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类经图翼》中两句话对我的冲击

已有 4818 次阅读 2012-11-21 06:47 |个人分类:中医国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xml

《类经图翼》中两句话对我的冲击

武夷山

 

1990725日,我在浏览张介宾《类经图翼》(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该书392页: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杳杳冥冥”,估计是作者“改写”老子的“窈兮冥兮”。

我当时记下自己的一点猜测:

(这十六个字)“既是天地未生时之情景,也是胎儿在母腹子宫中之景象也”。

 

392页上,还有一句话:

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

这句话对我太震撼了,所以曾三次在不同文章中引用。

 

第一次(2003年):

明朝医学家张介宾的《类经图翼》中说,“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这句话其实点出了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即西方更重视对客体、对大自然的研究(物理之易),故而产生了坚实发达的自然科学,东方更重视对主体、对人伦、对人身的研究(身心之易),故而诞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而,东西方的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重视物理之易还是身心之易,有如许的差异。(《从另一种视角看知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1688

 

第二次(2005年):

明朝的中医思想大师张景岳有两句话说,故物理之易犹可缓,身心之易不可忽。当初我读到这两句的时候,十分震撼。这两句话刚好概括了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不同的路线。西方科学就是从物理之易开始的,他们从力学和物理学切入,一直到现代科学中,物理学仍然是强势学科,他们用物理学的思想去研究生命科学,从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到现代的基因组的破译,都是以物理学为根基的思路。而中国强调的是身心之易,才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一开始,双方强调的方向和道路就不一样。重视身心之易,用现代语言说,重视人体科学,是我们优良的传统,我们应当继续发扬这个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搞身心之易是有优势的。但是,现在我们科学研究的重点不在这里。比如中国的SCI论文,其中物理学、化学学科的论文有很多,生命科学的论文比较起来就要少得多。中国人确实应该在生命科学,尤其是人体科学领域投入更多的力量。(《从传统文化扬弃看中医药发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684.html

 

第三次:2010

明朝的中医思想大师张景岳有两句话说,故物理之易犹可缓,身心之易不可忽。相比之下,长期以来,人们把不可作为,因此使得中医经典的微言大义”“黯而不彰。当然,精华和糟粕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目前看来是糟粕的东西,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也许又被视作精华,而这也与柳诒徵所谓多方诊察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张超中,武夷山,《论传统与创新:原创性的回归》,收入李喜先等著,国家创新战略,科学出版社,2010,全文见http://www.zhongguozhihui.com/discourses/articles/TopicArticle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34570.html

上一篇:俄罗斯科学家用谁的期刊渠道发表SCI论文?
下一篇:[转载]期盼涌现一大批“陈安娜”
收藏 IP: 1.202.69.*| 热度|

16 许培扬 崔小云 陈小润 王芳 李泳 钟炳 赵凤光 曹俊 刘颖彪 曹聪 Editage意得辑 王号 zhanghuatian anran123 crossludo Simple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