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平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ping2009 面对地震专家与您论道纹坪,置身围棋高手听我谈天说地。

博文

研究生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已有 5993 次阅读 2009-2-2 20:32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地震, 地球物理, 教学经验, 教学研讨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给大家汇报的就是关于研究生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实际上,我在这个讲台上呆的时间也算比较长的。我回忆了一下,从一开始的地球内部物理讲过,到讲数字信号处理与数字地震学,然后是地球介质力学。但是我讲课时间最长的,就是地球物理学基础这门课,应该属于我们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固体地球物理这个二级学科的一个专业基础课,这几年的教学中,跟学生互动中的一些体会,跟大家来交流一下。

    首先,我觉得特别是第一堂课,在这个课里面的定位还是相当重要的。有些东西需要交待,跟学生要交待;还有交流,可能有个互动的过程。那么,我想了一下,对于基础课,教材的选用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我讲这个课,将近10年了,前四五年基本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教材,主要使用一本中文参考书,曾先生的。逐渐,最近几年当中,我选了一本教材,英文的,曾先生的书作为中文教材配合。基本上,所有的PPT文件都用英文写的,给大家推荐的课堂阅读材料,也主要以这个英文的教材为参考,包括授课的顺序、结构等等。

    比较而言,英文教材的文字叙述讲解比较清楚,数学推导显得少一点;中文的教材则数理推导更为严谨详细。英文教材有助于学生以后更快的进入到科研,或者文献阅读的过程。在课程当中,包括一些英文基本词汇用PPT的播放,通过这个课后的作业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生自然而然能记住。教材使用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古老的问题,选课的学生背景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有的可能基础很好,一直就是科班地球物理出身,导师有强烈的要求,他要选这个课;另外大部分学生很少甚至没有任何一点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例如原先大学为电子学与物理学的学生,他研究生考取了地球物理相关专业。

    参考书选择也很重要,因为他有更详细的,数理知识要求更多的给他推荐。其他的还有,比如说重力这一块,内容说得更多。所以对于要求提高的人,你对提高的这一部分人,给他有一个更为详细深入的介绍。所以这是关于教材的参考书,那么在第一堂课要和学生交待。

    还有在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方面。一般来说,在我的课程里,基本上每年都是这样做的。平时作业占30%,10次作业,每次作业3-5道题。然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与40%。

     另外一个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于每一堂课来说,每次教学的第一堂课来说,我都制定这样一个比较细的,精确到每一周,每一次讲什么内容,从第一周开始。比如说,这是去年一学期我给制订的计划。比如说,有一些我自己开会或访问,包括我参加国内会议,都预先告诉大家。这个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务处的要求,预先制定这样的计划,可以不作为调课处理,如果一开始把这样一个计划给出来了,教学计划制定了,这个星期两次课自动不属于调课的范围。

所以,第2周一直到第21周,整个讲课大概要在20周结束,中间有两周时间开学术会议,这样一个过程,共16周,60个学时。

一般来说,在第二次课,我有一个测验,一套简单选择题的测验。比方说,100道选择题,都是很简单的。例如地球的半径是多少?类似这样一些问题,都是我们地学,特别是地学物理基础的东西,我用100道题来给他们摸摸底。同时,也在这个课堂和学生,包括每个人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等,作为每次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参考,针对每一届学生,有一个不同的参考。因此,每一次计划制定好了,学生从大概第三次课程开始,他拿到这个PPT就知道这一学期的每个星期,每一次课程,我讲什么内容。

      所以,相应的预习和课后的作业,包括10次作业,基本上大概都会提前一周到两周布置给学生,学生按照这个计划完成。另外,最近两年我做了一个专题参考文献的追加阅读,但是我在课堂上,对文献阅读不做具体的要求。

      比方说,关于地球的自由振荡这一块,一些相关文献,通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生的几次大地震,发现并确定地球自由振荡的一些细节,一系列的相关经典文献,到最近关于印度洋大地震关于地球自由振荡方面的研究,一并打包给他们,这个对学生来说,如果你感兴趣,你就看。还有地球磁场的起源,地核发电机原理与研究进展,这两个在我的讲课里面,作为专题,把经典的文献打包给学生,我的课程也全部放在网上,包括一些相关的专业文献,都是给他们参考。

    另外一个就是答疑,一般来说,基本上每个星期五的上午,当然其他的时间都是可以的。学生如果有问题的,都是可以的。星期五上午,除非有特殊情况,包括我还要求我的助教,助教星期五的下午整个半天。还有我会公开我的电话和E-mail给学生。有很多选这些课的学生,数理知识不强,所以一开始在课上到1/3的时候,也就是说,我讲到地震学的方程主要是波动方程,和重力与地磁,甚至后面的地热,都要用到有关数理方程的知识。那么,我基本上,每次课里面都要给学生加一次课,一般选择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从上午一直到下午。虽然持续时间较长,六、七个小时,七、八个小时,可能下午的效果还不太好。但是,把基础的东西有一些数学知识欠缺的,那么有针对性的,就像答疑一样,哪个地方不行,我就把那个地方补一下,打补丁。

