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研四阶段与科学家四类型 精选

已有 16805 次阅读 2010-8-4 06:44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四阶段与科学家四类型

武夷山

 

The Scientist杂志20105月号发表了Lauren Urban的文章,Evolution  of Science(科学的演化),文章介绍了Alex Schneider(施奈德)关于科研四阶段和科学家四类型的思想。施奈德是Cure Lab的创办人和CEO,设在美国马塞诸塞州的这家机构专门研究疫苗生物技术。

施奈德注意到,某些类型的科学家总是被某一类型的科学所吸引,某类项目申请总是获得批准,而其他类申请则不易获得批准。于是,他提出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他认为,科学可分为四个类型或者说处于四个阶段,科学家也相应分为四类。

第一类(处于科研第一阶段)科学的使命,是向世界引入新概念和新设想,如DNA双螺旋结构。这类科学家必须是不求精确的,不受已知学说羁绊的,不在乎犯错误的。比如,在门捷列夫之前就有人研究周期表,但他们都在已知元素上做文章,而门捷列夫则敢于预言,在周期表某个空位上的元素会有什么性质。这类科学家不怕提出可能出错的想法,比如,拉瓦锡曾认为,光和熱质都属于化学键。他们能顶住同行的否定意见。

第二类(处于科研第二阶段)的科学家往往被第一类科学家所聘用,他们鼓捣出一些工具或语言来开发第一阶段的成果。这类科学家的经典例子如Ulrich Laemmli,他研究出了电泳法,还有Stephen Altschul,他开发出了BLAST算法。这类科学家是机智的,具有发明性的,比较能承受高风险的。

第三类(处于科研第三阶段)的科学家利用第二类科学家开发的工具来回答新问题,从而获得新启示并引出又一批新问题。这一类科学家的就业人数最多,发表论文数量也最多。他们与第一类科学家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很注重方法,很注重细节,很关心“绝对的准确性”。

第四类(处于科研第四阶段)的科学家记载下已有知识,并将知识付诸实际应用。但他们很少做出新发现。这个阶段非常重要,若没有这一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数据就无从组织。这类科学家能记住很多最新信息,对本领域进展很熟悉,而且往往喜欢写作。Cell杂志的创办者兼主编Benjamin Lewin是这类科学家的一个代表,他本人并不做什么实验,但是对分子生物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类和第二类科学家可能并不善于写作,不善于进行信息综合。因此,有时候,科学期刊编辑部喜欢邀请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学家撰写综述评论文章,此举可能不智。

施奈德认为,这样的分类对于指导年轻人选择自己的职业是有帮助的。例如,有位姑娘阅读沃森写的自传《双螺旋》很激动,就决定投身于分子生物学,她可能惨遭失败,因为她其实热爱的是处于第一阶段的科学,而不是分子生物学,此时的分子生物学已经比较成熟。如果她选择目前大致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认知科学,也许更对路子。

第一类科学的课题申请经常被拒,因为评审者的主体可能是第三类科学家。这是科学界的一个大问题!!!

施奈德认为,自己是个处于科研第三阶段的病毒学家,但在科学思想之分析方面,自己处在第一阶段。他阐述科研四阶段和科学家四类型的这篇论文,投稿经历是一波三折。此文先后投给好几个应属于第三类科学的期刊,都被拒了。有一家期刊甚至对他说:论述科学思想的这类文稿,我们只会去约稿,来稿是不接受的。他的同事对他的想法也不认可。他到一些学术会议上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也会受到“围攻”。不过,也会有一些科学家会后去找他,说他这个思想是对的。有一阵子,他都觉得此文发表无望了。最后,文章终于发在一家影响力不高的期刊上。(博主:文章全文见http://www.unipharma.it/files/Shneider2009.pdf,感谢htrmt网友提供原文出处!)

有人对施奈德说,你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少科学家会恨你。施奈德说,我只是描述了科研的不同阶段,并未就各阶段孰高孰低下判断。第三类科学家并不比第一类科学家的价值更高或更低,他们只是拥有另一种才能。

生物学界有所谓“F 1000”名单,是同一行当数以千计的教授、学者们评出的一批最佳论文。F 1000下面有个小类是“秘藏珠宝”(Hidden Jewels),列出的是发表在不太显赫的期刊上、但一些同行认为其价值不菲的论文。推荐施奈德这篇论文进入“秘藏珠宝”名单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基因组研究学者Michael Galperin(博主:他1987年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认为,此文在如何理解科学的发展与演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还说,自己是处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的科学家。

 

附:F 1000http://www.kjmed.com.cn/kjmed/Products/F1000.html

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为弥补只用期刊影响因子(IF)来衡量刊物的不足,近年来提出了“Faculty of 1000”计划。从全世界邀请数千名顶尖的生物学家和医学专家,请他们从每年所发表的生物医学SCI论文中评选出一小部分(不足千分之二)最重要的文章,赋予F1000论文称号,推荐给全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工作者,并由“Faculty of 1000”中的科学家对F1000论文逐篇加以评论,提供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学及医学论文重要信息及研究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49810.html

上一篇:一位英国学者对电影《侏罗纪公园》与科学之关系的解读
下一篇:[转载]大学排名还需改进
收藏 IP: .*| 热度|

59 化柏林 杨正瓴 王庆浩 杨金波 王安良 周忠浩 周可真 刘洋 赵星 唐凌峰 张志东 李小文 黎在珣 孟津 梁进 陈绥阳 曹广福 孙学军 王安邦 王德华 罗帆 赵凤光 鲍永利 钟炳 王修慧 周春雷 刘立 黄富强 吉宗祥 熊李虎 於鑫 吕喆 吕乃基 王启云 刘玉仙 张天翼 郑波尽 陈湘明 许文婕 鲍海飞 李泳 许培扬 赵福垚 齐霁 王永林 研学交流 刘广明 张凌 宋守强 林涛 刘小利 罗汉江 王辉辉 vigorous dnastar yinglu neilchau runasun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