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西北科學考查團與空軍氣象(3)

已有 2417 次阅读 2021-3-8 10:12 |个人分类:朋友的文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西北科學考查團與空軍氣象3

葉文欽(彙整)

张学文注:此文是台湾学者葉文钦先生写成并且转给我的。其内容涉及世界的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上世纪初对西北地区的科学考察与航线的开辟等等。全文约1万字,这里是其最后部分。

劉衍淮為何會來空軍

西北科學考查團中方徐炳昶團長,民國181929)年與斯文赫定返北平處理一些事務後,就應聘為北平師範大學校長,團長改由袁復禮教授代理,受參與這次考查之影響,徐炳昶後來一直致力於「史前和考古」研究,對我國夏文化及夏墟之調查研究,著力很深有開創之功。當校長有一重要工作,就是為學生聘到好老師,當他後來得知李憲之和劉衍淮決定到德國留學,就提供其中一位獎學金,條件是得到學位就要立即返校服務。(劉衍淮在德國結婚,較須這份獎學金)

民國231934)年7月,劉衍淮以「中國東南沿海天氣與氣候之研究」論文獲博士學位,8月就回北平師範大學地理系任教,兼清華大學地理系教授氣象學並代管氣象台。在德國求學期間他們有機會到:高空氣象台、飛行氣象台實習,並到野外參觀德軍砲兵氣象單位的作業,劉衍淮曾將所見心得寫成:「歐美軍用氣象事業及我國應有的準備」一文,寄回國內發表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東方雜誌」上,他具體建議政府應:(一)從速訓練氣象人才;(二)成立航空氣象台;(三)組織氣象部隊,包括設立活動氣象台、風箏台、探空台等;(四)擴充並劃一一般氣象事業與軍方密切合作。當時雖有「氣象研究所」之創立,但實際為民服務的「中央氣象局」尚未成立,空軍也才正組建中,空軍氣象還很「初步」。

民國211932)年91日空軍為擴大飛行員訓練,在杭州筧橋設立「中央航空學校」,當時就有氣象台之設立,但台長是由通信人員兼。由於飛行員必須了解氣象,民國251936)航校需敦聘高級氣象專業人員前來授課,「航空委員會」就委託當時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竺可楨所長代尋人選。當時中、日的關係已非常惡劣,日本對我國不斷的蠶食,雙方戰事隨時都可發生,當年10月劉衍淮就以博士和教授雙重資格,航委會任命他為簡任技正教官授空軍中校官階,應聘到航校擔任「航空氣象學」教官兼氣象台台長。第二年「七七抗戰」全面爆發,航校內遷雲南昆明並改名「空軍軍官學校」,戰爭一開打,各種專長的軍事人員急需増加,當年北京中央觀象臺所訓練過的兩期觀測人員,及東南(中央)、山東大學氣象專長畢業生,有少數人已進入空軍,西南聯大第一屆(民國28年)有四位畢業生(萬寶康、亢玉瑾、鍾達三、謝光道)從軍,加上抗戰爆發前,由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訓練四期百多位學員中,約有四分之一進入空軍,(這批人大部分來到台灣),戰事開打之後,氣象人員還是極缺。經籌劃後,民國281939)年121日,航空委員會「空軍測候訓練班」在官校內成立,劉衍淮博士以官校氣象台台長兼訓練班班長(後改稱班主任),比當時中央大學(民國33年系主任黃廈千)和清華大學(民國35年系主任李憲之)獨立成立氣象系還早;當時測候班教官極少,劉衍淮就商請當時在「西南聯大」的李憲之和趙九章兩位博士來班上兼教,劉博士本人對飛行生的授課也一直教到12期,才能專心於班務。民國33年測候班搬到成都鳳凰山,並更名「空軍氣象訓練班」,一度獨立直屬於空軍訓練司令部,訓練到第十期,民國3812月再搬遷高雄岡山,又遊走於官校、通校之間,復班後在台訓練到氣象班第十五期,民國49年才因上校限年退伍;隨即北上受聘於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繼續「作育英才」一輩子。

「西北科考」的重要成果與效應

根據抗戰爆發前民國251936)年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空軍官校)當教官,並在昆明創「測候(氣象)訓練班」(1939)的劉衍淮,來台於空軍退伍隨即到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當教授,之後對早年所參與科考活動才有較多及系統的論著發表,他對這次「西北科學考查的重要發現及其成果」歸納概述如下:

