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应急领域对古老的技术和设备有需求 精选

已有 3854 次阅读 2011-12-27 22:49 |个人分类: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技术, 设备, 领域,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今天看了《多啦A梦》的一集——《银河观光旅行》,看到有个情节深受启发,这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这个情节是:由于未来世界任意门的发明,人们可以瞬间前往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这使以前人们要在银河系各星球之间来往需要乘坐的银河蒸汽火车马上就要被淘汰,太空中的有轨电车只剩下供乘客观赏银河系风光的豪华观光列车。大雄一行乘坐了不久就要被淘汰了的银河蒸汽火车行驶在宇宙中,遇到了超新星爆发,强烈的电磁波干扰使任意门无法使用,而豪华观光列车因为受到超新星爆发带来的陨石的袭击而无法移动,大雄所乘坐的银河蒸汽火车就派上用场,挽救了被困人员的生命。而因为轨道被陨石挡住了去路,大雄运用了蒸汽列车上自带的古老的对付陨石的枪把陨石给破碎,最后使得列车成功脱险,而这种枪只有在蒸汽列车上才有,那些先进的列车上已经不再有这样的装置。
    虽然动画片编的天马行空的,但是却很有教育意义。人们不断地追求新技术新设备,以前所用的老技术和设备逐渐被淘汰,然而这些老技术和设备并不是真的没有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状态,往往是越原始的技术和设备越能够派得上用场。技术越是发达,人们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就越高,社会的脆弱性和风险就会越大。下面举一些例子:
    1、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试想,如果某个地区连续停电几天,那么这个地区绝大多数行业都会趋于瘫痪。医院无法做手术,工业生产无法进行,在办公室里坐班的白领无法用电脑,往往也就无法工作,电梯无法运行,以至于高层建筑人们上下楼困难。就连现在商家也对电有很大的依赖性,很多超市如果没有电,那么收费和记账都比较困难。然而,一旦发生巨灾,电网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即使现在乘坐电梯上下楼比较方便,完全可以代替走楼梯,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电梯便无法运行,传统的楼梯成为人们赖以救命的手段。即使现在电脑和网络信息很发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无法运用电脑,那么纸板的书籍和资料就十分重要了;并且一旦电脑里的信息丢失,那会产生更多的麻烦,尽管现在有了云计算技术,可以异地存储和处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安全性,但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保险策略。现在工业生产中很多阀门都具有自动功能,不需要人手动操作拧好久,只需要轻轻按一下开关就可以实现以前需要人工拧好久的动作。但一旦发生事故停电,那么只能依赖人们手工拧动来操作,因此,这种手工操作的方式也要保留。在2010年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的应急救援中,有一个重要的阀门因电力设施损坏无法关闭,然而一旦无法关闭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是现场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手动操作,花了很长时间关闭了阀门。
在2003年美加大停电事件中,“在停电范围高达80%的纽约市,从地铁到航空的交通系统陷入全面瘫痪。大量乘客滞留在机场和漆黑的地铁隧道里,公共汽车停止了运营,公路也被车流堵塞。由于办公楼内电梯停运、空调没法运行,许多上班族和商场内的顾客被迫拥上曼哈顿区的各条大街,头顶33摄氏度的高温步行回家。此外,由于移动电话网络服务中断,大量正下班的雇员不得不在公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就为了给家里人报一声平安。而便利店中电池和蜡烛等应急用品已被抢购一空。总的来说,纽约市日常运作的方方面面都已被打乱”。
    2、我们现在用的通讯手段多是光缆或微波的方式,而巨灾很容易将这两种通讯手段摧毁,这个时候,以前我们在战争片中看到的短波通讯方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体制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主要依短波。
    3、再举个更古老一点的例子,现在社会生火可以使用打火机、打火灶、火柴等,而一旦一个人身上没有这些东西,想在野外生火,那钻木取火的技术就可以利用上了。
    巨灾可以摧毁技术依赖性强的社会系统,使人们无法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而巨灾又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人类还是要保留古老的一些技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522741.html

上一篇:圣诞夜,静悄悄
下一篇:小概率的巨灾应对不容忽视
收藏 IP: 125.34.47.*| 热度|

15 刘艳红 武夷山 谢鑫 李学宽 金小伟 刘光银 吴飞鹏 徐勤军 李伟钢 苗元华 王春艳 周可真 crossludo liguoshuai zeng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