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x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xing

博文

科普文:什么是学者的h指数?如何计算? 精选

已有 78342 次阅读 2009-4-9 15:29 |个人分类:h指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研评价, H指数, 引文分析

赵星(Zhao Xing),2009.4.9  http://www.sciencenet.cn/u/zhaoxing/
 
本博文主要科普两个知识。第一,什么是学者的h指数?第二,如何计算?
  
1.什么是h指数?
 
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虽然笔者看来其原始论文的题目及Hirsch对h指数的含义描述值得讨论,但h指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全球风靡,很快被扩展用于期刊、研究团队、大学、科研院所、学科、国家、基金和研究热点等不同领域。下面以科学家个人h指数进行介绍,其它对象的h指数可以此类推。
 
h指数的物理含义可简单的表述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不少学者认为h指数综合衡量了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有趣的是,原本人为规定的h指数居然被一些学者数学推导得出:h指数与原有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而且数据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些联系。
 
h指数主要是一个影响力判定参数,其特点是关注科学家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因此,若你的研究没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和交流,无论你发表了多少论文,都无法获得一个较高的h指数。h指数的测度有利于那些出精品的科学家,也可以发现哪些人是“灌水”者。h指数面前,你可以有一些文章成了“睡美人”,但要避免一辈子都怀才不遇。
 
2. 如何计算h指数?
 
科学家h指数的计算方法可描述为:将科学家某个时段(也可是全部)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往低排,然后每篇论文得到一个序号,将每篇论文的序号和被引次数进行比较,找到序号h,使得这一篇论文的序号h小于或等于它的被引次数,而下一篇论文(序号为h+1)的序号大于它的被引次数。也许这样的描述还是让你头晕,那么看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首先将某一学者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往低排,得到表1,然后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
 

1 某学者的h指数计算过程

序号

论文

论文被引频次

判定

1

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A

18

1<18

2

引用次数第2的论文B

8

2<8

3

引用次数第3的论文C

8

3<8

4

引用次数第4的论文D

6

4<6

5

引用次数第5的论文E

5

5=5h指数为5

6

引用次数第6的论文F

4

6>4

7

引用次数第7的论文G

4

7>4

 
外文论文的被引次数获取现在常采用的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Scopus和Google学术等,中文论文常采用的有CNKI引文数据库, CSCD和人文社科的CSSCI等。需指出的是,CNKI引文数据库的首页数据问题很大,建议进入旧版手工检索。
 
当然,任一单一参数的评价都有局限性,h指数的问题也很多,以后再详述。
 
笔者旗帜鲜明的反对任何单位采用任一h指数及其变体进行涉及资源分配问题的任何形式量化考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98-225196.html

上一篇:h指数研究参考文献
下一篇:推荐他只因喜欢他
收藏 IP: .*| 热度|

8 李大斌 赵凤光 李侠 黄志伟 刘进平 蒋永华 周春雷 龙桃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