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OECD国家的科技政策大势(1989年发表)

已有 3062 次阅读 2020-12-9 17:25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ECD国家的科技政策大势(1989年发表)

      武夷山 编译

(发表于《国际科技交流》1989年第7期)

 

    在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有关政策问题逐渐获得政府最高层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对工业、服务业、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从而也产生了一系列政策问题。

一、     科学的商业价值的提高

    科学知识已成为许多工业技术活动的基础,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有增无减。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工业界越来越多地参与科学研究,大学也更多地将其教研活动与工业需要结合起来。这一趋势似乎正在从少数OECD国家蔓延到其他OECD国家。工业界参与科学研究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增加自身在研究开发上的投资。二是资助大学搞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有时,各工业公司是单兵行动,有时则是许多公司集资支持科研机构的课题.第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大学和政策咨询组织的顾问委员会中有了工业界的代表。例如在瑞典,国家大学和学院理事会里就有工业家担当理事。瑞典的一些技术大学和技术系科的董事会或理事会也包含来自工业界的成员。1987年瑞典通过的一项新法律还规定,各大学校董事会的多数董事必须来自校外。澳大利亚正在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其内容包括,工业界要参与大学课程内容的制定,大学要与工业界一道开设一些联合课程。英国不久前成立的科技咨询委员会由一名工业家担任主席,19名委员中有10名来自企业界。

 

  一些大学不仅注意结合工业需要选择研究课题,还以多种形式投身于创业活动:——英国牛津大学创立了一个公司,主要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创收。

——挪威的BeTgen大学和奥斯陆大学同工业公司与私营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是建立研究基金会。

——意大利西西里的Catania大学正计划与意大利半导体公司合作成立一个研究开发实体,主要进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开发。

——美国休斯顿大学与工业界联手,致力于超导研究。

——西班牙Catalonia工业大学与地方上的公司开展广泛的合作,由此带来的收入已占大学预算的2.l5%(博主:这是别人扫描的我的文章,小数点未扫描下来我估计是2.15%,21.5%的可能性不大)。

    这一新趋势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第一,大学在与工业界合作或是自己创办商业公司这一方面到底该走多远。大学过度专往于短期商业性活动可能严重影响其培育人才和基础研究这一更重要的长期角色。第二,不少新知识可能被作为保密信息或产权信息而不能在科技期刊上公开发表,或耽搁很久才允许发表。

 

二、科技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在许多OECD国家里,科学技术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其显著表现便是新型科学园区的兴起。

——在美国,估计有?个(博主:扫描件不清楚)科学孵化器,其中约一半为大学所有。

——英国1987年初时约有20个科学园区。进入8O年代以来,西德出现了许多科学园区(仅在巴登符腾堡地区就有8个),计划中将建立的还有5O个左右。

——法国已建立或正在兴建的科学园有20 个左右。

——在瑞典已建立的一些科学园区中,Gothennburg大学、Linköping大学、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等起着重要作用。

——芬兰已有两个科学园,还有四个处于建设初期。

——在士耳其,1984年决定在Marmara研究院校园里建立Gebze研究园。

 

    科学园区的发展也引起了一系列担忧。第一,由于科学园区在财政上主要依靠地方工业界和地方政府,这可能导致大学的研究方向偏向一 些能满足当地工业短期需要的实用研究。第二,各地区争相吸引工业公司与研究机构到本地来建科学园,结果,本来最需要科学园区的欠发达地区竞争不过已经较发达的地区,地区发展差距反而拉宽。

 

三、科技活动的国际化

    国际化表现之一是不少工业公司正采用放眼全球市场的新战略。最突出的一点是,不同国家的公司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诀窍。此外,一些商业性活动也密切了国际科学技术关系。这些活动包括:一个国家的机构委托另一国家进行研究,国际咨询公司的大量业务活动,不断扩大的商业性科技情报数据库的使用和其他科技情报服务,等等。第二,大学比以往更多地投入了国际活动,有些是通过与其挂钩的工司间接参加,有些则直接与国外学术机构进行合作。于是,第三,出现了对研究、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国际投资市场。像其他市场一样,哪里的机会最好,投资就流向哪里。

