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晨光的科学和哲学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cguang 兴趣:色觉, 哲学, 美学, 进化论,广义信息,投资组合

博文

[转载]转王育民——感悟认知科学-15: 对“李约瑟命题”和“钱学森之问”的认知

已有 3849 次阅读 2019-10-8 20:20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钱学森, 人才 |文章来源:转载

 

王育民

(2019,07,01-15)

导  言

上一世纪著名英国学者曾提出了李约瑟命题[1]2005年钱学森又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

李约瑟命题: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都是对中国科学发展史所提出的关键命题。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命题,是发展科学和文化所需人才培养的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和求解。

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教育、文化、政治、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了这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其中有不少是很有见地的,这里就不再重述,可参看[2]。

在人类发展史上首次革命就是认知革命[3],智人之所以能由动物变成为人,就是因为直立后、开始吃熟肉的智人大脑较为发达,能够对客观环境和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认知分辨,逐渐探索得到一些真知,并通过长期艰苦的实践摸索,得到了回报。这使人类逐渐超越了其他动物,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可见,认知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正确认知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切事物的根本工具,科学和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大方面,自然是包括在内的。

但在所见到的论述中,从认知科学来讨论这个命题的不是很多[4],本文就是想从认知论观点分析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这个特有的命题,借此谈谈个人的管见,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和求教。这是我发此文的初衷。

初步想到的有三个主要问题:

1、我们迟迟未能走上创建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之路。

2、发展科学技术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和交流。

3、要努力构建适宜发展科学的生态环境。

 

1、迟迟未能走上创建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之路[5]

人类认知自己的主、客观世界所依赖的就是人类所特有的两类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以数学建模、逻辑推理、计算机仿真、实践证实等手段来确认所提的观点是否为真。迄今人类所积累的科学知识都是经过逻辑思维证实的产物。

在社科、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形象思维的作用就更大些。形象思维极具想象力、时变性、个性化、突发性……,其逻辑性、合理性、合法性……有待通过逻辑思维检验,能通过的比率是不高的,且因人而异;政治、经济等是人类的社会性活动,要对其进行实践检验所需的时间、成本代价往往是巨大的,且不具可重复性。

由于古代人类认知科学的水平和技术手段低下,致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他们检验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只能采取简单的脑力计算和有限的实践手段,所能得到的真知是很有限的,其效率也是很低的。我们对此需要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不能片面地过高估计古人的认知能力和成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假,但远未达到博大精深、妙不可测的水平,更不能将现代人的看法去解释为古人的想法,强加于古人。

古代人中自然不乏天才,他们的智商也不见得就比现代人低,但他们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验证手段肯定不如现代人。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用形象思维来解决认知问题。这是和现代人的重要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稍稍花点时间认知我国的传统文化,道、儒、佛三家的精髓,从而更加看清楚李约瑟和钱学森命题的根源。[6]

三教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道、儒、佛三家。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三教合一,即道、儒、佛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道家最高者称仙,儒家最高者称圣,佛家最高者称佛。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道、儒、佛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继承、研究、融合、发展道、儒、佛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道家,又名道教、玄门、玄学。创始人为老子,代表人物:庄子、列御寇、慎到、杨朱、王诩等。其主要思想为“崇尚自然,清心寡欲,淡薄知足”。其代表作为《道德经》。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与家的关系。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道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家反对天命论、天意论和目的论,也排斥人的意志、欲求和情感,排除任何加诸于一切现象的刻意有为,践行“天人合一”。

总之道家文化就是要领悟道、修养德、崇自然、守本分、淡名利、讲规律、修得自我完善。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其主要思想为“仁义礼智信”,五德始终说。代表作,《论语》(为其弟子整理)、《孟子》、《荀子》。

儒学,以教化为核心、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修炼道德,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坚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初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把人格价值、道德价值置于生命之上。

崇“中庸”、重“道统”、守“规范”,这种核心思想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行为准则,铸造了中华民族乃至东南亚地区一些人的特有之处。

1. 崇尚“中庸”之道,使中国人,遇事不温不火,不落后,也不出头。这种习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 重“道统”,不逾越古人的制度(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类)、规定(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做法(如祖传秘方等)等,这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但不利于文明的创新。

