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平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ping2009 面对地震专家与您论道纹坪,置身围棋高手听我谈天说地。

博文

信号处理与地震学【漫谈地球物理2011-02-22】

已有 6034 次阅读 2011-2-22 11:43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漫谈地球物理

    曹大侠关照年轻人的热情实在感人,这不他那本《应用数学》一书的影子还未见到的时候,那什么“傅里叶分析与积分变换”的广告已经在科学网上“飞”起来了。
 
    不知道大侠的《应用数学》最后会写成什么模样,但事先说好了,上次大侠写出的一本据说很给力的书,我没有机会看到,这次我是预先打好招呼,并且以这篇博文作为投名状,《应用数学》写好后,给我寄来一本啊。
 
    上世纪90年代刚回国时,学校给我的任务就是讲授一门《数字信号处理与数字地震学》的课程,虽然以前一直从事与此一定相关的研究工作,但离真正要在课堂上讲授给研究生们听的程度,还是存有相当的距离。于是利用了约有半年的时间备课、准备材料与写讲义。
 
    我自己的理解,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便是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关于信号处理技术在地震学研究方面的若干应用。当然,傅里叶分析便是信号处理里面一环非常关键的内容。但其实,如果对于信号处理具有更为深入一些的了解之后,便会发现,其实地震学本身的发展,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一直密切相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地震学家们对于信号处理技术贡献至伟。
 
    简单来讲,现代地震学便是一门基于如何处理观测信号的科学。一个地震发生之后,在震源的地方便产生一组信号,这些信号自然携带了一系列关于震源的信息,记为E(t);这组信号继续在地球内部传播,所到之处都是雁过留声,于是一路携带有地球内部的介质信息,记为M(t);最后,这样的一组信息被我们预先架设在地表某处的地震仪器记录下来。
 
    假定地震仪器本身对于信号的响应记为I(t)的话,那么这样的仪器记录到的信号Y(t)可以表示成E(t)、M(t)及I(t)这三部分的卷积。
 
    地震学家们便是通过研究这样的地震记录Y(t),逐步地接近了解关于地震震源的机理与孕震发震规律、以及关于地球内部介质物性参数,例如地震波传播速度、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与温度等的从一维到三维的分布情况。
 
    单纯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看的话,求解E(t)的过程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震源物理”,包括从最初的点源理论、位错理论及至现在的三维破裂理论;而求解M(t)的过程则同步发展为另一个研究分支:“地球内部物理”,从简单的地壳、地幔与地核的分层结构,到现在给出的非常复杂的三维地球结构。同时,后者在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另外独立发展了一门新的应用型学科:“勘探地震学”,目前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城市地下结构探测等方面。
 
    总之,地震学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信号处理技术,当然更是与傅里叶分析密不可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19-415388.html

上一篇:科学网的传承与创新
下一篇:乱语科网
收藏 IP: 1.203.39.*| 热度|

7 李学宽 刘俊明 吕喆 朱志敏 景月岭 杨秀海 张伟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