 

    OECD-些国家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科技人才供不应求。日本、英国、西德、芬兰、瑞典等国近年来某些领域后继乏人,尤其是电子、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工程领域。这种人才短缺现象通过欠发达国家科技人员向OECD国家的流动而得到了部分缓解。美国也十分缺乏科技人才,现在,约5O-70%的大公司雇用有外国科学家与工程师,在某些大学的某些专业领域,外国教师与学生人数比美国教师与学生的人数还要多。

    其实,科技人才外流问题并不局限于欠发达国家。拿英国来说,仅1985年就有1000名大学教研人员离开英国去美国工作,其中包括一些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存在有一个活跃的、竞争激烈的国际科技人才市场的情况下,各国只有加强激励措施才能留住人才,甚至吸引外流人才回国。事实上,希腊、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南朝鲜等国在通过改善国内条件吸引人才回流方面都已获得不同程度的成效。

    科学活动的国际化产生了一些值得各国政府密切重视的问题。第一是国内科技活动与国际科技活动二者的平衡。人们较普遍地认为,科学合作本身具有“正和”博奔性质(即双方都不会吃亏),因此,合作活动在总体科技活动中应占突出的地位。现在,一方面,合作机会很少,另一方面,研究成本在迅速增加,各国政府对研究的资助都较吃力,合作研究则可能使研究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必要性与可能性都呼唤着国际科技合作。第三,如果有关国家将合作看成是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威胁,就会越来越不情愿将高技术所依赖的基础研究向国际合作伙伴开放。这就可能阻碍这一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结果,其他国家不得不再花很多钱从事重复研究。现在,对外国人进入本国研究机构和参加本国科学技术会议的限制,以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技术购买政策等方面的国际摩擦越来越多,这可能会削弱国际科技台作。

四、技术扩散

    在科技政策诸领域中,OECD国家政府对技术扩散的重视程度相对说来仍较低,而更为重视科技开发。目前,OECD国家的技术扩散情形可概括如下:

 

    1.过去十年来,OECD国家对新技术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最大,其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美国和日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量最大,这两个国家也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供应源。

    2.各国工业界对信息技术的投资近年来迅速增加,巳占总资本投资的相当大的比例。信息技术投资占总投资比例最高的是美国,然后依次是西德、意大利、日本,法国与英国同前些年相比变化不大。

    3.信息技术内的投资重点,各国差异很大。日本和意大利对工业自动化与电子器件最重视,对计算机的投资相对较少。西德、英国和意大利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的投资较高。美国、日本对此投资较少。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电信上投资较多。

    4.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和通讯设备等信息技术在私营服务业(银行、保险、零售业)的扩散至少同在制造业的扩散同样广泛。在某些服务部门,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与单位产出之比高于制造业该指标的平均值。在美国,信息技术的应用比日本和欧洲国家普遍得多。

    5.较简单的、便宜的技术(如微机、传真机)扩散得较快,复杂而昂贵的技术(如工厂自动化设备、办公室一体化电子系统)的扩散比人们所期望的要慢得多,因为它的应用不仅要求大量投资,而且掌握这些新技术需要相当的技能,有时候,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还必须进行组织变革。

    6.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所获得的利益并没有人们所期望韵那么大。这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技术问题(尤其是软件故障)、计划不周、组织变革不力、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管理不善等。

    因此,各国政府首先应将科技政策与影响技术扩散的其他政策结合起来。第二,把握好技术开发与技术扩散的平衡。不具备开发新技术的竞争能力的国家最好将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扩散其他国家开发出的技术。第三,各国应正视这样一个潜在问题;由于欠发达国家中技术扩散的程度与速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那些依赖于新技术产品的落后国家将既丢失掉国际市场,又失掉国内市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61787.html

上一篇:关于建立“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数据库” 的设想(2001年8月起草)
下一篇:一本接地气的数据分析教程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5 刘炜 杨正瓴 郑永军 范振英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