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教授 | 林墨2018年终访谈 精选

已有 7393 次阅读 2018-12-31 11:3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photo-1543491713-3396836dfe46.jpg

(林墨插画师:何广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18,我们在学术之路上继续奋力前行,或许收获了比往年更多的论文、项目和奖项,但名利裹挟下,焦虑依旧。


学术之路的终点在哪里?是把所有的头衔和荣誉都收入囊中,是扩大影响力让妇孺皆知,是用知识变现实现财务自由?亦或,是甘为人梯,是鞠躬尽瘁,是『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教授是个普通职业,无论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追名逐利,都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教授又不止是个普通职业,为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关乎国家希望;为社会贡献知识,关乎人类进步。


我们或许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妨在年末停歇,倾听这些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年轻人的初心。


我想成为一个工作在科研一线的教授

教授 | 中国西部某大学


我想成为一个工作在科研一线的教授。


这似乎是句废话,科研本来就是教授的本职工作。wiki里面讲得很清楚,教授开展原创性研究(Professors conduct original research and ... )。所以正常来看,这个答案很无厘头,就仿佛在说我要做一个杀猪的杀猪匠,或者做一个讲相声的相声演员一样。

 

但是现在国内很多教授,尤其是大腕级别的教授,没有再做科研了。不做科研的教授拿到科研项目,转手把一部分经费分给手下做科研的非教授,干的其实是项目经理的活。这带来两个我不太喜欢的现象,一个是开会的时候经常只能听到项目申请式、或者拼盘式的报告,听不到有趣的问题,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另一个是很多年轻的教授都想着去当不做科研的教授,拉圈子搞关系,整体的学术风气搞差了。

 

这些现象的背后当然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是个人的选择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现在都在讲不忘初心。那我们选择做科研的初心是什么?于我而言,是好奇心。好奇心驱使我去寻找有趣的问题,开展深入的探索,获得新的发现。我希望我可以保持住这个劲头和热情,可以一直做有趣的研究。


(注:高校中有教学型教授,主要从事的教学工作也很重要。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科研型教授)


那个有自己的交响乐团的教授,是幸福的

教授 | 中国东部某大学


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授才能在退休的时候不觉得枉费半生,但苦于很久没有答案,直到在新加坡见到C教授。


C教授是我同事的导师,原本跟我素不相识,但同事通过邮件热心介绍之后,他坚持请我吃顿饭以尽地主之宜。之后的数天里,我们多次见面喝咖啡或吃当地风味小吃,闲聊了很多,天南海北,唯独没有聊过学术。


我对C教授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原因是他博览群书,小时候泡在图书馆里长大,18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哈佛大学。小时候,我不觉得考上哈佛才能当教授,但我觉得博览群书才能当教授。显然,我离这个条件还差很远很远。


第二个原因是他有生存的智慧。哈佛毕业,但59岁了离退休只差一年却仍然是个副教授,我猜他心里或许会有落差。让我意外的是,他除了偶尔调侃这个浮躁的世界,对现实没有丝毫抱怨。从谈笑风生中,我看到的不是『人间不值得』,而是自由的灵魂。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跟自己和解,却很难跟自己和解。作为教授,我们具备知识,却常常缺乏智慧。


第三个原因是他感知的幸福不止来源于工作。有很多教授早过了退休年龄,却仍然奔波在工作中。我很敬佩他们为了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鞠躬尽瘁,但是我做不到。我是自私的。我想把退休后的时间留给家人和业余生活。但是,我又有顾虑,带孙子的时候我还能感知到工作成就带来的那种幸福吗?C教授让我意外,他有一个自己的交响乐团(业余乐团但据说有专业水准),他在闲谈中曾提到对圣诞元旦演出的期待。那一刻,他的幸福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无关乐团,关乎他能感知的幸福比其他教授多了很多。


教授应当能点亮自己,点亮别人,点亮国家

教授 | 中国中部某大学


心目中理想的教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应该是能点亮自己,点亮别人,点亮国家。首先,点亮自己。保持对知识的谦卑,保持自己的不断成长,时刻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有自由独立的精神,有丰盈内心的幸福;有真性情,有一种自由不拘的生命存在方式和形态;有世外风姿,又有人间情怀。其次,点亮别人。有承担、有风骨,有责任,有尊严;传递给学生、给同行、给周围人群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浸染和熏陶。再次,点亮国家。有强烈的报国情怀,真正用所学报效祖国,并和优秀的同行一起更多的登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学者的风采。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授并不是虚构的。其实,我的导师就是这样的一位教授。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叫她为“C妈妈”,而不是“C老板”。她学贯中西,却仍坚持一生学习,退休后兴致勃勃地深入探索南极和北极的极地奥秘。作为学生,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学术纯真的热爱和敬畏,享受她每次有了科研新发现时爽朗的笑声,更感动于她对生活、对周围每个人的真诚和大爱。在我们心目中,她既有成熟的优雅隽永,又有孩童的天真浪漫,她活的坚实、阳光、有趣、有范儿。这种精神也深深的浸染了我们。我们也希望能尽己所能,有所传承。


他们并不符合我小时候的想像

教授 | 中国北部某大学


问:小时候,心目中科学家是什么样的?


