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z652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z6526

博文

从无到有是一场修行——​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点滴感悟

已有 6011 次阅读 2019-7-9 21: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修行, 学术论文, 写作, 感悟, 硕士生

      作者:易婧莹

      题注:这是我的2016级科学学位硕士生易婧莹写的一篇感悟。写得认真、真切、实用。征得她本人同意,转发于此,希望能对更多管理学门类科学学位硕士生带来启示。同时,欢迎大家批评!


      

毕业前夕,小论文被期刊采稿,算是给自己三年研究生生活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点。回忆整个过程,有些许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

选题阶段

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对学术研究是一片空白,选择研究方向,可谓是大海捞针。如果说确定研究选题是在挖一个有价值的“山井”,那小白的我们就像身处山脚,仰视高山而不敢上前,走进大山的关键就在阅读文献。

       我将自己选题的过程归纳为以下4个步骤

(1)研一完成学院课程的同时初探研究的基础和过程,在“管理研究方法论”、“学科前沿”等专业课程上,跟随授课老师精读文献,了解论文范式,学习研究方法。

(2)大量阅读高质量文献,根据梯队研究方向以及自身兴趣导向选择一个较为宽泛的方向。

(3)泛读近5年来国内期刊上与该方向相关的所有研究并做好关键信息摘抄,制作思维导图,将核心研究内容初步分类。

(4)选择感兴趣且有价值的研究内容,与老师和师兄师姐研讨,最终确定具体研究选题。


就整个选题阶段而言,想与大家分享我感受较深的两点

(1)这个过程其实很难一击即中,我一共尝试三个研究方向,每次放弃再重新开始其实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对信心打击较大。因此,一定要在师长的指导下及时调整,切勿进入“付出太多、不愿放弃”的死胡同。

(2)交叉阅读,发散思维。研一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时,也阅读了部分“非营销”文献,这在后期确定具体研究内容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从虚拟品牌社区非正式组织的特性入手,探讨整个研究的中介机制。


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研究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对研究结果及其严谨性、科学性产生直接影响。我的论文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引导语的长度、表述会影响被试对研究情境的带入度、填答的认真程度;包含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内的控制变量选取,需要考虑到研究情境、涉及变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变量测量量表的选取及翻译(最关键),要充分考虑到研究情境、构念内涵以及被试的理解程度。上述所有都将真实的体现在数据上,因此不要轻视问卷调查法的任一步骤,要严格遵循方法论中的每一个要求。

数据收集则是一个放下自我、丢掉面子负担的艰难过程。为了获得充足的有效样本量,耗时近百天,临近社交障碍的状态,确实有些令人发狂。这个过程的经验只有四个字“咬牙坚持”。


写作阶段

我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感受到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有三点。第一,研究的价值和创新点:这一点需要从引言开始梳理清晰,并贯穿全文。第二,理论基础:理论是提出研究模型框架最有力的支持,而写好理论推导的关键在于理论积累及理论的深度学习,前者帮助找到合适的理论,后者是运用理论的基石(可以尝试阅读相关理论的经典书籍)。第三,表述的严谨和精炼:我的含泪经验有两点,其一是“跳脱自我”,写作阶段我们会精读大量相关文献以夯实对变量的理解及综述,由此也容易受到已有文献写作逻辑的影响,形成惯性的自我盲区,在修改表述时难以看出问题。此时就需要短暂休息,以读者的角度重新思考表述结构及方式;其二是“舍得放弃”,精简表述,保留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

从开始写作到投稿,耗时近六个月,梯队完整讨论7次,“全文”文件夹里存稿85个版本,完成下来只觉得“不断修改、完善才是硬道理”。


 投稿阶段

整个投稿过程,共投稿至4个期刊,第一次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被退稿,后两次拒稿均无评审意见,2月27日改投《软科学》,返修两轮后,于5月24日被采稿。三点体会最为深刻:其一是“适合”,要选择主题合适的期刊投稿,最好近两年有相关内容发表;其二是“直面问题”,这也是向同门天茹学习的经验,在进行修改、说明时,一定要直接回答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比如针对“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应具体回答每一种行为的价值体现,而不是阐述所有行为均有价值;第三,主动请教在该期刊成功发表的师长们,了解期刊风格,学习经验教训。

除此之外,还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完成学术论文整个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

1、戒骄戒躁

也许不算普适,但于我而言,科研的第一大难关就是心态。结果导向是读研期间无法避免的状态,这是学业压力必然产生的结果,致使我们在每一个关键决策时,容易进入“能否发表”、“想走捷径”的误区。对此,应自我调节,保留一定的压力可远离拖延症;消化一定的压力,音乐、放空、甚至是独处时的哭闹都是释放压力的方式;与师长沟通,确定一个大概的时间节点,安全时间内忘记压力,提升完成质量。

2、对学术怀有敬畏之心

做研究无法取巧,从选题到投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已有成果之上严谨的“创作”。从进入师门开始,导师始终强调“敬畏学术”、“扎实的理论推导”、“规范的实证过程”的重要性。在选题、写作之初,导师的严谨的确让我们压力倍增,但在投稿过程中,评审专家对研究过程严谨的肯定,才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孤独是人生的修行,科研却不是孤独的修行

能成为贺门的一员,是我的幸运。从选题到发表,每一个阶段都获得了老师、同门的帮助和指正。尤其是在选题期间、修改阶段、投稿期间,皆应积极与师长沟通,将无法解决的疑惑与师长交流,科研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学术论文从无到有,是一场修行,慎始而敬终。上述所有仅是我在完成学术论文时的点滴感悟,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的帮助。也借此机会,感谢给予我帮助、鼓励的老师和同门们,祝愿各位平安顺遂!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286-1188811.html

上一篇:2019年市场营销领域SSCI期刊影响因子
下一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关于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思考
收藏 IP: 218.77.44.*| 热度|

3 王从彦 万润兰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