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unx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nyunxie

博文

关于自然基金申请的思考 精选

已有 41688 次阅读 2021-8-24 22:21 |个人分类:日常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几天自然基金的结果出来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拿到了人数的第一个面上项目。回顾过去的这一路,有一些经验和体会,今天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关于申请书的写作,已经有很多专家给出了专业的意见,我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讲一下申请自然基金的经验,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其他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我的青年基金是沿着博士课题方向申请,属于交叉学科。在青年基金执行过程中,发现青年基金课题的方向做得很不顺利,后续也很难获得项目资助。在青年基金快结题时,决定转换研究方向,将重心转移到申请面上项目的这个方向上。经过5年的积累,终于获得资助。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这些经验可能比较符合科研新手,对于科研积累已经比较充分的教授们不一定适合。

1.   要想写出一个好本子,一定要在这个方向上有很深厚的积累。个人经验,对我从事的学科,申请面上项目,起码要在该方向上发表过5到10篇论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这样才能保证申请人对该方向上的研究情况非常了解,对于关键问题的掌握比较深刻,写出的内容才有深度。从我准备转换研究方向申请面上项目,到我最终申请上面上项目,积累了5年的时间。

2.   好的问题是来自于工程实践中提炼的科学问题。这是我校电光学院柏院长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自然基金非常重视科学问题的提炼,在我刚开始写基金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学问题。经过几年的琢磨,我发现科学问题就是某个工程问题背后的一般性的原理性的问题。通过这个一般性问题的解决,从而解决工程问题。但这个科学问题的提炼需要训练,一开始比较难以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我也是持续思考了好几年后才逐渐理解。

通过工程实践提炼科学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的协调发展。横向课题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突出的技术指标,这就需要对背后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关键科学问题后,就能实现技术指标的增加,同时为自然基金申请提供基础。

3.   写作的技巧需要经常训练。在网上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是却一直得不到自然基金的资助,觉得备受打击、十分不解。但其实自然基金的写法方法跟论文很不一样。论文的写作主要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一个新的方法或采用新的工具来提升效果。自然基金需要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对研究问题的深度要求很高,这需要专门的写作技巧。我在审青年基金的时候,就碰到一些申请人按照写论文的框架在写基金,自然会让评审专家觉得申请书的深度不够。建议大家找一些好的本子作为参考,仔细研读体会,慢慢找到写作方法。

很多老师在申请上青年基金后,后面几年就不再撰写申请书。个人觉得这样会使得写作技巧变得生疏。在申请上青年基金后,不能放松,后面每年还应该持续撰写基金本子。一方面,可以保持写作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一两年研究工作的提前谋划。

4.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需要有前瞻性的积累。自然基金申请书的第二大部分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这说明它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对于没有团队或者团队支撑较弱的老师,非常需要提前积累。等到撰写基金的时候,再去积累已经来不及了。很多老师在研究中以论文为主,就需要提前在实验方面做好考虑,不管是利用学校的资源,还是利用其他单位的资源,需要提前采用这些实验装置做一些初步实验,以支撑项目的申请。对于写论文为主的老师,也不能方向做得太散,论文的撰写需要与项目申请是相关的。这其实是对老师科研方向提出的要求,不能方向太多太散,在不同方向上来回切换,研究需要收敛。

5.   要重视评审专家的意见。大部分人都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在基金没有被资助后,看到评审专家的批评意见,常会觉得评审专家没有看懂自己的本子。个人观点,恶意给差评的概率极低,大部分评审专家都是抱着负责的态度在评审本子,尤其是能给出非常具体细致的批评意见,这是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建议在冷静思考后,多看几遍专家的意见,在下次撰写时,把这些问题尽量规避掉,这能使本子的质量大大提高。

6.   在一次申请不中后,尽量不要随便切换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切换,涉及到上面的第一条和第四条,研究方向切换后,之前的积累可能就没有支撑作用了。建议继续保持研究方向,可以根据评审意见将原来本子好好打磨,或者在原有的研究方向上寻找新的科学问题,尽量不要失去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上积累的优势。

7.   要有一定的学术交流。有一些人想通过学术交流去认识人、混圈子,期望通过多认识人然后在函评时获得优势。但是个人不建议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这方面,因为这样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对于学术的积累是得不偿失的,还是要把主要精力要放在对学术的钻研上。学术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学术会议的议题设置、研究话题的热度等,可以判断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学术交流也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相互交流学术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

8.   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协调。很多年轻老师在刚工作后,由于生活的压力,会接一些企业横向课题。但是这些课题可能与自己纵向课题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往往占用了很多精力,但对纵向课题的申请起不到支撑作用。所以,建议年轻老师在刚工作后,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尽量少做企业横向课题,而且横向课题要和纵向课题的方向一致。

9.   每三年做一篇博士论文。这是我们课题组邹云教授在我刚工作时给我们定下的目标,要求我们每三年做一个规划,未来三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要能够形成一篇博士论文。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于年轻老师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年轻老师形成把握研究方向的自觉,对于自然基金的申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个人实践下来也是非常有效。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浅见,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48660-1301283.html

上一篇:[转载]linbiao先生送给职场青年的九条箴言(转)
下一篇:从评审人角度对自然基金申请的体会
收藏 IP: 49.77.157.*| 热度|

45 王超杰 黄永义 徐长庆 孔梅 杨顺华 左小超 袁有录 蔡宁 张红光 王启云 王琛 郁志勇 周飞 吴斌 曾跃勤 曾体贤 陈理 杨光 帅凌鹰 余海涛 李士成 汪志昊 邹德虎 陈兴峰 董武 周阿洋 项剑 李东风 刘燕珍 刘刚 王德华 刘忆宁 史仍飞 张明 刘永辉 李可 顾森 尹德强 赵志宏 杨婵 关勇军 刘通 庞峰 李少岩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