答:研究某个有趣的现象,或者某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某个高级的很有用的仪器的人。


问:现在身边的科学家符合你小时候的想像吗?


答:准确地说,不符合我小时候的想象。周围很多科学家以名利当头,科研与教学只是获取名利的手段。当然,在国外读书期间遇到一些科学家还是符合我小时候的想像的。


问:有没有一个教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就是你想要的? 

答:有啊,我自己就是。想做什么研究就研究什么,只要为了兴趣爱好、学科责任、社会责任,还有发挥自己才智的野心而做研究。


教授应该应该给这世界留下两样东西: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承

教授 | 中国北部某大学


雁过留痕,我们在人世间走一遭,也总要给世界留下点什么。教授是我一直梦想的职业,我认为作为教授我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两样东西: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承。我努力科研取得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后,也许多年以后还会有人阅读,会有同行引用,这是知识创造。我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我培养的研究生们,将来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知识传承。


教授不仅是一个称号,不仅是一个头衔,更多的是对社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责任与义务!我想成为什么样的教授?我认为我想要成为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承尽我能力做到最好的教授,为人类繁衍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从教9年以来,我一直坚守这样的信念,让自己无愧于教授这个光荣的称呼,不辜负教授这个伟大的职业。


教授当授人以渔

副教授 | 中国中部某大学


能担当起“教授”二字,必然是要有“教”与“授”的能力。我以为,教授要对学生尽到培养的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位教授应有的担当。

好的课堂来源于好的研究。我们不缺博士,不缺教授,缺的是高水平研究。经常听到同行们在说XXX顶会又中了几篇,XXX又拿到了best paper,身负科研压力的我们,有时候难免心急。我以为,青年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要静下来,把主要时间用在创造性研究当中,读别人的paper,做自己的idea,数量上的飞跃不是静水流深,质量上的突破才是我们该有的追求。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觉得这篇文章能火,能借机吐个槽吗?名校青椒看似光鲜,但名校为我们提供的环境实在是emmm……大多数青椒受限于资历和职称,能用的经费不多,能带的学生不多,在我们思维最活跃、干劲最充足的这几年,却没有充足的资源让我们成长。说句玩笑话,“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工作之外,教授应当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博士生 | 新加坡某大学

         

社会科学研究似乎都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游戏。这种“游戏”过程很艰难、体验也很痛苦,但是一旦完成,却是很值得反复的回味。比如,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到最后的落笔成文,我很享受这样逐步说服自己,说服受众,同时又能强大我们思考能力的经历。于我,科研工作不只是痛苦。


我在想,如果我有幸未来成为了一名教授,我应该是什么样呢?


我希望我能一如既往地接受到善意的批评,这些声音不会因为我身份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我希望除了科研,我能有充裕时间去体验各种美好的事物,无论是美景、美食还是美好的人,我始终相信,一位优秀的学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希望我能像那些可爱的学者们一样,用感知世界美好的方式去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知识。如果能因此而影响一些人,我会感到很自豪。


教授应当高度自由

教授 | 中国南部某大学


我想成为一个拥有“高度自由”的教授。


这里首先是指学术自由,即可以出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而非职称压力),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并乐此不疲。进一步来讲也包括财务自由,即通过各种投资手段增加经济来源,无需担心工作收入的变化对生活造成过大影响。实现学术自由及财务自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有更多时间及资源可以投入到家庭,为家人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以学术成果为基础,我希望能将自己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到政界及商界:在政界,可以运用自身所学,为政府工作及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在商界,可以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与企业进行产学研技术合作。


最后,我希望能像一只候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往返不同国度,增广见闻,传播学术成果。


简而言之,我所追求的一个“高度自由”的教授状态,归纳起来就是21个字:事业家庭两不误,学术政商同步走,五湖四海任我行。

 


林墨末尾.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54526.html

上一篇:影视中的科学家形象
下一篇:让JOI 编委会不惜以辞职而捍卫的Open Citation到底是什么鬼?
收藏 IP: 222.205.126.*| 热度|

14 马臻 刘立 郭奕棣 黄仁勇 武夷山 王恪铭 杨金波 王德华 吕洪波 张成岗 王启云 韦恒叶 陈颖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