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思考

已有 3602 次阅读 2017-8-4 17:1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 职业能力

   近年,笔者在关注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积极做了一些工作。一方面,我自身是一名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自身在边干边学;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开拓视野,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网络社群等等方式。传承与开新是两大主题。

   今日读到十所日本高校图书馆数据(数据来源截至2016年6月),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5”500强之中。十所高校有7所馆员人数不到50人,人数最多的是北海道大学90人,最少的是千叶大学23人,平均为45.3人。京都大学馆员人数32人,学生人数22785,藏书量685万册。读到这组数字,我非常惊讶!笔者知道某省属本科院校学生人数与京都大学差不多,馆员人数是京都大学两倍,藏书量是京都大学的四分之一。依据《高校图书馆发展蓝皮书 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14年“985”“211”高校平均每馆110人,普通本科院校平每馆45人,高职高专平均每馆15人,平均每馆40人(649所高校提交了有效馆员总量数据)。尚不清楚日本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也不清楚日本高专图书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具体情况,但加剧了笔者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的担忧,我国好些高校图书馆存在人员老龄化,馆员人数逐年减少这一状况。

    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转型、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等成了“热词”“高频词”。文献资源载体在变化,信息技术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专业馆员职业能力亦需要与时俱进。当前文献处理范式时期的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已日渐式微,比如文献分类、文献组织、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等能力逐渐退化。当前存在一些高校图书馆有一些“亮点”,但较大程度上是凭借借力——借数字资源商之力、软硬件供应商之力等等。前沿热点眼花缭乱,现实应用蜻蜓点水,若干业务难以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因为基础不牢,一步三摇。    

   1957年刘国钧先生《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中提出了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这一图书馆学原理,以图书、馆员、读者、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为“五要素”共同作用,实现图书馆服务宗旨。当今国内外不同机构、不同类型的新兴服务并没有脱离“五要素”的框架,只是基本概念与内涵更加丰富。图书馆各种新兴服务,以“五要素”为根本,强调图书馆必须是社会组织实体,必须具有图书馆特色的运行环境、设备和场所,必须具备多形态知识载体和用户、馆员三者之间的交融互动3个基本条件,从而形成属于图书馆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体系。

   关于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这块,当前有好些可资参考借鉴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我期望能做出一套指导性较强的专业馆员职业能力体系索引。而且,最好能有图书馆用户能力体系索引与之呼应。更为完整的研究应包括这两方面。因为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需要与用户需求相适应,且良性互动发展。目前,我也不确定能走到哪一步,需要看机缘。

   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须面向实际,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紧相扣,积极拓宽研究领域,使其研究根植于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实践之中。


延伸阅读:

1 朱轶婷,刘婧.日本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29-35.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5,500强中提供学习支持服务10家,基本情况为

学校,馆员人数,学生人数,藏书量(万册)

京都大学,32,22785,685;

名古屋大学,27,16439,327;

大阪大学,49,23421,396;

东北大学,52,17831,406;

北海道大学,90,17868,388;

九州大学,43,18747,425;

筑波大学,59,16421,262;

千叶大学,23,14242,139;

广岛大学,30,15249,346;

金泽大学,48,10208,188。

2 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70287.html

转载自: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J]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1957(1):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69546.html

上一篇:钱亚新:图书馆学五类研究及其关系
下一篇:关于学术著作的思考
收藏 IP: 117.92.98.*| 热度|

1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