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关于“台湾杰出科学家清华任教被北京警察拘留”新闻的一点说明

已有 9696 次阅读 2010-2-5 04:22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关于“台湾杰出科学家清华任教被北京警察拘留”新闻的一点说明


2010.02.05


昨天看见国外的报道,觉得很有些吃惊。立刻从美国给程曜教授打了个电话,发现他状态还好,正在积极准备配合清华大学和有关部门平息这个风波。


前不久哈佛大学的黑人教授Gates在自己家被白人警察以妨碍公务为由拘捕的事情,也成为了一大风波,以至于最后奥巴马出面请二位到白宫喝啤酒,握手言和。这说明和谐社会建设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现在从台湾来的清华大学程曜教授(稀奇程度绝对相当于哈佛大学的黑人教授)在自己国家的首都北京被“负责任”的人民警察异妨碍公务为由拘留,也说明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海峡两岸的和谐,乃华夏子孙最为关心的事情,更应该珍惜。


我相信如果妥善处理,这本来不是一件什么大事。我也不希望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以至于最后要请奥巴马出面的程度。所以本来就没准备在博文中提及此事。


不过,现在看到了反面教材吴宝俊老弟的博文《【水木十大系列】台湾杰出科学家清华任教被北京警察拘留》,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提到程曜研究组发生学生换组的问题,还是觉得应该就我所知道的事实做一点说明。


吴宝俊《【水木十大系列】台湾杰出科学家清华任教被北京警察拘留》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653


以下是我在吴宝俊老弟的博文后面的评论。

作为知情人,我要做一点说明。

我因为若干年前到清华物理系做报告,认识了程曜教授,那时候他刚加盟清华不久。后来他在北京清华遇到的种种不快,也有向我透露。

据我判断,程曜教授的研究生合伙离开他的研究组的事情,的确是研究生和清华大学的责任。

程曜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在德国大学获得博士,后来在台湾清华大学做过副教授。需要说明,台湾清华大学的副教授一般
比大陆清华的教授质量高。以我的了解,程曜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标准,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大陆的绝大多数研究生,包括清华的绝大部分研究生,只想混文凭,所以不能接受程曜要求和标准。

清华的研究生是很精明,但在国内地环境中成长起来,几乎都是阳奉阴违的大师。程曜的学生退组之前,曾经有一个他觉得
比较头痛的清华学生在我的研究组做过一段时间研究。我发现这个学生很聪明,但是缺乏严格的知识训练。因为我比较了解大陆学生,尤其是聪明的大陆学生,所以我首先就告诉他要脚踏实地,不要在我面前玩小聪明,如果要玩小聪明,他的智商和本人相比还不够。他一开始有些不信,结果被我及时识破他的几个无关痛痒的小花样之后,他就比较实实在在了。顺便说一句,这个学生在我问他的时候,也是不知道卢沟桥事变和西安事变哪一个先发生的。因为我能驾驭这个学生,所以在那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和我的学生一起还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点研究。但是这个学生还没有做完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就发生了程曜组研究生集体换组的事情。这个学生参与的工作,我们在后来发表的一篇重要的理论论文中进行了感谢。

在程曜的研究生换组这件事上,应该说清华大学有关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帮助程曜解决问题,反而让外人认为这是程曜的责任。程曜个人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不熟悉大陆教育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坚持采用德国和台湾清华大学都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和研究标准而已。

我和程曜是君子之交,常常和他交换一些科学问题的看法。他做的研究至少我看来很有意思,而且很值得深究下去。他的研究进展并不如期望的那样快,和清华大学纵容学生随意违背导师,以至研究无法持续进行有直接关系。程曜后来批评大陆的教育,实际上和他在清华的直接经历和认识很有关系。

另外,程曜是个孝子。他的母亲八十多岁,中风已有十年,一直都是他在身边精心照顾。如果任何人相信这样的一个人会为人苛刻和虐待学生的话,我就无语了。

程曜的确有一只耳朵听力有问题,一开始我和他说话站的时候不知道,站的边不对他就听不清。

昨天我看见美国*之音的报道,也很吃惊。我不知道在公安局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妥善解决的话,就太没有道理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92729.html

上一篇:一流大学建设:总理必读
下一篇:建设一流大学的最大问题
收藏 IP: 71.94.219.*| 热度|

13 赵星 王晓明 陆绮 艾云灿 陈儒军 刘进平 朱志敏 杨远帆 李志俊 李永丹 刘博 littlejoy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