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中国在走向强国之路上必须攻克的几个堡垒(1)

已有 3582 次阅读 2011-8-21 11:10 |个人分类:国家时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强国, 攻克, 堡垒, 教学体制

中国在走向强国之路上必须攻克的几个堡垒(1

(一)教育体制

(蒋继平 2009 129日)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是这个国家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形象一点来说, 国家的教学体系就像是一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而学校的毕业生就是这条流水线上不同环节上的产品。


本人也许生来有幸,曾经亲身参观过许多大型的工业化自动生产流水线。其中有把马铃薯加工成炸薯条的大型生产流水线; 有把蕃茄加工成蕃茄酱罐头的大型自动化流水线,也有把辣椒加工成辣椒酱的大型流水线。这些大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都有很多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则。虽然它们的初始原料和最终产品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生产程序基本上是一样的,即原料的初选,清洗,去杂,净化(包括去皮等),分类,精选,加工,和产品包装。


我们也可把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看成是人才生产线上的不同环节和程序。要使这条生产线上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那么,任何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目前我所知道的有关情况(也许是片面的),中国现行的一套教学方法与真正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是我对这个论点的一些具体分析。


第一,目前中国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这种现象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几乎普遍存在。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从书本上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完全没有让学生自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机会。 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在美国上的学。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引导做各种可以启发智力的功课。在初中阶段,更被要求独立做一个科学报告。这种报告还要通过学校的评审,然后优秀的参加县市级的评审,更优秀的参加州一级的评审。


第二,目前中国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升学率的提升。在这种指导思想和环境下, 教师只是为了升学率而教;学生只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学。至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几乎已经成为历史。三年前,我回故乡探亲,很关心年轻一代的学习情况。我的一位正在读高二的侄子告许我,他所在学校规定学生们早晨7 点起床,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寝室,一般要到晚上11点才能上床睡觉。我听了以后,很是担心。我担心他们的身体。我觉得他们不但在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在心理上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在一次宴会上,我向故乡的市领导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可是,他们很坦率地告许我,在这个大问题上,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教学体制是由教育部直接管的,地方政府根本不能有所作为。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我自己的儿子在美国读高中时,每天下午3点钟就回家了。在家中,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全凭他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学的东西, 累了还可以睡觉。所以,他一点儿压力都没有。要是让我的儿子和那个侄子站在一起的话,尽管我的儿子比侄子年长几岁,但是,看起来那位侄子好像要大几岁的样子,因为他脸上已经明显的出现了鱼尾纹。一看就让我觉得他过于辛苦和用功。


第三,目前的教学体制过于专业化。在高中阶段就实行文理分科, 这种做法从长远的目光来看是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的。说到底,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权最终都要交给年轻的一代。要是他们从小只掌握一个很狭隘的知识面,如何能在未来的领导岗位上尽心尽责。 比如说,一个只具有文科背景的领导,对现代科技知识一窍不通,如何能领导好一个需要高科技知识的单位呢?反过来,一个只具有理科背景的领导,如何能很好地处理其领导下的单位的人际关系呢?这种状况让我联想到自动化流水线上的产品分类。 在我看来,这种分类太早了一些。


第四,行政管理有待改进。目前行政管理的一些做法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是行政管理的官位化倾向和学术职称的商业化倾向对学术风气的败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利用手中权力来获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利用这些学术成果来获取商业利益。这种倾向的严重后果就是学术界目前风行一时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乱发假文凭等不正之风。大学本来应该是一块清净之地,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要是弄的污七八糟,出来的人也必然鱼龙混杂。知识分子本来也应该是社会的精英,是公众的楷模,怎么能为社会的不正之风推波助澜呢?但是,目前的社会现实确实如此。这也不能怪知识分子,他们在这种社会体制下为了自身的生存,是出于万不得已的被动反应。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风气,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目前教育界的行政管理进行一些改革。在我看来, 最重要的是把学术和行政分开来对待,尤其要真正地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合理公正地对待科技人员。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教育部门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方式,教学目的,课程分类,和行政管理。


在我看来,一个优良的教育体系应该是:1。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发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升学率;3。 培养的人才要能够具有一些基本的跨学科的知识;4。 在教育部门,行政管理要和学术职称分开来对待,要真正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才。


要是我们真能做到这些,那么,未来的世界科技和领导人才,中国人占的比例会最高。


声明本连载已经两年前已经在中国新闻网的国是众议院发表, 也被其他网站转载。 但是仍然属于作者的原创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477878.html

上一篇:出自农村的知识分子具有的特殊优势
下一篇:十八天的惊与喜(1)
收藏 IP: 98.208.241.*| 热度|

3 张玉秀 金小伟 yusd1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