    整个来说有效果,特别对学过高等数学,但没有学过更多的学生,比如说偏微分方程和反演,或者场论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效果。这个也是我一直在坚持做,课后,就是网上学生的评价方面,关于这一块,对我还是有一定的、很好的评价。

    还有,关于讲基础课的时候,概念讲解与公式推导的问题。

    比如,我们实际上知道,地球是这样一个形状,包括地球内部的精细结构,一直是一个逐步细化深入的过程。从最初的地球,人们认为可能是一个均匀的,然后到分层均匀的,然后到现在分成A、B、C、D,这样一个一个的从地壳一直到内核的分层结构,甚至三维的结构。这些知识怎么来的?如果我们知道地球是简单的分层化,我就是知道这个转动观念,只要球体的转动惯量系数,它小于0.4,我们说这地球质量肯定是分层的和不均匀分布的。我们知道均匀的话应该是0.4,如果小于0.4的话,肯定是分层的结构,并且内部重,外部轻。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一个的,我们人类包括科学家对地球内部了解的一点点的进步,是根据什么一些知识一步步逐渐积累来的。通过这样一个串联,从第一堂课一直到最后,如最后一堂课,我会回过头来,把这个再串一遍,如果这个课讲完了,学生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结构,跟一开始了解的差在什么地方?应该说,是从一个社会公众式的简单了解,到专业人士的基本了解的过程。

另外一个就是课堂板书跟PPT演示的问题,在我这个课里面,实际上,有几次我是专门脱离开PPT的,专门有板书的。比如说,根据观测地震波的观测走时曲线,来推导计算地球内部的地震波速度结构。

地震波速度结构的计算方法——我们知道有两种经典的办法,地震学的办法:第一种是维歇特等人给出的积分法,第二种是古登堡给出的拐点法。实际上我们知道,通过这两个办法,都可以计算出地球内部的结构。但是这两个办法各有优缺点,我在讲课的时候,还要穿插一点比如说地震学史的内容。比如说这两个人,古登堡是维歇特的学生,那么从维歇特,到古登堡,一个德国人,后来到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然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像我们里氏震级中的里克特,然后,再到我们中国的傅承义先生,这个又给他串一下,可以作为课堂调节气氛的话,还是挺起作用的。

在重力学上,我们推导尼古拉公式的时候,特别是第二公式的时候,主要是课堂板书。所以,怎么样来平衡课堂板书跟PPT演示?也就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事情。

有一些新的尝试,例如考试,我还是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在期中考试,我专门有一个命题作文,就是让大家关于地震学,你来写一篇作文。但是,我发现这个效果对大多的学生来说,它变成了一个解释,作文跟名词解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出了一道命题作文:“从夏威夷到中途岛”,如果你学过地球物理学基础,包括板块构造理论,看到这个题目,可以写一个既包括文科政论、又包括理科叙述的文章来。但是很遗憾,很少的学生,我最后看了一下,选课的70多个同学中,只有两三个,既从板块运动,又从二战史方面,二战从夏威夷日本偷袭珍珠港起,美国正式介入,一直到美国的中途岛之战等太平洋上一系列岛屿的争夺,一个战争方面的连接。另一方面,依据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夏威夷和中途岛是位于太平洋一条岛链上的两个岛屿,由于板块运动与地慢热柱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这就有地球物理学方面的联系,这样的话,从板块运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有可能是一篇很好很好的命题作文。所以从文科和理科方面怎么样来做?我还是做了一些尝试。

整个教学里面,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但有一些原则问题,也同时需要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个作业抄袭的问题,只要抓到了,抓到一次,这次作业肯定是0分,抓住到两次,你全部作业的30分可能就没有了,要明确地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不过,如果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等情况,你在提交作业的同时告诉我了这一点,也可以有例外的情况,就是作业回答是一样的情况,但我不鼓励不提倡。就是说,我们要爱学生,不管你对他怎么严格要求,像这个你只要爱学生,爱你这个课程、教学,学生最终都会理解你。

最后一张片子。这张片子是上一次研讨会是我也用过的,我这次照抄,教学要3L:Love: to students, to lectures;Liability: as a teacher;Learning: from Colleague, Students, Internet etc。即:对学生,对这个课要热爱,对于一个教员要有责任心。要有一个不断进取这样一个精神,向同事学习,也要向学生学习。还要通过现在最新的技术,比如英特网来学习。

 我给大家汇报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2008年4月研讨,2009年1月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19-212655.html

上一篇:往日追忆二三事
下一篇:周末PARTY:关于我们的主题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