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温景嵩教授的《创新话旧》一书

已有 3995 次阅读 2014-5-14 20:53 |个人分类:个人介绍|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温景嵩教授的《创新话旧》一书

张学文,2014-5-14

下面是温景嵩的《创新话旧》一书的目录等以及全书的链接地址。

温景嵩2004/2/5初稿开始写于南开园。

E-mail:cswen@nankai.edu.cn

 

简介《创新话旧》(章节目录)

 

目录

叶笃正院士序

伍荣生院士序

马红孺教授序

 

缘起

 

第一章境界、方法和方向的选择(1页,下同)

11 四个境界

111 王国维的三境界

112 第一境“西风凋碧树”

1121 “西风”和“碧树”的新解

1122 如何才能发现现有理论的问题

1.1.2.3从理论体系自身矛盾中发现问题

1.1.2.4 从实验中去发现问题

1.1.2.5来自工程实践的问题

1126 理论创新之路

1.1.3第二境“衣带渐宽”与第三境“蓦然回首”

1. 1. 4第四境 “西风再凋碧树”

12 正确的方法

121 胡适的大胆假设

1.    2. 1. 1哥白尼的日心说谈起

1.2.1.2 斯莫鲁霍夫斯基如何开辟悬浮粒子碰并过程研究道路

1.2.1.3弗瑞德兰德假设的命运

1.    2. 2 巴切勒的经验──把物理思想注入于数学之中

1.2.2.1 用物理模型化解数学难点

1.2.2.2 用各种近似化解数学难点

1223 各种变换化解数学难点

1.2.3 在研究工作中继续学习

1.    2.3.1继续学习之必要性

1.2.3.2 要抓住重点

1.2.3.3要理解透彻,特别对概念问题

1.2.3.4 要勤于问人

1.2.3.5 要记两遍笔记

1.    3   选择好研究方向

1.    3.1  两个人的三句话

1.3.2  从大方向一直到选题

1.3.3 一年磨十剑与十年磨一剑之争

134 找大师去请教  

135 投身于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之中

1.3.6不要把“抱大西瓜”绝对化

1.4  致年轻的朋友们

 

第二章  创新点(1──突破斯莫鲁霍夫斯基理论的一个限制(46

21初到剑桥

211 第一批受益者

212 最大的障碍

213 伦敦的英语学校和巴切勒的否决

214巴切勒的“英语学校”    

22 一些ABC的问题

221 悬浮体,胶体,气溶胶和云

222 单分散和多分散体系

223 悬浮粒子的碰并和胶体的稳定性

224 对分布方程和皮克列特数

2241 双球模型

2242 对分布函数

2243 进入正题

225 斯莫鲁霍夫斯基的轨迹分析法          

2251 轨迹法的成功之处

2252 轨迹分析法的局限性

2253 我们的想法

23  悬浮粒子对流碰并统计理论的诞生

231悬浮体力学与云物理的结合

232 初次的成功

233内外域解匹配的难题

234 MLB方法的成功应用

235 战胜戴维斯的挑战

236 新理论的意义、检验和影响

24 再谈“西风再凋碧树”

 

第三章创新点(2──突破斯莫鲁霍夫斯基理论又一局限(71

31 我的使命

32弱重力和强布朗耦合碰并

321 一个奇异扰动问题

322 王永光的贡献

323 发表在巴切勒的《JFM

324 检验弗瑞德兰德假设

33  强重力和弱布朗耦合碰并

331 一个规则扰动问题

332 规则扰动的特点

333  弗瑞德兰德假设的又一次失败

34 中皮克列特数下的耦合碰并

35 检验

351 对低和高皮克列特数的检验

352 来自航天事业的关注

36 悬浮粒子荷电后的影响

361 气溶胶与水溶胶的不同点

362  DLVO理论

363 对重力碰并的影响

364 对布朗碰并的影响

 

第四章创新点(3── 突破巴切勒单分散沉降理论的限制(90

41 从亚里士多德到斯托克斯

42  巴切勒1972年单分散沉降的统计理论

4.3多分散沉降理论的建立

43.1我的贡献

432  杰弗瑞和大西善元的重要贡献

433  揭开多分散沉降神秘面纱

4331 两个十分重要的参数lg

4332 高皮克列特数下的多分散沉降系数Sij特征

4333 低皮克列特数下的多分散沉降系数Sij特征

4334 高和低皮克列特数下的沉降系数Sij之间的比较

4335 对分布pij和沉降系数Sij极限不唯一

434 检验和影响

4341 来自自己人的检验

4342 戴维斯和埃克里沃斯的综合述评

4343 高皮克列特数下沉降的实验研究

4344 第一次载入国际胶体科学的发展史

4345 低皮克列特数下沉降的实验研究

4346 再一次载入国际胶体科学发展史

4347 强大的生命力

435 粒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影响

436非极限沉降

44 小结

45 任重而道远

 

