地方志,2013(12):32-38.

[3] 冯建福,乔好勤.当代地方文献学研究的总结与创新——读骆伟先生《地方文献学概论》及其它[J].图书馆论坛,2010,30(06):165-170.

[4] 赵宣.骆伟:勤力端方写人生——兼评《地方文献学概论》[J].图书馆,2010(06):132-133.

[5] 悼念图书馆学家骆伟先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01512.html

骆伟教授因病于2018年2月22日凌晨1:45在广州逝世,终年83岁

 骆伟 男,1936年初出生,广东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5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工作。1985年调入中山大学任教,1986年评为副教授,同年任图书馆学系副主任(代系主任后又继任信息管理系副主任。1991年评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Guo务院特殊津贴。在校主要讲授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地方文献以及方志学等课程。


[6] 图谋.我爱《地方文献学概论》

http://libseeker.bokee.com/41426584.html

     昨天(2009年3月26日)收到骆廷先生邮来的骆伟先生所著的《地方文献学概论》(骆伟 著.地方文献学概论._澳门:澳门文献信息学会,2008,12),非常高兴。这本书的来历颇为“传奇”,略记之。

    3月15日读书林清话博文了解到相关信息,当即决定购买收藏。急切地留言,联系书林清话博主。我对骆伟先生略知一二,是我敬重的学者。张厚生先生走后,我曾在张先生的书房,发现过多封骆伟先生与张先生的通信。从谢灼华先生的序言中了解到,骆先生是谢先生的学长。我查证了一下,骆先生(1936年生)比谢先生(1935年生)小一岁,但骆先生1955年考上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比谢先生早一年。而谢先生是张先生的研究生导师之一(另一位为彭斐章先生)。受张先生的影响,我对目录学和文献学有一定的兴趣。综上,收藏骆先生《地方文献学概论》的愿望很是强烈。(图谋注:2009年写作时,骆先生出生年不准确,综合相关信息为1936年初出生,此次重贴予以更正)

    经书林清话博主的帮助,我3月16日汇款100元,我的初衷是:因为我比较了解图书出版之艰辛,书款70元,虽博文里强调不用另寄邮资,但我还是坚持把邮资寄上。后来发现我反倒添麻烦了,骆廷先生寄书时将钱退回,还另寄了一封信。原本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骆先生签名。由于信息传递有些时滞,书已先行寄出。骆先生从书林清话博主那知道我与张先生“过从甚密”。获悉,张先生当年报考研究生还是骆先生推荐,骆先生对张先生的离去非常惋惜。还说早知是那样直接赠一本给我,签名的事情以后再说。

    我认为谢先生的序其实就是很好的书评。《地方文献学概论》是在澳门出版的,繁体字。书林清话博客已将图序言、目录、后记等内容用简体发表在博客中。我希望更多人喜爱并收藏。也很期待骆伟先生《地方文献学概论》及其它著述能获得进一步关注和资助,早日在内地顺利出版发行。

    感谢骆伟先生、董运来先生、骆廷先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49141.html

上一篇:图情档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概况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330期 20200904)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