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难得糊涂”新解 精选

已有 7009 次阅读 2009-11-26 07:41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难得糊涂”新解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091125日)

 

郑板桥肯定是一个艺术天才。天才不容易快乐。而人总是要追求快乐的。他要使自己表现得糊涂一些,才可能快乐一点。但是,装糊涂哪有那么容易!这就是我对“难得糊涂”的新解释。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用智商来定量地测定一个人是不是天才。天才(gifted)与非天才的分界线通常定在98%这个百分位,就是要比98%的同龄人智商高,处于最聪明的2%行列,才算天才。普通人的智商是100左右。所有人当中,大约有2%达到了智商130的水平,1%达到了智商140的水平,千分之一达到了智商150的水平。

研究天才儿童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两个人的智商差异太大,他俩很难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常听到中学生们开玩笑地把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怎么考试都“烤不糊”的同学称为“大动物”,说他们“不是人”,原因就在这里。有些研究指出,如果两人的智商之差超过15,则两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形成亲密的友谊,不可能在知识上、情感上相互理解。他们至多成为泛泛的朋友,而且,天才少年一方动辄产生关系上的挫折感,而“正常”孩子容易觉得天才少年怪怪的。

所谓“怪”,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说,高智商孩子的神经系统往往特别敏感,对声音、光线、气味、味道、质地等都比常人挑剔得多。于是,就会产生令人不快的事情。比如,一个天才少年刚尝了一口菜,觉得味道不爽,就“噗”地一口吐到盘子上,那么,旁边的人不会觉得反感吗?比如,一个天才少年决不让羊毛毯接触皮肤,否则皮肤受不了,那么,同学们会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娇气呢?比如,紧闭的家门外的走廊里有一丁点动静,天才少年都要大嚷“吵死了!我没法集中精神看书了!”,是不是连家长都觉得孩子过分了呢?

从主观上说,由于他们是天才少年,别人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们,观察他们,结果,明明是在别的孩子身上也会出现的毛病,如果出现在天才少年身上,立刻就要用“怪”名之。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专注地盯着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那任何人恐怕都不正常。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有一篇课文是说红小兵们的警惕性很高,在南京北极阁那里发现了形迹可疑的人,最后,这些可疑的人被抓了之后,审问结果表明其果然是特务。于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后来爬山的时候,见到一个陌生人就盯着他,怀疑他是特务,而且越看越像。

天才少年异于常人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在普通智商人群中,约三分之二是外向性格,而在高智商人群中,刚好相反,约三分之二是内向的。在如今这个强调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将内向看成缺点,甚至看成罪过。在这样的社会中,内向的人多少要遭到一点歧视(比如在求职面试的时候),内向的高智商者则更加倒霉。

第三个差异是,天才少年做题快,在生活中反而反应慢。如果改变计划了,最好预先通知他们,他们需要“预热”。比如,小伙伴们自发形成了好几个游戏圈,游戏都开始了,可是天才少年尚未决定参加哪一拨。于是,“正常”孩子就会下结论说:他们不合群。其实,此时,天才少年并非不合群,是反应慢,调整慢。

因此,您若是个普通智商的人,还是为自己是普通人而庆幸吧,能结交几个知心好友是产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这您能做到。您若是个高智商的人,也不要因为交友不易而自寻烦恼,有得必有失,老天爷很公平。能像郑板桥那样“难得糊涂”一下,也很好。

 

参考文献

Delores T. Puterbaugh, Too Smart for Your Own Good, USA Today,  September 200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73993.html

上一篇:20世纪的100部最佳非虚构类英语作品
下一篇:转载:[刘心武]果疼
收藏 IP: .*| 热度|

28 杨学祥 张志东 黎在珣 李霞 孟津 王桂颖 鲍得海 章成志 郑融 朱林 史永文 梁进 王应宽 陈绥阳 罗帆 俞立平 王号 杨锁强 吴飞鹏 钟炳 许浚远 李宁 吕喆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鲍海飞 李泳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