1.      發現綏遠「白雲鄂博大鐵礦」:後來成立著名的「包頭大鋼廠」進行提煉。

2. 發現中生代「恐龍化石」:在我國境內首次發現,單此這「科考」活動就值得。

3. 額濟納河(弱水)一帶發現大批「漢簡」:目前這批漢簡在中央研究院珍藏。

4. 羅布泊是「游蕩湖」的確定:這涉及上游源流河變動的注入所致,並獲證實。

5. 西北地區正確「地圖的測繪」:這是後來建設西北鐵公路交通線路之依據。

6. 創設「西北測候網」,奠定開闢歐亞航空交通的基礎:(這是科考最初目的)

    由於德航計畫要開闢遠東航線,派遣多位航空人員及委託氣象學家郝德(W Haude)主持這項任務,同時在國內北京大學也招收四位學生參與,(第二期又招氣象研究所兩位)從事氣象觀測。開闢航線必先瞭解沿線氣象條件與地理環境,所以考查團第一年所有經費全由德國(航)負擔。考查團先後在:蔥都爾(弱水以西,馬旪遷1927/10-1929/09)、迪化(現稱烏魯木齊,1928/01-1929/11)、庫車(新疆天山山脈南側、塔里木盆地北沿,劉衍淮1928/07-1929/08)、婼羌(塔里木盆地東南方,李憲之1928/06-1929/07)、七格騰木(新疆東部,1930/02-09)、瓦因托來(居延海附近,1031/09-1932/03)、和闐(塔里木盆地南方,1931-1933由新疆省政府利用考查團所贈儀器所設)設立較長期氣象台七處;在包頭(1927/04-05)、胡加圖溝(百靈廟附近,1927/06-07)、義成公(綏遠西部,1931/05-09)及新地(新疆東部,1930/01-03)、馬札塔格(和闐縣境,1931/06)、莎車(新疆西南部,1932/01-0306-09)、且末(新疆南部,1932/12-1933/03)等七地作短期氣象觀測,新疆的四處由瑞典安博爾(N. Ambolt)所建;又在天山、阿爾金山、及崑崙山中設有山地氣象觀測站共十處,半年以上有東嶽廟(1928/08-1929/08)、屈蟒山坡(1928/07-1929/07),喀拉古爾(庫車以北天山中的小村劉衍淮所建1928/10-1929/06)三處,較短期有七處:福壽山(迪化附近天山的小山,1928/03-04)、伊爾威奇門河(婼羌附近阿爾金山中,1028/10)、古城達坂(1929/02-03)、博克達山(迪化附近東方天山中,1929/06-09)、烏魯哈達坂(和闐南方崑崙山中,1931/10-12),阿克塔格(莎車東南崑崙山北部,1932/04-05)、坑舍威爾(莎車東南崑崙山中,1932/06)。

    考查團由包頭出發後,沿途除日日作定時地面氣象觀測外,由包頭到新疆邊境、在迪化及沿迪化到婼羌之路線及在婼羌,日日施放「測風氣球」觀測,以測定高空各層之風向風速。到民國201931)年5月到211932)年3月郝德又和徐近之、胡振鐸,在綏遠之義肯公與居延海附近之瓦因托來二地施放了123次的「風箏探空」,這兩種「自由大氣探測」在當時是很先進的氣象觀測方法;可測出地面3000公尺以下各層之氣壓、氣溫與溼度,因戈壁高原高出海面1000-1500公尺,故實際是測出海拔4000公尺之間的氣象紀錄。

當時航機的飛行高度不高,而且重視「目視飛行」,這些氣象觀測結果,奠定開闢我國西北航線的基礎;因而後來由中德合資的「歐亞航空公司」,民國201931)年1221日試飛成功,最後發展為由我國沿海都市通達新疆的空中交通航線。當年因日本入侵已有直接衝突,但中國與義大利、德國之間關係良好,初創的空軍向義大利學習(洛陽分校主要教官),請德國高級將領來華當軍事顧問;但隨國際關係的變化、軸心國成立,193991日德國出兵捷克蘇台德區、攻佔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德的航空合作(西北科考最主要目的)中止,歐亞航空在中國最後改組成「中央航空公司」,營運至國共內戰結束。

感想與影響

    百多年前,西方一些探險家進入中亞來到新疆、西藏、內蒙,雖解開一些秘密,的確也使不少中華文物流入英、法、俄、等西方及印度的博物館內;其中參與探險考查最特殊的一位,當屬瑞典的斯文赫定了;原來單純為開闢新航線的「氣象觀測」,最後演變成共同合作的「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加入更多中方的專家學者,考查範圍擴大,所發現的成果基本也保存在國內,但因中國境內:「軍閥、北伐、抗戰、內戰、分裂、意識形態治國」,不像西方瑞典前後出版56卷的考查報告,(氣象部分第一、二卷出版,第三、四卷已整理好但在二戰全被毀了),因此中方還要加強擴大這次長達八年的基礎及進一步研究。其中一項就是有關交通的建設,大陸方面這二十年來的進步,已大大超越孫中山原先的構想規劃。

