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dn

博文

[转载]今天是全国爱眼日--总说要注意用眼卫生,那什么是用眼卫生呢?

已有 2502 次阅读 2020-6-7 00:3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编者注:

人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是最舒服的躺着的姿势都累。某一些人拍脑子,统一让学生坚持6年甚至9年的“正确读写方式”的这一个姿势,,原卫生部、教育部竟然还年年发文让孩子们坚持“正确读写方式”一个姿势,推广这一个姿势要坚持了6年甚至9年,不累成近视眼都难!我国居高不下的近视眼率,今天是全国爱眼日,卫健委与教育部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

过去的卫生管理部门与教育部才是超半数学生被培养成近视眼患者的罪魁祸首!


我国近视患者超6亿、6岁儿童近视率连年攀升...这些现象必须重视→


今天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聚焦“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近些年我国一直发力的重点。


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哪些新的变化、趋势?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最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的量逐渐攀升,记者发现,其中不少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测视力的。






孩子家长 王天龙:从河北过来的,本来今年应该是正常该上小学,看东西感觉老是眨眼,看手机、看电视眨眼特别厉害,我说过来带他做个检查。


不少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表示,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停课不停学”,虽然保证了一定的学习进度,但网课量的激增也加重了孩子们的用眼负担。






孩子家长 乌云:这一段时间用电子产品用得比较多一点,在家里上网课比较多,课内的课和课外的课都是上网课,一天基本上都好几个小时这么盯着。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

同时,近年来,家长焦虑升学、孩子负担较重、体检筛查不全面等连锁反应下,6岁儿童近视率连年攀升,近视低龄化现象必须重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 眼科主任 魏文斌:本来在幼儿园阶段,在3到6岁学龄前的阶段,应该很少有近视,但是现在明显的低龄化,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近视的比例明显增加,呈现这种趋势还是非常严峻的。




每当人们发现视力下降,眼视光专家总是提醒,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否则……

那么什么是用眼卫生呢?

用眼卫生是指合理用眼,避免眼睛疲劳、酸痛、或其它症状的发生,以免导致视力衰退。

还包括主动让眼睛放松、休息的一些事项。

在合适的光线亮度下学习、工作


光线不佳有三种


一:所处环境的光线本身不合适(太亮或太暗);

二:由于身体姿态不正确而挡住光线;

三:光源本身(主要是自然光)会变化,如早晚的阳光,多云天气、或阴/雨变化时的自然光。


正确的用眼卫生是:根据国家标准,适合于阅读/书写的光线亮度为300-500Lux左右。看电视、用电脑时,也应该有一定的背景光。


缩短近距离用眼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肌过度调节,难以恢复。


正确的用眼卫生是:

近距离用眼时,隔45~50分钟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尽量远眺、或适度按摩一下眼睛。


端正近距离用眼姿势

行车/走路时阅读、躺着阅读,导致眼球发育异常。


正确的用眼卫生是:

一:身体应保持静止状态,坐姿端正,书本放在距眼睛750px左右的地方。

二:写字时,光线最好从左前方照到书本,以避免写字时光线被右手挡住。


主动放松眼睛


正确的用眼卫生是:

一、充足的睡眠

二、多参加户外运动/活动


概括起来就是:

  • 在近距离用眼时,尽可能减少导致眼疲劳的因素;

  • 其它时间,应主动让眼睛放松。

  • 需要重视的是,无论是否近视,都要注意用眼卫生,否则,不经意间视力就会下降,再要恢复就难了。

  • 回顾去年的博文:“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是造成千百万中小学生近视的祸根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36597-113501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36597-1236762.html

上一篇:[转载]张伯礼代表:记住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力量
下一篇:[转载]央视报道--今日全球疫情
收藏 IP: 175.190.27.*| 热度|

1 刁承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