3. 守“规范”,造就了中国人“忍”字当头,吃苦耐劳的韧性,在逆境或新环境中,能埋头奋斗求生存。但在开拓创新的精神上较为欠缺。

佛家,来自印度,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西达多,释迦摩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最迟在秦始皇时期传入中国。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其主要思想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无代表作,佛经为其弟子结集或杜撰。

佛学,是一种奉献文化,以大爱为核心,慈爱众生、无私奉献、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脱离苦海、免下地狱、求入天堂、享受极乐、修行来世,万世得福。强调修行自身、平静无争、忍世隐让、人心向善。

中国文化传统,道、儒、佛很少提及法制,倡导皇权、族权、夫权、父权,蔑视人权,崇尚专制、蔑视民主与自由。这正是我们长期未能实现依法治国的主要原因。

 

2、发展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和交流[5]

首先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儒、佛三家对认知世界的途径和方法的观点。[6]

道家的认知世界的路线和个人修炼方法:主张悟道、修炼,远离尘世、自我完善,不倡导交流、讨论、实践,追求无为而治。

儒家的认知世界的路线和个人修炼方法以教化为核心、主张办学、讲学、游学,讨论和交流,这使孔子成为世界最早的伟大教育家。是中国古代对于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儒家主张积极进取、努力参与社会活动,建功立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认知世界上这些都是积极因素。

佛家的认知世界的路线和个人修炼方法强调自身修行、多做善事、刻守十戒、远离尘世、心灵安定、相信转世、修行来生。

道家和佛家都不强调与人交流,强调自我修炼,远离尘世、到深山老林中冥思苦想。儒家在这方面是值得称道的,在提倡教育,培养人才,开放交流等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遗憾的是儒家也始终未能意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还是运用形象思维得到的,且很少涉及科学方面的问题。道家在崇尚、关注、思索自然上较为突出,也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见解,启迪人们去探索自然。其中一些是较直观、易于证实的见解,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能存疑于后人。更多的想法是出自于形象思维,很难得到逻辑思维去证实。

 

3、要努力构建适宜发展科学的生态环境

由前面的论述可知,要发展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要提高人的认知科学水平,这涉及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大问题。人生观就是要树德,对于献身科技事业者,要有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已有的典范数不胜数,外有布鲁诺、哥白尼等,中有邓稼先、黄万里等。要发展科技当然需要人才,“才”不仅是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最根本的智慧就是要“疑”字当头去认知主、客观世界,也就是要树立好世界观。能正确运用人的两种思维方法去认知一切事物。

如何才能培育出所需的这类人才?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发展可以明确,生态环境的状况是影响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1. 古希腊对科学的贡献[7]

古希腊对科学有很多贡献: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统治欧洲天文学界1400多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公元前300年,提供了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周率的计算方法)、阿基米 德发现比重原理和机械学杠杆原理等、希波克拉底将医学和巫术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00多年)的《工具论》是形式逻辑的基石。柏拉图(公元前400年)的教育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影响欧洲中高等教育发展。

虽然从认识科学的角度看,古希腊的认知水平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还是很初级的,但已经走上了运用逻辑思维的正道,这是极其可贵的!另外当权者所提供的生态环境较为宽松,这两点都是我们古代所不具备的。

例2. 欧洲文艺复兴[8]

为什么科学没有诞生在古代欧洲,也没有诞生在近代中国,却诞生在了近代欧洲?归根结底还是从事科学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发展科学所需的生态环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布鲁诺、哥白尼等科学家的真理探索精神是导致近代科学诞生的关键,科学没有权威、没有顶峰,有的是无穷尽地探索。这种精神激励着众多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学者。像哥白尼伽利略拉瓦锡牛顿、卡文迪许德布罗意、莱布尼茨、普郎克爱因斯坦、孟德尔、达尔文与华莱士、居里夫妇等。在认知的思维方法上都已自觉地运用逻辑思维的武器了。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也已问世。

此外许多有钱人也认识到发展科学对推动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将自己的财富用于科学研究,如诺贝尔那样将财富用来奖励对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例3. 日本的“明治维新”、满清的“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9]

要搞清日本的“明治维新”、满清的“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是”和“非”这样复杂的问题绝非易事,亦非本人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仍然只就发展科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原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中国几千年的政体和主流文化不能动摇,需要学的只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文明开化”,意思是欧美一些先进国家才是文明的国家,使人本的榜样,不仅需要学习它们的科技,也要吸收它们的文化、制度和观念。