    其實就在劉衍淮和李憲之在迪化等待辦手續那年,1930221日,由我國交通部(2/3)和漢莎航空(1/3)合資,完成協議共同成立「歐洲至亞洲航空郵政股份公司:歐亞航空公司(EURASIA)」,很快就開闢:南北向(上海到滿州里)、東西向(上海到迪化)更向西接到蘇、蒙交界的楚克恰克(全長達4200公里,193241日開航);也在同(1930)年與美國共同成立「滬榕航空公司」。往後隨著國際局勢的演變,193991日歐戰爆發,「德、義、日」軸心國成立,194011月歐亞航空與德國全面中止業務,並改組成為「中央航空公司」、滬榕則成為「中國航空公司」,1949年這「兩航」在香港就嘎然而止!(至於其他科考活動留在國內的成果,應由其他專長之專家學者再進行研究。)

    劉衍淮和李憲之真正個人發揮的影響力,是在他們回國之後,而且單一作為「作育英才」。劉衍淮因留德期間獲北平師範大學獎學金,民國231934)年7月一得博士學位,8月就回到國內成為師大地理系教授,並在清華大學氣象專業兼管氣象台,兩年後經竺可楨所長推薦,南下杭州筧橋中央航校,向飛行生(5-12期)講授「航空氣象學」;抗戰爆發航校內遷到雲南昆明改名「空軍軍官學校」,航空委員會責成劉衍淮在官校內創立「空軍測候(氣象)訓練班」,民國381949)年12月初,氣象班才播遷到台灣,前後在空軍近24年,訓練空軍第1-15期的氣象軍官(還有很多其他班次);民國49年退役後,就北上「省立師範大學」地理系專職,前後又教學22年,為國家培育訓練不少氣象、地理人才。李憲之兩年後於民國251936),返國接清華大學氣象專業教職,抗戰期間「北大、清華、南開」也搬遷到雲南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負責氣象專業的課程,同時也在空軍測候班兼教,抗戰勝利後,所有內遷之大學復校,民國351946)年清華大學成立氣象系,就由李憲之擔任系主任,1952年大陸高校調整,氣象專業就到北京大學;到96歲時李憲之尚有著作發表。他們兩位對「我國軍事氣象教育」有開創之功,對民間大學所訓練的人才也無數,是我國第二代的「氣象宗師」(第一代為蔣丙然、竺可楨),對往後的影響,學術界應有專文或專著,進一步分析探討。而劉衍淮和李憲之對我國(含兩岸氣象界)的貢獻,根源就是參加了「西北科學考查」的持續艱辛不能間斷之「氣象專業觀測」工作。

參考文獻

劉衍淮(1966):西北科學考查團的氣象觀測結果,「中國氣象學會會刊」第七期,(空軍氣象聯隊「氣象預報與分析」季刊第193期重刊,2007年出版)。

劉衍淮(1975):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的經過與考查成果,師大學報,第20期。

劉衍淮(1982):我服譍氣象學55年:1927-1982,原刊登「氣象預報與分析」第92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第六期轉刊)

劉衍淮(1982):中國與瑞典合組之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第六期。

斯文赫定 著、大陸橋翻譯社(2005):斯文赫定亞洲探險記,商周出版社。

葉文欽(2007):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對空軍氣象的貢獻,「氣象預報與分析」第193期。

葉文欽(2009):與我國早期航空事業有關的幾本書,「中華民國的空軍」月刊,第825期。

葉文欽(2018):飛翔之夢:「萊特兄弟新傳」簡介,「中華民國的空軍」月刊,第935/936期。

李曾中主編(2011):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八十周年大慶紀念冊,氣象出版社。

石曉奇、丁曉侖編著(2009):絲綢之路與外國探險家,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8/10/05初稿、2021/02/01修訂)

劉衍淮教授捐贈文物特展與西北科考團進入新疆九十週年紀念開幕式

(最后的照片没有成功贴到博客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75537.html

上一篇:R平方达到0.996的线性关系(气温-相对湿度的小时平均值)
下一篇:新疆气温的平均日变化与相对湿度平均日变化的关系很好
收藏 IP: 110.152.217.*| 热度|

3 晏丽红 段含明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