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dn

博文

我的新生班班导的学期工作总结

已有 4230 次阅读 2018-1-27 23:2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的班导师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应聘担任了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新生班级食品171班的班导师。

除了承担学校学院组织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外,对新生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明确三个工作目标

1)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

首先要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先后布置了2次每一个同学的人生规划作业,分别又进行了一次人生目标的修正。目前,已经全班有80%的同学明确了大学毕业要考研与继续学习的目标。

2)建立良好的班风

让班级每一个同学都把这个班级看成是自己的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把自己当作这个班级的“班干部。营造“家”的感觉。努力争取三年时间打造成为省市优良学风班级。

3)做好新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工作

能经常召开班会,介绍大学生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剖析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差别,及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平时的学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去学习,不断的积累知识与本领,为自己规划的人生目标而学习,杜绝期末突击,杜绝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

2、  组建合适的班委团支部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就与教官配合,不断的熟悉每一个同学,给每一个同学表现的机会,从中选择适合的同学做适合的工作,整个班委与团支部的运行情况很好,建立了班级的核心力量,使整个班级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一个班干部都能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效果很好。

3、  了解同学,积极做好思想工作

   从新生开学至今,坚持每周抽出时间参加同学的晚自习(自己备课),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已经全部与每一个同学作了思想交流,有的同学反复谈了3~4次,用真心、用诚意与同学们平等的交流,及时掌握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理解同学们的诉求,及时的解答她们的疑问,鼓励他们主动迎接挑战,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请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的学生干部为学生介绍学习与工作经验,清楚了解自己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四年。

4、  利用生日活动,营造家的感觉

   坚持每一个月组织一次当月过生日的同学一次聚会,为同学们庆祝生日,组织感恩节和团日活动,拉近同学之间的感情,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十一、冬至感恩节与元旦,与同学们一起过,在一起包饺子聚餐,鼓励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每当同学们有困难有问题,都能及时掌握情况,主动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把自己班导师报酬基本都用在了班级的活动中。

5、  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创新竞赛等活动

   分别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新大赛,开创了学校大一学生参加竞赛并获奖的先河,先后申报了8个创新创意课题项目,让31名同学都能有参与的机会,并利用自己的实验室,资助部分经费与实验材料,积极鼓励同学们做好大创产品,没有入选的同学也做出了自己的产品,引发了同学们的创新兴趣,端正专业思想。

   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多人获奖,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活跃了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6、  坚持每天在班级QQ群中与同学们沟通,并及时晒出了自己的学习工作成果与同学们共享,努力为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及时提醒同学们各个学习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互助,活跃班集体,打造良好的班风。

7、  坚持听课制度,主动与任课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同学。

8、  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工作风格,经常鼓励同学的每一个进步,让他们建立自信,组织参观活动,让他们了解我们食品学院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让同学们了解我们食品学院院士团队、一级博士点、国家海洋食品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实力,了解专业老师对同学们的期待,感受到作为食品学院的学生的自豪与责任,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好基础课程,为自己以后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9、具体成果:食品学院新生班级的平均学习成绩名列全校首位,我的新生班级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等主要课程成绩均排名第一。本学期全班需要参加开学补考的人次科目仅为3人次,为全校新生班级中年级最少的班级。力争本学期全班同学零挂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36597-1097176.html

上一篇:我和孩子们的感恩节
下一篇:规范企业合格产品获批生产的非处方药酒,鸿茅药酒有问题吗?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6 彭真明 姬扬 蔡宁 郑永军 王安良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