第五章创新点(4──气溶胶力学的新发展(125

51 爱因斯坦等人开辟的道路

52 气溶胶科学之父──富克斯

53 巴切勒的悬浮体力学

54气溶胶力学的新发展

55 软物质

 

第六章创新点(5──我的第一个理论创新(147

61 初入科学殿堂

611 时值1957年反右之后

612 下乡与上山

62 转折

 

621 《十四条》的到来

622 《十四条》与《SCI

63 在顾震潮先生的领导下

631 投身于人工降水的飞行作业

632 人工影响天气的进一步发展

633 建立湖南衡山高山云雾站

634 抓住云的微物理的中心问题

64我的第一个理论创新

641 早期云滴随机增长理论的功过是非

642 我的“对流暖云大云滴随机增长的马尔柯夫过程理论”

65 在国际云物理舞台上引发的一场风波

651 巴特莱特的发难

652 转折点-莱塞姆的实验

653 曼顿的新发展

654 莱德尔说:对不起

655 赢得了剑桥朋友们的喝彩

66 载入国际云物理发展史册

661 两度被载入

662 曲折的道路,光明的前景

 

第七章创新点(6──湍流不连续性的发现(194

7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711 组建了大气扩散课题组

712 北京天堂河农场实验

72 “文革”爆发

721 “修正主义苗子”

722 两度第一批“五七”干校生

73 重新发现北京实验的价值

74 105组和搬迁

741 调入105

742 搬迁合肥

75 引出光学界的一位大人物

751 来自河南某单位的请求

7511 在逆境中坚持学习

7512 初步的回应

752 王大珩先生来了

76 长春实验的意外收获

761 曾宗泳的重要贡献

762湍流不连续性的发现

77  湍流研究简史

771 普朗托的半经验混合长理论

772  G.I.泰勒的统计理论和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理论

773 卡尔曼-霍沃思方程

774 柯尔莫果洛夫局地各向同性湍流理论

775 柯尔莫果洛夫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78 来自叶笃正先生的支持

781 碰壁

782 自己的摸索

783 没有想到的事

79  故事还没有结束

791 柯尔莫果洛夫自己的修正

792  镇住剑桥人的人

793 弗里什跨国小组的工作

 

第八章创新点(7──一个知识创新(240

81 为激光工程服务

811 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

812 现在轮到了我们

82 知识创新之一

83 知识创新之二

8.4 同样强的生命力

 

第九章创新点(8) ──一门新学科分支的建立(256

91 物理学中的尺度

92  流体运动的尺度

93 大气运动的尺度

9.4微尺度大气运动的研究

95 微大气物理学的建立

951 总结

952 变化万千的世界

953 微大气物理学的三大共同特征

 

第十章更上一层楼272

101 超越

102 叶笃正先生的一席话

1021 重温叶先生的话

1022  张光直先生的例子

1023  关于“选择”

103 科学地“凋”

1031 用科学的语言讲

1032 批判和继承

1033 另一种提法

1034 中美教育之比较

104 灵感与其他

 

 

简介《创新话旧》(献辞,三个序)

 

 

谨以此书

                 

献给有志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年轻朋友们

献给在我国科技战线上顽强拼搏的朋友们

献给对我国科技事业有兴趣的广大朋友们

 

作者简介

 

温景嵩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332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龙岩。1945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附小,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曾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571971)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711984)。197910月到19822月为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师从国际流体力学大师巴切勒。1984年起执教于南开大学,为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颗粒学会荣誉理事,北京大学优秀校友,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美国气溶胶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微大气物理学,尤其是其中的气溶胶力学,取得多项有意义有影响的成果。著有《微大气物理学导论》,《概率论和微大气物理学》,英文著作有《气溶胶动力学基础(The Fundamentals of Aerosol Dynamics)》,译著有《湍流大气中波的传播理论》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项。美国传记协会国际文化荣誉奖1项。

全书链接地址:http://zxw.xjxnw.com/Myweb/index.htm#创新话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794473.html

上一篇:中国每天降水资源总量与笼罩面积报告-2014年5月13日
下一篇:中国每天降水资源总量与笼罩面积报告-2014年5月14日
收藏 IP: 222.82.82.*| 热度|

9 武夷山 郭向云 孙长庆 赵建民 陈安 周少祥 陈冬生 liguoshuai daxig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