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关于人身攻击(原创+转载)

已有 13189 次阅读 2010-6-17 22:53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关于人身攻击(原创+转载)

2010.06.17

(注:【2010.06.19 北京时间 4:00AM】嵇少丞教授对此博文对号入座的博文链接如下: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36688,敬请欣赏。)

下面转载一下百度百科上对《人身攻击》的解释。

按照暴力人身攻击(故意伤害,殴打他人等)、语言人身攻击(诽谤、辱骂等)和精神人身攻击(网上污辱、书面污辱等)的分类标准,科学网上目前还没有出现过暴力人身攻击,语言人身攻击或许有,精神人身攻击就说不清了。

只要不是暴力人身攻击,所谓语言人身攻击和精神人身攻击,如果没有造成实际的精神或者身体损害,大家原则上不需要那么敏感。既然选择到公共空间说话,如果动不动就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那还不如选择退回到自己的私人空间去。所以,写博客最好不要怕人家乱骂,只要人家不对进行暴力人身攻击或者政治人身攻击就可以了。

这里谈到的政治人身攻击,其实是更为糟糕的人身攻击,而且是比较专制的社会中特有的东西,这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却没有包括。

比如说曾经有博主到有司或者有权者那里去告状,希望行政或者争执权力对科学网以及科学网的某些博主的言论和意见进行惩罚,就属于这种政治人身攻击。这种人身攻击虽然不如暴力人身攻击那样直接,却同样可能造成直接的损害,如果得逞,其后果远将胜过语言和精神的人身攻击。

在黄老邪的《试答蔣勁松老师》博文,谈到了投诉和举报的问题。

正如黄老邪所指出的,在投诉或者没有投诉的情况下,科学网编辑部通过删除博文和评论的方式减少可能的语言或精神人身攻击,本身是一件值得钦佩但常常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博主们尽量对于所谓的语言或精神人身攻击采取一种达观和超然的态度。如果没有什么实际和直接的伤害,不妨多一点阿Q精神,自己应付一下就行了。其实别人在博文和评论中对您进行某种攻击,如果您自己不嚷嚷的话,是没有几个人看见的。比如我就没看见李亚辉在博文或评论中骂林中祥,直到李亚辉被关博之后他自己还嚷嚷了很久。

李小文《试答蔣勁松老师》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616

在科学网上因为言论和意见对他人进行投诉,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认为受到的语言和精神的人身攻击进行政治人身攻击的行为。

投诉到科学网编辑部,要讨个说法,大部分情况下还算说得过去,科学网编辑部也会根据事实酌情处理。对于科学网编辑部的处理或者不处理感到实在不满意,到别处去开博就行了。

如果像有人那样自己一方面无中生有地谩骂他人,另一方面还要到某副院长那里去投诉他人和科学网,试图将自己的个人恩怨通过行政干预和政治迫害的方式来报复,就只有人渣才干得出来了。如果自己生活在能够免于政治迫害的社会,却不择手段地对生活在会受到政治迫害的社会的人进行这样的政治人身攻击,那就只能算是极品人渣了。

***************************************************************
百度百科《人身攻击》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585530.htm

人身攻击

目录[隐藏]
法律
逻辑
人身攻击构成
 

[编辑本段]法律

  关于“人身攻击”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定义,理论上也好像找不到一个界限。

  但从众多事实依据来看,人身攻击应该是以舆论为导向,无法律效力,却多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意愿,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文字或言论;此文字、言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且内容词性为贬义、攻击性强;另从‘人身攻击’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它又是与侮辱、谩骂区别开来的,它相对而言要文明得多,且从内容上技术含量相对也要高些。

  这样我们应该可以给它下个定义:人身攻击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观意愿针对他人及身体以无差别文字、言论攻击。

  什么是人身攻击?

