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2014年1月19日电子邮件答复一位不认识的年轻人关于未来学的问题

已有 3236 次阅读 2017-11-22 06: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4119日电子邮件答复一位不认识的年轻人关于未来学的问题

 武夷山

 

你好!谢谢对我的信任。简单回答你的问题:

1.     国内没有很好的未来学家。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只重规划,而轻视未来学。规划目标的制定,往往取决于领导人的个人判断,比如,邓小平说“翻两番”,这就成了目标。有一个“中国未来研究会”,80年代很活跃,这两年没听说它搞什么有影响的活动。该会的会刊《未来与发展》已经变成一个一般性的管理学刊物,不再有未来学特色。

2.     这方面的SCISSCI杂志肯定有,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应该就是。Futures是不是,你可以自己查。

3.     国外哪些机构招收未来学博士后的问题,我没有调研过。你对预测感兴趣,不一定是对未来学感兴趣。招收预测博士后的单位,肯定比招收未来学博士后的要多,因为预测可以是中短期的,未来学则一定关注长期。

        IIASA是著名智囊机构,http://www.iiasa.ac.at/misEvent/detail_23100.php,该链接有去年未来学夏季学校的介绍,你不妨看看你对其中哪门课感兴趣,并向这位授课教授询问更具体的博后招聘信息。

 

意见仅供参考。预祝春节愉快!

 

博主按:前面是2014年写的,今天再抄杨思卓2009年的一篇文章,他也说:“为什么中国的历史学家多如牛毛,未来学家却少如凤毛呢?

 

 

                未来学家讲“中国故事”(下)

                        ——读《中国大趋势》

 

    美中不足:“八大支柱”不如“八大趋势”

    读完这本书,不止一个人同我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中国大趋势》,看清了“中国”,但是没有看清“大趋势”。

    这种感受对吗?如果判断不准,我在“读书十八法”里,曾经介绍过一种读书方法——比较品读法,可以借鉴一下:“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作者写过三本大趋势,1982年的《大趋势》、1996年的《亚洲大趋势》、2009年写《中国大趋势》。我把三本比较一下,得出了这样的评价:第一本《大趋势》、影响力最大;第三本《中国大趋势》推广力最大;第二本《亚洲大趋势》,专业水平最高。

    你看,在《亚洲大趋势》里,他写到了八大趋势:国家式微、网络兴起;外销退潮、消费高涨;西潮衰落、亚洲复兴;政府松手、市场接棒;农村解体、都会跃升;劳力衰退、科技当道;男性褪色、女性闪亮……那真是刀刀见血,句句到位,一点都不含糊。

    对比之下,确实可以感觉到,从表述的语境说,“八大支柱”不如“八大趋势”。未来学的语境是将来进行时,历史学的语境是过去完成时。这本《中国大趋势》,历史学语境有余,未来学语境不足。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字:难!就是中国明天将走向何处?这个故事的变数太多了:政治体制怎么改?社会积弊怎么除?国际地位如何变?中国人自己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啊,奈斯比特又何尝不知其难呢?所以这位大师一再讲:

   “没有人能预测中国新社会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毕竟它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未来。几十年来,不断有人给我贴上这样的标签,这实在让我有点尴尬。我不是巫师喜欢对未来给出答案。” ……他(邓小平)才是真正伟大的预言家。”

    学吧,当你成为众所瞩目的人物,这种水一般的谦逊就是你不败的法宝。

 

          读家点评:需要历史学,更需要未来学,需要有故事,更需要讲故事。

    你可以说,《中国大趋势》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它的价值不可低估。我边读边想:为什么中国的历史学家多如牛毛,未来学家却少如凤毛呢?为什么媒体的文化节目热衷研究历史,而不去研究未来呢?我想是不是这样:关注历史的国家,有利于做深做厚;关注未来的国家,有利于做大做强。这两者也许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历史学是一面青铜镜,帮助我们反省;未来学是一面望远镜,帮助我们前行。现在的问题是:青铜镜略多,望远镜太少。

    你还可以说,30年改革开放,中国举世瞩目。但中国在西方,甚至在邻国还是经常被人误解或曲解。我们很郁闷啊,好故事怎么到了西方,就变成了鬼故事?你想过没有,问题出在哪呢?

    中国人不太会讲自己的故事。奈斯比特一再提醒中国人:

   “你们有很了不起的故事,但是你们没有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极度的贫穷到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这是个令人惊异的故事。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故事吗?”

    那么中国人该怎么讲故事呢?多丽丝•奈斯比特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如果世界是个舞台,中国就是一个新的演员。显然,有一门其他演员共同使用的语言,中国应该多熟悉这门西方的国际语言,多和西方交流,让西方了解中国在说什么。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我们说中国要做好营销,向世界展现自我。”

    “中国要做好营销,向世界展现自我。”学学奈斯比特夫妇吧。最好的大师,一定是营销大师。中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型,中国的国家发展,是否也需要一个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型呢?我的回答是当然:中国人有能力创造伟大的故事,中国人也一定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                  

    读书有趣,读完这本未来学,我们也不妨用未来学的视角做一个结语:未来十年,中国将出现一批与历史学家一样优秀未来学家,引导着我们的未来;未来十年,中国人一定会写出比《中国大趋势》更好的故事,让中国的故事传遍世界,让中国的故事感动世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86273.html

上一篇:从三个“70年”故事看支持基础研究所需要的“耐心”
下一篇:关于“致谢”的研究
收藏 IP: 219.142.2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