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p 尴尬人的尴尬事,混沌人的混沌语

博文

我与曲艺社的好朋友们(四)——做大褂去

已有 3004 次阅读 2008-10-12 13:25 |个人分类:戏曲曲艺| 曲艺社, 相声, 朋友们

4 做大褂去
其实本来想和第三篇一起写的。
上面说到,shanji和我去做大褂。那个地方老朱去过,就是坐地铁去前门,然后坐快速公交1号线到德茂下车。
说起来好像不难,但是做起来不容易。那天是个周四,正好那次课有事没上,我就去找shanji。问清楚怎么去,那就走吧,去知春路地铁站。
这可是6月下旬,又赶上这么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天气。顶着日光走了这二十分钟,汗水就已然刷刷往下流了。已经记不清当时挤地铁是一个什么感觉了,反正我觉得,北京的地铁向来如此。而且下午两点多,似乎正是一个拥挤的时段。
出了前门地铁站,我们还在找快速公交地铁站在哪里。抬头看到了雄伟古朴的正阳门,记得书上写过,当年谭鑫培进宫给慈禧太后唱戏的时候,走的就是正阳门。现在,谭家都传到第六代老生了。
正胡思乱想间,绕着城楼兜了个圈子,赫然发现:快速公交的车站就在地铁口旁边-_-b。可是,我们的目的地也太远了,德茂就是终点站!中间差不多有二十多站。
反正怎么也躲不掉,那就买票上车吧,可是怎么这么多人哪?队伍蜿蜒曲折,比中午12点在研究生院食堂排队的那个阵势还要猛。这家伙,我得等到什么时候?和shanji排在了长龙的尾巴上,不一会儿,我们还没怎么往前走,就变成了龙腰--后面又来了一堆人。
百无聊赖之际,就开始研究周围的人。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老头,没七十岁也差不多。他领着一个女的,看不出岁数来,大概有三十好几的样子,梳着短发,个子很矮小,面相呆滞,表情有点儿可怕。我突然想起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唐氏综合症"病例!
这个与主题无关,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以此来印证书上学的知识,也免得浪费时间。纵然是学医的人,恐怕也没有这么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于是,我从等车,一直观察到下车。我就是个书呆子,跑到哪里也忘不了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果然不出所料,人太挤了,前面这一大批人,根本上不完。不过我们也的确前进了好大一段。第二辆车,好歹进去了,进去之后可还有座位可坐,胜似车上站一个多钟头了。
车就一直往南行驶,眼看出了永定门,往前不远就是南三环了。记得第一次排练的时候就问傅老师:"您家在什么位置啊?"
"南三环。"
哇塞,好远!
老朱说:"南三环到北四环,傅老师要穿过7个环才到这里啊。"
这回可体会到傅老师辛苦了,70岁的老先生,跑这么远来给我们讲课,一定要好好说相声,才对得起老师。
那么我呢,当时还跟shanji说笑话:"咱们使劲往外面看,说不准,能看到傅老师正在外面溜达呢。"
这当然是玩笑。南三环这么长一段路,我们哪里能这么巧,碰到傅老师呢。
没碰到傅老师,车还是往南行驶,眼看就到了南四环了。
我的妈呀!
我的惊叹是有来由的。因为在《学电台》这个相声段子里,我有一段是播报路况信息,说堵车的。因为我们当时在青年公寓的多功能厅演出,离北四环很近,北边就是保福寺桥。我想,就夸张一点,让四环路全部堵上吧,看看南四环有什么桥。一翻地图,小红门桥、大红门桥、大红门东桥……好了,就是大红门桥了!
台词是这样写的:"北四环,堵车。从保福寺桥向东,堵到大红门桥;再从大红门桥向西,堵到保福寺桥。"捧哏这时就跟了一句:"堵了一圈啊!"
头一天晚上还排练这段话呢,当时颇为得意;这会儿却几乎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我们穿过南四环的那座桥,赫然正是大红门桥!报应哪报应,谁让我拿南四环开涮呢。不过同时我也庆幸,幸亏我说的是南四环;我要是说堵车堵到张家口,当天我还回不来了呢。
还好快速公交很给我们面子,没有到南五环就向东走了。又走了好远,穿过一个高架桥才到终点站--德茂。虽然是下午四点半,天气依旧热得很。这里已经荒凉得很了,明显就是郊区的样子,土了吧唧的。后来回到宿舍的时候一翻地图,原来南五环不是直的,中间有一个弯儿。穿过的那个高架桥,就是南五环的路。哇,这样说来,我还是到过南五环之外呢!
Shanji给那边打电话,那边说派个人过来接我们。等了半天,一个黑不溜秋的小伙子,推着自行车,正探头探脑地张望。
Shanji就大胆上去问:请问你是xx服装厂的吗?
那人说:是啊。你们是中科院来做大褂的?

之后,他说:到前面一个胡同口右拐,我先到胡同口等你们。说罢骑上车就走了,我们两个盯着他的移动方向快步往前走。
胡同口还真不算远,他正停下来,用脚支着地。
"穿过这个胡同口左拐就是了,我在那里等你们。"说罢,又上车飞驰而去。
这下我们就看不到他的踪影了,只好一直往前走。路边上还真是丰富,大部分是民房,还有小卖部,还有小诊所,小药房,治xx,xx,xxx的。还好第一次来是两个人,不然心里恐怕也得打鼓。当然后来老朱告诉我,他去的时候,那个人用自行车把他带过去的。我们两个人,自然是要走过去。
感觉这段路就长得多,走了好一会儿才到。往左边瞧,那个人正在和小卖部的老板娘聊天。看到我们到了,才骑车领我们到往前走,走了一小段,左拐,进了一个乡镇企业式的大院子,两旁都是统一样式的大铁门。我们进的,大概是东侧第三个大铁门。
进去之后,一个小院子,北边是车间,几个女工人和好几台机器。但是,他们提示我往南边那个小屋去。我就没仔细观察,就跑到那屋去了。
南面的小平房,是经理办公室。进了门是两个小沙发,沙发中间一个小茶几;南面靠墙好像是个长沙发;北面门口边上是一个小柜,上头放着个电视,正演民俗文艺;东边就是办公桌和椅子了。
经理夫妇亲自接见,很热情的样子。布是一样的料子,就是颜色不一样。价钱也固定,砍不动。量尺寸,先给我来:"你够瘦的啊。"再给shanji来:"嗬,你更瘦!"
总共用了10分钟就出来了,可是路上来回却花了4个多小时。
回来差不多,五环、四环、三环、永定门、前门,转地铁,知春路下车,走回公寓,已经6点20了。匆匆去所里吃了饭,晚上7点还要上选修课。

那么这次如此,下周五,我独自去拿做好的大褂。
路程自然是一样的,所以我想早走,12点多出发,两点一刻就到了。地方我还记得,就是锁了门,敲门也没人应答。打电话,也没人接。外面下着小雨,正在我犹豫要不要打伞的时候,手机响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36-201617.html

上一篇:坚持自己的理想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下一篇:不务正业:说相声的下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