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招揽人才与改善科研环境哪个更容易出成果?

已有 3439 次阅读 2018-5-16 07:35 |个人分类:科研人才|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才, 科研环境, 研究经费, 仪器设备, 人际关系

 

招揽人才与改善科研环境哪个更容易出成果?

蒋继平

2018年5月16日


昨天在温室进行简苗移栽时, 忽然想起目前中国大陆正在兴起的广招人才的风潮。 这个风潮是在科技兴国的方针下展开的, 以高待遇和优良的科技硬设施为客观条件, 借此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齐聚神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创一个科技盛世。

据有关信息显示,这个招揽人才的计划完成的比较顺利,其最好的证据就是大量的海外学者纷纷回国效力。 有些知名的外国学者也被这个人才计划吸引而去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中有的是诺奖获得者。

在这个风潮下,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出现了井喷式的科技成果,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显著卓越的成绩面前, 我们当然应该为之感到高兴和自豪。不过, 在欢庆这些成就的时候, 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这些成绩是否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我本人的想法是, 招揽人才固然重要, 但是改善科研环境比招揽人才更重要。

我认为, 通过招揽人才获得的科技成就通常是短期效应。也就是说,这些成就很可能是这些人才已经掌握的知识技术。这些知识技术是这些人才在较好的科研环境下做出来的。要是招聘单位不能提供同等的科研环境,那么,这些人才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造成人才浪费的后果。

科研环境包含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是实验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科研经费。 这是硬设施。第二是人文环境,这个包括政策导向, 人际关系和团队配套等一系列与科研有关的后勤保障。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应该是第一流的科研设施,充足的研究经费,正常的人际关系, 合理的团队配套和高效的后勤保障。只有在这种良好的科研环境下, 科研人员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的科研活动,从而使真正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本来就人口众多, 其中不乏才智过人的人,所以, 用人才济济来形容中国社会并不为过。 近代中国在科技领域落后于西方, 并不是中国真正缺乏科研人才, 而是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

在我的印象中, 中国有的是人才, 可是, 资源很有限。 所以, 我感觉是,中国缺的不是人才, 而是人才无用武之地。

我在温室间苗移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每株幼苗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使它们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从而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和肥水供应。由此我联想到,在一个实验室, 本来只具有给一个博士做科研的条件, 你找来几个研究生和博士后, 他们挤在一个实验室, 即使他们都是顶尖的科研人才,因为没有充分的实验资源可以利用,他们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弄不好, 他们为了争取有限的科研资源,互相争斗, 互相排挤, 把主要精力花在捞取科研资源上,哪能高效地从事应该的科研工作。

总之,我认为招揽人才是对的,但是,改善科研环境比招揽人才更重要,尤其从长远利益来看,改善科研环境一定比招揽人才更见效。改善科研环境本身就是招揽人才的一个重要筹码。 有了大草原,自有雄鹰飞。人才只有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下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是因为科研工作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基础的。可喜的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大发展为科研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可靠保障,使科研的硬设施得到很大的改进。担忧的是,科研的软设施现在还不是很理想,人际关系复杂,关卡多,条文繁杂等都对科研成效产生负面影响。 希望这个局面能够很快得到改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1114192.html

上一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下一篇:博客跟帖超过一万九千条之际的感想
收藏 IP: 71.208.169.*| 热度|

1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