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技日报》报道本院编写的《中国创新地图2016》

已有 3605 次阅读 2017-5-23 07:02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技日报》报道本院编写的《中国创新地图2016》
武夷山
 
      下面是《科技日报》记者陈磊就本院编写的《中国创新地图2016》进行的专访。
 
中国创新有图有真相
 
(科技日报 2017年5月23日)
 
本报记者 陈 磊
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来源:《中国创新地图2016》)
(来源:《中国创新地图2016》)

R&D经费投入强度在2%以上的地区有8个,其人均GDP平均接近1.3万美元;R&D经费投入强度在1%—2%的地区有12个,其人均GDP平均约为6900美元。

R&D经费投入强度在2%以上的地区有8个,其人均GDP平均接近1.3万美元;R&D经费投入强度在1%—2%的地区有12个,其人均GDP平均约为6900美元。

 

地图很常见,但你见过创新地图吗?5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创新地图2016》(以下简称“创新地图”)。它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把中国及全球的创新状况用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地图呈现开来。

如何直观地了解中国及世界的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方法很多,如查看各种研究报告、创新指数排名及统计指标等等,但这些纷繁的数据和分析往往会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国家创新地图研究报告以地图的形式实现了区域创新监测评价的可视化。”创新地图执行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玄兆辉认为。

人财物:创新家底有多少

创新离不开钱、离不开投入;同时创新又能创造财富。该研究报告首先讨论的就是,创新与经济的指标是否正相关。研究显示,经济规模强大的国家和地区,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规模往往更为庞大,反之亦然。

玄兆辉介绍,我国也符合R&D(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的规律,创新密集区表现出强大的财富创造能力:R&D经费投入强度在2%以上的地区有8个,其人均GDP平均接近1.3万美元;R&D经费投入强度在1%—2%的地区有12个,其人均GDP平均约为6900美元。

在G20国家经济水平与R&D经费投入强度的相关性分析中,韩国、日本和中国的特殊表现也十分抢眼。虽然从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仍然处于效率驱动阶段,但中国正在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支撑GDP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向创新型国家加速迈进。

“中国人均GDP是偏低的,但R&D经费投入强度却是非常高的。”创新地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分析,这说明我国走的是创新驱动优先的追赶道路。“我们没有走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去创新的老路,而是跳出一般规律之外审视自身发展道路,让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

我国R&D研究人员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创新地图同时显示,我国科技人力投入强度还低于发达国家,每万人口中R&D研究人员数量仅高于印度、墨西哥、南非、巴西和罗马尼亚,仅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1/4左右。

在物力资本方面,国家高速运输大动脉逐渐形成,高速通信网络迅速发展,这些通道建设为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创造了客观基础条件。此外,科研仪器设施分布更加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区域创新格局。

产学研:创新主体怎么干

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的创新活跃程度及区域分布特征是什么样的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朱迎春介绍,创新地图利用了国家统计局企业创新调查数据进行了研究。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为17.1万家,远远超过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之和。

从企业开展创新和研发活动情况的地区分布地图来看,创新越活跃的地区,越重视研发活动,研发活动的活跃程度也更高。而且企业研发活动的空间不均衡性更加显著。玄兆辉解释说,我国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比中部、西部地区平均高出8到10个百分点,而对于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来讲,这一差距则只有约6个百分点。

从区域层面来看,中东部地区创新主体集中优势明显,区域主导创新模式特点各有不同。从R&D资源的配置情况来看,北京、陕西和四川等地以高等学校和政府研究机构为创新主导,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形式。我国政府研究机构的R&D资源主要聚集在中央直属政府研究机构密集的地区,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企业R&D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聚集了全国最活跃的创新资源。

投入和产出:创新成绩单如何

该研究还通过一系列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地图,呈现中国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成绩单。

全国创新投入持续大幅度提高,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在区域创新投入的层面,差异明显。2014年东部地区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分别是西部地区的5.6倍和5.1倍。东部地区催生了以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为核心的创新投入增长极。

在产出方面,创新地图主要从论文和专利申请两个指标进行考量。玄兆辉介绍,由于创新资源和禀赋的差异,论文产出区域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SCI论文产出排名靠前的六个省市占全国比重已超过50%。我国专利产出的地域差异依然较大,2014年东部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重为70.5%。

该研究还基于创新成果流动与扩散的全新视角,以论文合作、专利买卖以及技术交易反映了中国各区域创新辐射及创新活动的联系。研究者通过创新地图发现,专利转移出现了新的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专利产出三大创新城市群,同时,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区域性中心地位开始显现,四点驱动的菱形结构初步形成。

当然,创新地图也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例如,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地区制定了以R&D/GDP为核心指标的发展目标。但各地区创新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6个省市实现了“十二五”R&D/GDP发展目标。其中,北京、上海等地还适当调低了2020年目标值;但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R&D/GDP指标值在“十二五”期间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仍制定了宏大的“十三五”增长目标。“这虽然体现了其强烈的创新发展意愿,但目标实现起来将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难。”玄兆辉说。

“这也更需要科技决策者通过深入理解类似创新地图这样的研究报告,客观理性地把握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创新资源分布、创新体系空间结构、区域创新能力等演进特征与趋势,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武夷山认为。

 

背景链接

可视化 信息组合呈现的新潮流

“我们一直在尝试把创新活动特征用地图的形式加以表现,2013年首次推出创新地图,这次推出的《中国创新地图2016》新增了G20 国家经济发展与创新特征分析、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在创新区域联系及空间展示效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玄兆辉说。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看来,可视化将成为学习和科研的发展趋势。“千百年来,人类的学习以记诵方式为主,听觉器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今后的学习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可视化手段,视觉器官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他认为,由于视觉器官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吸收能力大大强于听觉器官,人类的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有可能带来一场认知革命。为了适应这样的进程,知识组织方式也必将走向可视化之路。

科学地图(Science map)就是一种基于科学数据对其所反映的科学信息进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显示,近几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地图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政策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玄兆辉介绍,OECD也将地图作为新的统计指标展现方式,开发了OECD eXplore系统。“我们已启动相关研究工作,尝试制作中国创新地图的网络版,为科技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社会公众更便捷、更及时地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时空演化特征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6514.html

上一篇:只求每天没有虚度----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70)
下一篇:亨利.斯莫尔论加菲尔德的毕生成就(三)
收藏 IP: 106.120.32.*| 热度|

12 魏瑞斌 史晓雷 刘润生 徐令予 陆泽橼 葛素红 章成志 高峡 刘钢 李杰 haipengzhangdr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