这和我们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人有个特点,他们的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和文字是一种黏着语,特别方便吸收外国语言的词汇,这使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难免进入日本社会。唐朝的交流使汉字成为日本语言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治维新后的外来语在日本语言和文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自成一统,很少依赖外来的元素,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上,丰富多彩,惟妙惟肖,美不胜言,是人的形象思维产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但在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及“百日维新”之后,我们中国就只学习到了西方文明的皮毛,日本则学习到了西方文明的精髓,,特别是认知世界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两国间的内在差距日益明显,也更为深刻[10]。

2001年至2018年有18位日本人获诺贝尔奖,日本专利盈余世界第二,且年年在上涨。全球创新企业TOP100: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德国4家、瑞士3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新技术领域,美日两国瓜分了全球80%的市场。日本正在全力向未来全球12新兴技术进军,其中有多项日本已经占先。

例4. 民国有一段短暂的时期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成效显著[11]

当时在社科文方面颇有成就的大师有胡适、鲁迅、郭沫若、陈寅恪、傅斯年小说家钱钟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罗家伦、明史学家吴晗、诗人闻一多臧克家康白情等人。在理工科方面的世界级大师有:陈芳允(1916.4.3-2000.4.29,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胡先骕(1894.4.20-1968.7.16,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王助(1893-1965,中国航空事业先驱,波音飞机之父);陈省身(1911.10.28-2004.12.3,现代微分几何之父,1943年发表《闭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内蕴证明》《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还有:梁思成、林徽因

华罗庚、姜立夫、范旭东侯德榜谢家荣李四光周仁翁文灏张锡纯李宗恩张孝骞邓叔群钱天鹤、董时进、沈宗瀚等等。

其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生态环境尚好,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较高,掌权人不管是否真心听劝,至少换不大敢断然否定进言。

例5. 留学欧美的东方人对世界科学的贡献[12]

长期以来,中国人以致东方人对现代科学贡献不大,甚至还有人竟然提出“中国人没有科学头脑”的谬论。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智慧并不比其他民族逊色,关键是要让他们能在适当的生存环境中,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就能发出光和热,做出很多杰出贡献。

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09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其中华裔有6人,占获奖者的3%。他们是:1.李政道: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2.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3.丁肇中: 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4.李远哲: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5.朱棣文: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6.崔琦: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此外,还有两位美籍华人,1.钱永健: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2.高锟: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时年76岁。[  ]

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也是数不胜数,如曾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的吴健雄女。士等。最近一篇网文报道,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裔(5位在美国,1位在台湾),进入前100的华裔竟有15位![12、13]

 

4、结束语          

本文揭示李约瑟命题钱学森之问的关键是认知问题。科学是经过逻辑思维验证为正确的认知产物,是人类的财富。科学是无国籍之分的,但搞科学的人是有国籍的。

发展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和交流。坚持:心胸开阔、坦诚交流、质疑为先、捍卫真知。

构建良好的适宜发展科学和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选择有才华的年轻人,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才,大师级的人物就会涌现,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定会多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约瑟难题,网文。

2. 钱学森之问,来源网文,知乎精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491433/answer/566857518

3.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Yuval Noah Harara,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From animal to Gad, 2012),林俊宏 译,中信出版社,北京,2014。

4. 黄生财:从中国古代思想观念谈李约瑟命题,自然辩证法通讯第二十一卷第6 期,总124期,pp.48-54,下接p.27,1999

5. 王育民:认知科学读书笔记-9:信息表示编码理论新进展(2018, 9, 6)

6. 道、儒、佛三家思想的精髓,根据网络下载资料整理的文稿,2019,06-07。

7. 古希腊科学,网文。

8. 文艺复兴期的科学,网文。

9. 日本的“明治维新”、满清的“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网文。

10. G20后,才看清日本的真面目,中国人需惊醒,东方时局,2019,07,02

https://mp.weixin.qq.com/s/3Qojbzou2o2Yc2vXtE-F6w

11.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教育,网文。

12. 留学欧美的东方人对世界科学的贡献,网文李云飞:中国人对美国的贡献很大、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等材料整理的资料,2019,07。

13. 关于杨振宁教授在香港谈《中国文化与科学》的问答(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01122.html

上一篇:发表了一篇英文长文:语义信息G理论和逻辑贝叶斯推理for统计学习
下一篇:[转载]王育民:读文小刚院士:“信息就是物质”有感
收藏 IP: 219.136.19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