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从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视角看混沌 精选

已有 4920 次阅读 2018-2-3 06:33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视角看混沌

 

■武夷山

Martin Meisel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戏剧文学教授,以前发表过《萧伯纳和19世纪戏剧》《戏剧如何发生作用:阅读与表演》《实现:19世纪英格兰的叙事艺术、绘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等专著。2016年1月,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本著作,Chaos Imagined: Literature, Art and Science(《文学、艺术和科学想象中的混沌》),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酝酿这本书了。文学教授碰“混沌”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不过,要知道在进入人文学科领域之前,他是正经学过物理学的。他是研究戏剧的嘛,所以阅读本书有如欣赏一场动人心魄的大戏。

混沌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才大致成形。詹姆斯·格莱克的畅销书Chaos:Making a New Science(《混沌:开创一门新科学》)于1988年12月出版后,大大推进了公众对“混沌”这个概念的兴趣。当时我正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我迅速地购得此书,送回国内,建议有关出版社迅速将其翻译出版,但我的建议未获响应。不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1991年5月推出了中译本,名为《混沌学:一门新科学》。

英国科普作家Philip Ball指出,其实,混沌是个很古老的概念,其含义很丰富,而不限于目前我们所理解的非线性等含义。古人认为,万物始于混沌:虚空、无形。19世纪之后,人们觉得,万物也将终于混沌,终结于随机性,终结于不再可能发生变化那样一种状态。若说人来自泥土而归于泥土,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混沌,归于混沌。

Meisel通过若干主题来组织本书的写作。一是“无:作为缺如、虚空之混沌”。二是“数:作为无法控制的多样性之混沌”。三是“作为狂欢之混沌”,酒神式的对自然秩序之颠覆。四是反映于战乱的chaos(注:该词又译为“混乱”),还有对社会和道德造成的解体和错位。五是反映于能量与熵的混沌,表现为热力学的熵原理,因为熵可以作为无序的测度。还有一个副主题是“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作为量子随机性和分形现象之混沌”。

其中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引领读者去探讨历史、科学和艺术。比如,英国画家透纳和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如何表现能量,西班牙画家戈雅和德国画家奥托·迪克斯如何刻画战争恶行,荷兰画家博斯和布鲁盖尔如何记叙狂欢。当然,作为戏剧文学教授,关于混沌主题的戏剧作品他信手拈来,如贝克特的《终局》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他还讨论了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海顿的《创世纪》,英国17世纪的艺术家罗伯特·弗鲁德如何用纯黑的块面(“没有量,没有维度”)来表现原初混沌。

不过,这样的叙述也会使人感到晕头转向。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混沌”这个词,像“生命”和“能量”一样,深深扎根于语言和文化之中,很难给出严格的科学定义。尤其是,我们看到古今对立的看法:古人认为,宇宙秩序是从原初混沌中涌现出来的,而现在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熵(无序的测度)是不断增加的。Meisel在书中阐述了这一矛盾。

“如果人们认为宇宙奠基于根本性的混沌——随机性、不可预测性、非决定性,那么,科学则指出了自组织的自发涌现。如果人们认为宇宙奠基于根本性的秩序——因果性、可预测性、均质性,那么科学则表明了,决定性系统亦产生随机性。两种立场都站得住脚,都有证据支撑。”

正因为如此,Meisel认为,探索“混沌”这一未知疆域,将其规范为可想象的、可表现的形态,就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职责,也是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的工作。如果我们能看见什么取决于我们的视角,那么,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多的视角。

《中国科学报》 (2018-02-02 第6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98226.html

上一篇:关于巨系统的自相似----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114)
下一篇:[转载]余华 | 爸爸出差时
收藏 IP: 1.202.78.*| 热度|

18 刘钢 张忆文 刘浔江 王铮 强涛 王从彦 柳文山 李毅伟 石磊 文克玲 吕乃基 汪波 吕建华 张星元 徐令予 姚伟 shenl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