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科研工作不是苦力活

已有 2883 次阅读 2019-4-14 20:22 |个人分类:观点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996, 工作制, 885, 科研, 劳动法

科研工作不是苦力活

蒋继平

2019年4月14日


最近在科学网看到对996工作制的热议。 一些著名教授也加入了这个讨论。 我觉得教授们趁机展示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辛劳”, 从而博取读者和研究生的同情和赞美。

对于996工作制, 虽然刘强东和马云两位在中国商界说话属于重量级的人物, 但是, 他们影响的人最多也只是他们自己公司的雇员, 对全国其他公司的运作不会起到什么明显的影响。 这是因为国家有劳动法, 这是全国的宪法, 每个人必须依法行事。 国家的劳动法是不是855?我在美国对此不是很清楚。

我觉得即使一些私企自己要求员工实行996工作制, 这个对于科技界应该没有任何影响。这是因为科研工作不是苦力活, 不是计时工。 科研工作需要的是知识, 经验, 想象力,逻辑推理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科研成果不是看你在实验室待了多长时间, 而是看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创造了什么新产品, 获得了什么新的发现。

我自己除了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超时超负荷地, 不分昼夜, 不过周末,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外, 博士毕业后到私企做科研, 除了出差外, 我都是855工作制。 这是因为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科研设计。 科研设计需要的是知识, 经验, 想象力和灵感的综合素质。 这些不是每天在实验室多待几个小时可以获得的。 最为重要的是, 我有一儿一女需要照顾。 这个责任也是人生最大的责任。 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 也可以在脑子中为科研的难题寻找思路。 所以, 科学家应该没有上班工作时间的概念,应该有的是如何多出科研成果的概念。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绝对不是终日在实验室苦干, 耗得精疲力尽的人,而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一心在科研工作上的人。 比如说, 牛顿。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在实验室发现的, 是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在实验室苦干出来的, 对不对?

我的个人认知是: 一流的科研人员是既勤奋又注重工作效率的人,是看成果不是看表现的人; 二流的科研人员只看表现, 不看效率; 三流的科研人员既不看成果, 也不努力表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1173273.html

上一篇:科研工作的常规程序
下一篇:草中笋的每日体悟(71)
收藏 IP: 71.208.238.*| 热度|

6 邝宏达 杨正瓴 陈赟 马志超 贺玖成 武伟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