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发科研论文选投稿期刊需考量的几个因素 精选

已有 9883 次阅读 2019-2-10 08:48 |个人分类:观点交流|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研, 论文, 期刊, 专业, 级别

发科研论文选投稿期刊需考量的几个因素

蒋继平

2019年2月10日


对大多数科技人员来说, 尤其是第一次发科研论文的在读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在把已经写好了的学术论文投向何种期刊感到相当烦心。这是因为几乎所有专业都有若干种专业期刊, 这些同一专业的不同期刊既有共同点, 又有比较细致的分工。

拿我所在的植物病理专业来说, 在国际上就有下列主要的英文期刊与之有关: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

Plant Disease(植物病害)

Plant Pathology and Microbiology ( 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

Mycology(真菌学)

Mycological Research(真菌研究)

Bacteriology (细菌学)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

Virology(病毒学)

Plant Health Progress(植物健康进展)

Nematology(线虫学)

Phytobiomes (?)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植物保护科学)

Crop Protection (作物保护)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分子水平的植物-微生物互动关系)


以上列出的是关系最亲近的主要期刊名称,每个部分还有分支, 还有更加详细的期刊。 比如说,Microbiology 又可分为: Medical Microbiology, Food Microbiology, Oral Microbiology, 等等。

另外, 植物病理学还涉及到植物, 环境气候, 农药和肥水等一些列与农业有关的学科。 这些学科都有自己的期刊, 而且很多。还有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等等。

根据以上的信息, 要是一个在植物病理专业从事科研的科学家, 写了一篇有关某种农药对某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的科研论文, 应该选哪个期刊发表?

以下是我个人在投稿前会选择何种期刊的主要考量因素。

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论文的重点内容来选最适合的期刊。农药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实验不是什么大的发明创造, 所以, 不可能在综合性高档期刊发表, 因此,首先排除在高档的综合性一流期刊发表。

其次, 根据论文内容, 要是论文的重点是某个新农药的特性介绍, 是这种新农药的第一次田间大范围实验的结果数据, 那么, 这篇论文首先应该考虑投向介绍农药类的期刊, 或者作物保护的期刊。要是这篇论文的重点是某种新病害的危害程度的实验数据, 以及某种农药对其防治的效果的报道, 那么, 这篇论文的首选投稿期刊应该在作物保护,植物保护科学和植物病害这三种期刊上进行比较。

然后, 在将投稿期刊压缩到两三个期刊后, 需要考虑的是期刊的级别。 一般来说, 级别越高越难被接受。 所以, 一定要根据论文的质量来选择对应级别的期刊。 要是论文的质量很好, 有新意, 数据确实而且丰富, 那么就应该投向与之对应的高档期刊, 要不然, 投到一个非常低档次的编辑那里, 应为水平问题, 可能认识不到论文的实际价值, 反而可能遭到拒稿的下场。 要是论文只是一般水平, 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报告, 那么, 最好投向比较一般的期刊, 千万不要投到高档次的期刊去, 否则, 一定会遭到拒稿的命运。当然, 这里的档次是指专业内的期刊, 不是综合性的期刊。

最后,要根据自己以往发科研论文的经历来作选择。 要是第一次发科研论文,最好选比较容易发论文的期刊。 要是已经成功地发了一些科研论文, 那么, 选择的问题就不大, 一般会选择已经在这个期刊发过论文的期刊。 当然, 这个首先要看论文的内容是否适合为前提。

总而言之,选择投稿期刊对成功发表科研论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个需要根据论文的内容和质量来选取最适合的专业期刊,还要考虑期刊的级别和自己发论文的历史记录。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1161435.html

上一篇:草中笋的每日体悟(9)
下一篇: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0)
收藏 IP: 71.208.238.*| 热度|

10 木士春 张鹰 张启峰 文端智 黄永义 王卫 栗茂腾 张忆文 彭真明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