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长城与海丝的联想

已有 2420 次阅读 2018-6-14 21:46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长城与海丝的联想

李兆良

 

昨天观看一套徒步勘探长城的纪录片。三个年轻小伙子,1980年代开始,用500多天,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走完整个明代长城,从20多岁做到60多岁,发掘补充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史实,写成书。他们把推动保护、修复长城的工作,作为一生的夙愿,值得敬佩、学习。

明代永乐有不少丰功伟绩,最为人所知的,其一是长城,另一件是郑和下西洋。长城是为了不让外面进来,下西洋刚好相反,是自己走出去,建立友谊,文化经济交流,互通有无。长城有实体,有迹可寻;海上丝路/瓷路,经过六百年,隐没在沧溟中是模糊的记忆。曾经参与的群体使用的语言差异,当时的翻译已经有许多误会,今天,很多民族连语言被消灭,曾经的辉煌,文化交换的信息,在时间的洗刷中褪色,今天要还原,如捕风捉影,更加艰辛。

冥冥中,《坤舆万国全图》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给我们留下大量的无可辩驳的线索,一个个地名,一宗宗明代在西半球的遗迹,几百上千的证据揭发六百年被尘封误会的真相。如果欧洲人能读懂地图上的文字,知道中国历史,还会公开这宗惊天的秘密吗?

中国人汉代知道浑天说,地球像“鸡子”,外面包着球形的天。黑石号满载阿拉伯图案文字的外销陶瓷,见证唐代中国与西亚的贸易关系。一千年后的15世纪末年,以为地是平的,出去大西洋会掉到深渊的欧洲人才敢越过赤道。明代大航海,死者以万计。欧洲人一次就到达西半球,不用摸索南美沿岸,直直就往西北走到吕宋,是神迹吗?没有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没有郑和下西洋,测绘世界地图,泄露给欧洲,欧洲人望洋兴叹的日子还长着。

有一套电影《人猿星球》,讲述宇航中迷路的几位太空人,掉到一个猿猴统治的星球,成了奴隶。他们冒着死刑的罪罚,去查探一处被猿猴主人列为绝对的禁区,才惊愕地发现:遨游太空,迷失多年之后,竟然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球——核战劫后的废墟。2008年,当我第一次比较《坤舆万国全图》和西方的世界地图,恍若晴天霹雳,那种震撼不下于太空人的感受,我们被蒙蔽了600年。西方承认无法测绘的《坤舆万国全图》,却成了地图学“西学东渐”的“证据”,被传诵了400年。

今天很多人讲“西方先进国家”,600年前,欧洲人用同样羡慕的眼光仰望一个“东方先进国家”——大明声名文物之盛,自十五度至四十二度皆是的中华 [1].

六百年前,茫茫沧溟里,埋葬了千千万万与狂风骇浪搏斗,无远弗届的人们,去履行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的伟大理念。筑城人把一块块砖从山底下抬到山顶,冒着摔下悬崖,粉身碎骨的生命危险;另一批人与无际的惊涛骇浪搏斗,顶着赤道的煎熬,南北极圈的凝血刺骨的风雪,不少葬身鱼腹,“军民死且万计”[2]。

不能想像一个没有长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失去长城,我们会失去什么?对一些人,长城是一堆破石头,长城两千年不倒,结实的砖有的是,把长城换成一个个猪圈围墙。只有徒步走过艰辛,才体会两千年以来中国人的视野,魄力,坚韧与牺牲。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世界地图”,“中国没有科技,都是西学东渐”,很轻易简单的几句话,把国人的自尊掏走,把自信掏走,何尝不是在挖中国文明长城的城砖?

还原海上丝路历史,正如修复长城,不是造就一两个企业,是造就千千万万有志气、自信、自豪的国民,他们将造就千万个千万亿的企业。长城与海丝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意志,承载着一万年[3]中华文明无比之重。有人类才有历史,所有历史都是人类史,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唯一拥有连续历史的中国人,必须重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

历史的无用之用,其用无穷。

 

[1]《坤舆万国全图》。

[2]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八

[3]河南贾湖的骨笛九千年。 Zhang, JuZhong, Garman Harboolt, Changsui Wang, and ZhaoChen Kong. “Oldest playable musical instrument found at Jiahu early Neolithic site in China.” Nature. 23 September 1999. 4 February 2007;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和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中,发现的水稻,距今1万年左右。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2012). "A map of rice genome variation reveals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rice". Nature 490 (7421): 497–501.

 

李兆良

2018.6.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119016.html

上一篇:反对张冠李戴,分门列派的非学术行为
下一篇:西方对明代中国测绘美洲的看法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2 武夷山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