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因为插过队,所以关心“三农”,关注草根

已有 3173 次阅读 2018-1-21 07:48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因为插过队,所以关心“三农”,关注草根

武夷山

 

          正在浏览《天涯》2018年第1期,该期第一部分内容是“发现故乡与乡土写作小辑”,发表了韩少功、蒋好书和潘家恩三个人2017818日在湖南汨罗八景村的演讲。著名作家韩少功曾经是插队知青,翻译家蒋好书来自乡村,学者潘家恩的身世我不太了解。我读了他们的演讲发言后有些感触。

          我是城里生、城里长的人,只不过,中学期间有多次学农经历,1976年高中毕业后去南京市郊县插队。尽管插队时间不算太久,就赶上了恢复高考,我如愿成为77级大学生,但插队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终生的。

          简单地说,思想感情变了。有些城里人在言谈话语中一不小心就会冒出“土老帽”“乡巴佬”等轻视农村人的词语,我则绝不会用这样的词。我如果看《新闻联播》(经常不看),也是选择性地看,只看三类新闻:关系到“三农”的新闻、科技新闻和国际新闻。

          回顾以往三十年的研究写作经历,我突然意识到,我自己选择的小题目(没有项目经费支持的题目),往往都与农村或底层相关。例如,90年代初,我积极参与了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这是与我的科研岗位分工----北美科技跟踪调研----几乎不沾边的题目。研究成果是与同事张映辉合写的文章“海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状况与措施的考察”1992年发表,全文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775.html。我在文章中写道:

          我国现流行一个口号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个口号的第一句虽然正确,但比较虚,因为事实上,在此口号流行起来的几年间,我国农业并未获得应有的投入。口号的第二句甚为偏颇。如果大家都认为无工不富〈隐含之义:农业必然赔钱〉,那么有谁心甘情愿地在农业上大力投资呢?我们认为,作为正确而实在的口号,不妨将口号的第一部分前后颠倒一下一一不稳无农,,没有对农业的稳定投资,没有在农村人才培养上的长期稳定的努力,农业就不会兴盛,从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稳定的基础,结果,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也不可能彻底完成。

          我昨天贴出了自己参加联合国建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主席团的一次会议后撰写的出访报告,其中提到:

          我在发言中说,对于建议1(向教育平等进行更多的投资)和建议(增加社区享用信息通信技术的通道),都应特别强调本地内容(Local Content)。中国一些非贫困地区的农民不让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读不起书,而是因为,孩子读了书后,“种田不如他爸,绣花不如他妈”,如果考不上大学,简直就成了一个废人。这与我们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不考虑地方特点尤其是农村特点是有关的。原来的建议2说,应鼓励软件设计者和网络接入商制作适应当地文化特点的内容,以促进表达自由。我建议说,除了这一条,还应鼓励他们制作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容,以促进地方发展。如果没有很好的“本地化内容”,“加强教育投资”说不定起到相反的作用。Zwimpfer主席认为,我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重大问题。

          我之所以在国际论坛上都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对这类问题确实有长期的思考和忧虑。

          又如,正是由于关心草根民众的状况(尽管当年还没有“草根”这个说法),我才写了关注个体发明者的多篇文章,如:

     2003年写了“给个体发明者多些关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68464.html);

     2006年写过“如何充分发挥个体发明者的作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434.html);

     2008年写过“我们对个体发明者了解多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1214.html);

     2016年写了“个体发明者也应成为创业的生力军”(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84724.html),等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95977.html

上一篇: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第11次主席团会议的情况
下一篇:美国幽默散文家David Rakoff 语录
收藏 IP: 106.120.34.*| 热度|

17 尤明庆 许培扬 张忆文 徐令予 李颖业 蒋新正 张晓良 姬扬 俞立平 朱志敏 王大元 冯大诚 李毅伟 蒋迅 朱晓刚 俞立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