  其实这个问题从法律角度来讲应该叫侵犯人身权。

  每个人都有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而身份权包括了荣誉权、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等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以及监护权、亲属权。

  所谓人身攻击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行为法律上称之为侵犯名誉权,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损害赔偿、赔礼道歉。
[编辑本段]逻辑

  “人身攻击”是一种话语强权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一些所谓“假洋鬼子”开始使用“人身攻击”一词,如鲁迅不仅是最早使用“人身攻击”一词的人,同时也是被指责“人身攻击”最多的人。后来这一词被官方和民间的广泛使用,特别在文革中使用率极高,成了上纲上线的滥用术语,如“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攻击社会主义”成为指控右派分子的重要罪状,实际上已是“文字狱”的强权托词,因为“攻击”在法学上是指肢体性接触、物理表现,它在汉语中“攻击”和英语里attack的本义都是明确无误,绝不等同于侮辱、诋毁、诽谤、中伤、abuse。中国官方至今沿用“攻击政府”、“攻击领导”等字眼,通常指反对或批评政府的激烈言论思想,而且一般人也使用“人身攻击”上瘾。大部分习惯把“人格侮辱personal abuse”与“人身攻击personal attack”混为一谈,它显然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理性程度、法理意识、口德水准,因为任何辩论、批评、争歧都不构成人身攻击的实质,充其量是侮辱、毁谤、谩骂的精神范围。

  “人身”的具体实义是指人的生理性身体,包括人的生命,它与“人格”在语义上存在严格的性质区别。“攻击”是指物理性、生理性的动作行为,把它代替“诽谤、抨击”显然是一种过度诠释。也就是说“人身攻击”与“生命威胁”是同等性质,完全不同于“人格侮辱、人格诽谤personal abuse”。文革中对“人身攻击”一词的滥用,在语义上取代了“人格侮辱、名誉诽谤”,因为在文革中指控反革命分子“诽谤新社会”、“侮辱伟大领袖”、“诋毁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法理上都不够分量,反而显得新社会没有言论自由,用“攻击”罪名则大不一样了,它足以“反革命”们在精神和肉体上被合法消灭。现代汉语辞书也将“人身攻击”定义为一种非生理行为。

  可见“人身攻击”一词泛滥的根源在于话语强权。当人们极端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他们会通过互相诋毁、彼此猜忌、相互揭发,以此确保自身的政治正确性、道德优越性、话语权威性、生命安全性。文革中每每开批斗会,上台发言者均带头喊口号,从中树立自身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只要呼“毛主席万岁”无人不跟随狂喊一通,它代表了一种权威服从与阶级认同,也是人们寻求安全感的共同满足。这种心理深层现象已是文革中的集体无意识,反革命分子之所以被禁止喊口号,他们不享有拥护“红太阳”和进入人民队伍的合法权。这一文革时代的强权话语综合症,并没有文革结束而彻底结束,它构成了新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维传统,每每观点之争出现激烈言辞,不可避免出现“人身攻击”、“造反派红卫兵”的互相诋毁,它成为一种争夺道德制高点和话语权威性的重要武器,最终混战瞎扯取代了一切。

  等以后有时间,好好梳理一个民族的心智思维与其语言道德的逻辑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健全的思维是离不开语言内在合理的起码基础,它也必定体现于社会交往之中。那些习惯自欺欺人的民族,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正如中国人总坚信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其实不过是恶劣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生存本能,除了弄虚作假、阴险狡诈、圆滑自私之外,不就是正直厚道之人少了点而已。
[编辑本段]人身攻击构成

  构成人身攻击有很多方面,如暴力人身攻击(故意伤害,殴打他人等);语言人身攻击(诽谤、辱骂等);精神人身攻击(网上污辱、书面污辱等)。

扩展阅读:
1.http://bbs.huanqiu.com/viewthread.php?tid=9974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336409.html

上一篇:终于看到《解密:5.12大地震》
下一篇:Hello from Hell, Again!
收藏 IP: .*| 热度|

19 王铮 马红孺 李小文 陈龙珠 曹聪 陈安 杨秀海 任国鹏 吕喆 孔晓飞 贾伟 唐常杰 白图格吉扎布 李宇斌 焦宏远 littlejoy countryroad cnman agreatboy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