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utcrop 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博文

科学网大学筹办团队的结构与定位探讨

已有 3697 次阅读 2011-4-12 21:57 |个人分类:科学网大学|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定位, 团队, 结构, 科学网大学, 筹办

筹建科学网大学第一次倡议书》发出至今有4天时间,根据《筹建科学网大学阶段性数据统计》,已有26人留言参与,今天又有3人表示参与,至少29人;这是一份让人激动的感动。

关于“科学网大学”的讨论,科学网最近出现了很多让人仰视的博文,还是留待筹办团队成立后,逐一的细致分析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下筹办团队所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

由于第一次组建这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团队,因此在组建过程中,遇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团队交流的平台建设问题。目前可供交流的在线平台有圈子、博客、QQ群和论坛。如何克服博客的松散?如何提高圈子的关注度?有无必要建立专门的筹建QQ群?要不要把论坛利用起来?
  2. 徐明昆老师提到过团队结构的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组织架构?目前这种顾问+筹办团队模式是否合适?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关注的老师较多,但顾问团队仍显单薄。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可能还要从筹办团队的定位出发。在《科学网大学的Roadmap》这个粗糙的构想中,个人对筹办团队的定位是确定名称、宗旨、模式等基础问题;因此筹办团队初期具体的工作可能是思考以及整理相关思想——其实是比较抽象的工作。

如后激发大量高智商大脑的有效的思考,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探讨可能也需要有一个大概的思想方向,个人还是一直的提议:大胆思考、细心前行,脚踏实地的仰望星空。那么:
  1. 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这个世界?个人推崇胡适前辈的《少年中国之精神》;
  2. 更接近大学的思考,个人推荐郝志东先生的《大学不“大”,皆因价值观出了问题》,但希望诸位能更多的考虑进民族性;
  3. 再到具体的合作模式,个人觉得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合作模式改进后也许可以作为探索的切入点。

从现在起,我们一起来让这个理想试验的梦想清晰起来,一步步迈向现实吧!

-----------------------------------------------------
欢迎参与筹建科学网大学,参与方式:


众议“科学网大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50-432464.html

上一篇:科学网大学能否成立的关键
下一篇:筹办科学网大学:游戏的心态、科研的作风
收藏 IP: 183.3.176.*| 热度|

20 吕喆 武京治 逄焕东 王涛 贾利军 刘锋 罗汉江 刘立 丛远新 许培扬 方晓汾 张志东 曾新林 杨华磊 刘建彬 赫英 李侠 柳东阳 xiaxiaoxue86 gistian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