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行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ejj 天,地,人

博文

学问与常识

已有 3586 次阅读 2013-6-30 11:10 |个人分类:学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几个小见闻和一点感想。


以哲学为例。有一回看当代哲学家塞尔的讲座,有人问他给哲学生和习哲学者的忠告,他列了三条,前两条我记不起来了,第三条,他说最重要的一条,但也是最难的一条是:不要忘记常识。

两个月前去拜访另一位哲学大家MM老先生已经年过90,还依然在学校教课,还天天回学生发的email。他的办公室除了放两把椅子的地方几乎全放满了书。我问他是否还在做研究,他说他还在写关于分子生物学的哲学问题的文章,这是继续使他保持活力的最好方法。

聊天的时候我跟他说我不知道现在的哲学家们到底在干吗。他说不同的哲学家当然干着不同的事,但是他觉得哲学家就是普通人,而且哲学家也应该是普通人。他们关心的问题经常是常识性的或者是普通的,普通的的连普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他哀叹哲学的衰落,他说我不是想让你失望,但是我觉得现在至少美国已经没有几个好的哲学家了,也没有几个搞哲学的地方了….


我以前的老师B,是世界级的古希腊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对古希腊尊崇备至,以至于认为近代的大哲如康德、海德格尔等与古希腊哲学家都不能比,至于对和他自己差不多辈分的哲学家,除了极个别,别的基本没有一句太好的话。一次他引用斯威夫特借培根的蜜蜂与蜘蛛的寓言,斯威夫特说一类思想家像蜜蜂,在什么地方都愿意采蜜;而另一类思想家像蜘蛛,试图把所有东西都连在一个网里,所以网越拉越大,越拉越玄乎,最后迟早要出破绽。B先生说他跟斯威夫特一样,更喜欢蜜蜂似的态度。他的太太以前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喜欢维特根斯坦,每晚回家两人坐在车里,他太太说啊刚刚上课又读了维特根斯坦又觉得他多牛多爽,B先生就开始反驳,于是他们经常一路就这么吵着回到家。我问最后谁argue赢了呢。他说这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问题,因为一到家下车了他们就不争了,所以问题在于两个人不得不挤在同一辆小轿车里回家,在如此拥挤的空间里总不能发呆二十分钟没有事干。

B先生晚年醉心于古典音乐。他说他的几个同事加四五十年的好朋友都劝他“回头是岸”,回到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和事情上来,否则竟威胁要跟他断绝友谊了。在他们的“帮助”下B先生终于又回去看点书讨论点儿问题。我有一回告诉他的一个朋友说我要去学点音乐了,他开玩笑说哎,又多一个B先生的受害者。

不过后来一次我问B先生音乐和学问究竟什么更重要。他说最重要的是love,还有 family.

 

今日之哲学早已远离它“爱智慧”的词源意。大概从康德之后起,哲学便越来越成为一门大学里的哲学“家”们的专门学科。这当然也不一定不好。但是时不时一些舍本逐末的哲学家们(有时候还有科学家)越来越深奥的论证得出的结果甚至用一般的常识性的推敲和经验检验就能看出多么的荒谬。即便对于康德这样的语言深奥和体系庞大的思想家,哲学家Geoffrey Warnock也提醒说不要忘了康德一个更根本但却更“普通”的关注:即人间诸如道德等等事物怎样不同和独立于一个牛顿物理学所描述的机械的宇宙。甚至科学里一些极端抽象和违背经验的成功理论如相对论,其理论缘起也仅仅是相信 “物理定律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应该不变” 这样的朴素认识。

不管是在哲学还是其他学问中,抽象的语言、高深的技巧、符号和复杂的论证对于头脑聪慧的人们有时候尤其有诱惑和魔力,有时候它们的误用甚至尽致于掩盖了朴素的常识也能察觉的荒谬的地步,以至于最后也能唬住一大片聪明人和普通人。以至于不少时候很多很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我猜这也许是塞尔为何说那种“常理”对于思考不仅重要,而且也最困难的原因吧。

至于头脑的小聪明,和做学问所致的骄傲感发展到了故意深奥、或甚至炫耀智识、或攻击他人的地步——张口闭口便主义思想理论门派,以至于最后连普通人说话的方式、一般人的普遍情感、或甚至小学生都知道的行为和日常的常识和做人的方式也忘记掉了的“天才”、“聪明人”或者什么什么家,还是少点哲学,少谈学问,做个“普通人”的更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1484-703958.html

上一篇:在卡内基厅听波利尼和王羽佳独奏会
下一篇:亚马逊部落语言撼动乔姆斯基?
收藏 IP: 75.119.2.*| 热度|

8 武夷山 朱晓刚 蒋永华 房松 曹君君 侯沉 xiangwen pengchaochin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