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自信的老师与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 精选

已有 5922 次阅读 2010-8-3 00:19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生, 问题, 老师, 自信, 唱反调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施一公老师在博文《鼓励学生唱反调》中指出:学生要有个性,要爱提问题和爱唱“反调”。事实上,他就是这样鼓励学生唱反调的。对此,我是极为赞同的,之前也写过一两篇相关的博文,例如《“问题学生才是好学生》。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认同“鼓励学生提问和唱“反调”是培养出优秀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这个观点的。可是,真正能做到鼓励学生提问、唱反调的老师又有多少呢?以我遇到的情况为例,鼓励提问的老师只占少数,鼓励学生唱“反调”的老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鼓励学生唱反调的老师都是凤毛麟角。

 

明知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有利于学生成才也有利于自己的科研,却并不愿意这样做,为什么?

 

对此,金拓老师在博文《质疑导师,是对导师的帮助;消受帮助,导师要有自信的功底》中给出了回答:害怕质疑,是导师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个回答,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如果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老师会缺乏自信?原因恐怕是自己觉得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不够,怕被学生一提问,回答不上来,一质疑,就颜面无存了。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怕别人的质疑甚至是嘲笑的。例如,你如果去嘲笑诸葛亮愚蠢,他只会哈哈一笑,把它当成笑话;可是,你要是去嘲笑一个普通的士兵愚蠢,他很有可能就会怀恨在心。无知的人,从来就怕别人说自己无知,而真正学识渊博的人,却从不讳言自己的无知。例如,苏格拉底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一无所知。可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的时候,明明自己不知道答案,却偏偏不愿坦然承认,宁愿编造自己都不相信的回答来搪塞学生,也绝不愿意说一声:我不知道。

 

应该承认,导师不鼓励学生唱反调也与学生水平有关。如果学生唱的反调总是错的,导师自然也就不会鼓励了。但多数情况下,不鼓励唱“反调”是由于老师不够自信引起的。

 

不自信的导师,担心学生问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担心学生唱反调唱的有理。学生是对的,自然就说明自己是错的了。错一次两次无所谓,可是,如果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错了,还能维护导师的尊严吗?所以,这样的导师,是不会鼓励学生提问题、唱反调的。

 

自信的导师,即使自己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也愿意坦然承认。即使学生唱反调而且最终发现自己是错的,也愿意欣然改正。因为他们有信心,知道自己错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即使很多次都错了,仍然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会担心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倒塌。

 

所以,怎样的导师才适合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答案不是不言自明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349509.html

上一篇:远见从何而来?
下一篇:怎样看文献才能“以一当十”
收藏 IP: 199.76.157.*| 热度|

16 武夷山 黎在珣 陈绥阳 孙学军 王德华 罗帆 王修慧 唐小卿 吉宗祥 於鑫 吕喆 孟利军 张旭 陈健 gzyang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