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行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ejj 天,地,人

博文

麻省理工教授讲音乐与语言之比较研究 精选

已有 9243 次阅读 2013-4-11 22:36 |个人分类:学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语言, 音乐

        上周五听了麻省理工语言学系教授Pesetsky的讲座。他介绍了他和他的同事Jonah Katz提出的关于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的新理论。音乐和语言之比较的基本问题是,二者既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惊人的联系和相似。


       音乐学和语言学本来看起来是应该老死不相往来的两门学科。其实第一个试图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著名尝试是指挥家伯恩斯坦在70年代哈佛的音乐讲座[1],他提到了当时发生仅有20年的乔姆斯基的语言学革命,把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类比音乐中的“语法”结构。虽然这仅仅是个很粗浅的猜测,但是他直接启发了一些科学家和音乐学家此后对这个问题的科学上的研究。最有名的当属塔夫茨大学的语言学家Jackendoff和哥伦比亚大学音乐学家Lerdahl合著的《调性音乐的生成理论》(A generative theory of tonal music,调性音乐简单地说就是20世纪以前的古典音乐)试图按照乔姆斯基在语言学中的思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为西方有调性音乐理论奠定基础。


       这本书直到今天都是这个领域最杰出和领先的成果。Pesetsky评价说它比一开始的乔姆斯基在语言学中的语法理论都要成熟。不过这本书对语言和音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并没有做出确定的断言,只是仍然说音乐和语言之间有共同也有区别。Pesetsky试图在这本书的工作的基础上论证一个较为极端的理论语言和音乐的形式只是在表面的“建筑材料”上是不同的(语言由有声音和意义的词汇构成,而音乐由八度体系上的音高和和声组成),但它们在深层的“语法”上都遵循相同的原则


       论证的过程用到一些语言学理论和《调性音乐的生成理论》中的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http://ling.auf.net/lingbuzz/000959。但是Pesetsky自己也承认这只是个初浅的尝试。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目前也还没有人把类似的思路运用到无调性音乐(20世纪的一派难懂的古典音乐)和其他文化和民族中的音乐。


       更何况即便在语言学中,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的具体内容早已经被认为是不完全正确的。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乔姆斯基本人对他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比以前多的多的改变。(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陆续有实践证实早期的“生成语法理论”的不足。以至于今天很多语言学家和科学家的争论不仅仅是“生成语法”正不正确,而是乔姆斯基本人是否已经彻底放弃了“生成语法”[2]。)


       而在西方调性音乐之外的比如无调性音乐,至今还完全没有人对它的根本理论有任何的思路。前两天伊斯曼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系(美国第一的作曲系)的系主任来讲座,他的意见是不要一味地寻找音乐中的大统一般的解释性理论(explanatory theory),而是要更强调对每个分析者和音乐本身的有意义甚至有意思的、多元多样的描述和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当然有意思的是后来我问他“生成语法”,他说他觉得乔姆斯基已经放弃了“生成语法”。)


      不管怎么说,音乐和语言的类比研究已经在个别的音乐学家和语言学家中展开。现在的一个现实问题缺少在两个领域都有足够训练和经验的科学家,Pesetsky希望在20年内有足够一批这样的人出现,从而能诞生一门成熟的音乐与语言的比较学科。这样的学科也会对回答人类认知的更一般和广泛的问题有帮助。




[1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842926/.如果让我向想解音乐的人只推荐一样东西那么我就推荐这个.

[2] 我个人觉得乔姆斯基不仅没有放弃,相反还嘲笑那些觉得他已经放弃了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1484-679362.html

上一篇:由两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想到音乐家
下一篇:《春之祭》、音乐与认知科学
收藏 IP: 155.247.166.*| 热度|

6 武夷山 曹聪 董明 彭思龙 刘淼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