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首重感觉锻炼
刘国忠 2021-5-11 06:41
首重感觉锻炼 目标天赋第一的教学过程,要首重感觉的引出及感觉能力的培育。 无论是学习还是创新,人的思维过程的本能是一个感觉、记忆和求同的整体性形态,缺一不可。感觉往往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基础,思维的第一站。 感觉是人的本能,分析不是。感觉的文明,往往就是一步或两步的思维活动。从数学量化角度看分析,分析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9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教同长异
刘国忠 2021-5-10 11:24
逆反于因材施教,我提出教同长异的概念。 立足异同看,如果说因材施教是因异施教,教同长异就是因同施教。 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课堂里,如果我们把因材施教作为目的,教同长异就是手段,以教同长异达因材施教。 如此操作定位,因材施教的理念就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式的问题了。 先说因材施教的问题。因材施教出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12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能思维的过程
刘国忠 2021-5-9 16:20
学习的核心是思维,课堂教学的核心自然也是思维培养的问题。学习要素和教学要素几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培养创新能力要根据思维创新的需求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便最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兴趣、好奇心等对创新都很重要,往往是打开创新思维的开关。但兴趣、好奇心等毕竟不在思维过程,属于思维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10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同生异长
刘国忠 2021-5-8 13:12
教育是人为的操作,最难的就是顺其自然。 自然是什么?例如非人为的自然界。 地球上的自然界是丰富多彩而又变化无穷的很大很大的整体。为了更好的认真又认清这么一个天大的世界,我们的看不得不有多元和多角度,不得不有繁杂的微观和简单的宏观。 立足异同简看自然,我们不难认知:自然界有同有异,事物由同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10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天赋第一
刘国忠 2021-5-5 11:54
教育目标,育为中心。育什么,育天赋,天赋第一。 天赋第一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首先是人的样子的不同。我们说,样子靠父母的一阵子,气质要靠自己的一辈子。这个样子就是天赋,这个样子包括脑子,也包括脑子除外的身子。 人生成就多半靠天赋,学习怎么样也是多半靠天赋。 你让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9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能相同,天赋有别。
刘国忠 2021-5-4 13:35
是人,本能都相同。 打一个比方,人的本能就好比同类的产品,功用一样,功形功力未必一样。 活动是人的一大本能。有人天生的不怎么好动,多动症的人天生的很能动。 吃食也是人的一大本能。有人海吃还是个猴样,有人只是喝水也胖。 这些都属于天赋,天赋的本能之力。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从肉质看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122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育为中心
刘国忠 2021-5-2 07:31
前文说过,只有人的本能才能学习人类文明,没有人的本能学不了人类文明。一切的文化文明的学习,都要靠人的本能这个载体去承担。 因此,我们的学习效果多半是由本能及本能生长的优劣程度决定的。优育才会有优学,劣育必是劣学。 我们及我们的本能都是自然的产物,还要靠自然的体现去生活和学习,才会快乐。没文明少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7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学习源自于本能,不是本能。
刘国忠 2021-4-27 09:15
学习源自于人的本能。 例如。上课了,老师先在板上写了 1+2 的式子。 然后提问:“小朋友们,看到 1+2 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1+2=3 ; 1 本书 +2 本书 =3 本书; …… 。” 你看,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能看到能听到到这个 1+2 ,还能想到 1+2=3 等等。 在 ...
个人分类: 感觉教学|19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不同的教学技术 不同的学术描述
刘国忠 2021-4-4 18:19
(教育教学精句40) 1、吃饭靠天赐,教育靠天赋。 2、着眼本能,培育天赋,教同长异。 3、本能相同,天赋有别,天赋包含本能。 4、本能不可违,天赋要生长。 5、天赋才是教育的根,努力不是。 6、不怕不会创新,就怕习惯了不创新。 7、只有人的本能才能进行人的学习。 8、文明源自于本能不是本能,学习也不 ...
个人分类: 七思八想|6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杜威模式是学为中心吗
刘国忠 2021-4-3 17:28
几年前,我在南通图书馆看到杜威写的一大堆的书,太多了,感觉似乎要看好几年才能看全,要完全研究可能要一辈子。 有一现象,古今中外的几乎是所有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家,说的有多也有少,展示出的教学模式只有一个。 ...
个人分类: 七思八想|10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