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jieg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jiegeng

博文

外星人来信:科学师从易经,揭开宇宙奥秘。

已有 6506 次阅读 2015-11-23 11:0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八卦, 易经, 宇宙演化

可爱的人类,你们好:

宇宙浩瀚,生命繁多。

很久以前,我们的飞船发生故障,抛锚于太阳系,便开采了一些资源,修理飞船,补充燃料。偶然间发现了你们,作为补偿,传授了一些知识给你们。

那时候你们理解力有限,无法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但看到使用这些知识的我们“无所不能”,便努力地学习和传承着这些知识,并称呼我们为神、佛、仙等,其实,我们同你们一样,是拥有智慧的生命体,知道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后,你们也是神。

最近,我们再次途径太阳系时,发现这些知识仍记录在你们的古代典籍中,而中国典籍尤为明显、系统,同时,你们也发展了一定的科学能力。然而,你们没使用这能力去解读、学习古典中的那些知识,而是去批判它们,认为它们完全是先辈们的文哲或幻想,这导致你们的世界观仍远在它们之下,甚为可惜。

今天,我们要接通你们的科学和这些知识,希望你们正视并运用这些知识,让人类文明更上一层楼。

首先,你们需要了解你们的大脑原理:

眼耳舌身将外界信息发送给丘脑,之后由丘脑同时分发,一份发给大脑皮层进行预处理及逻辑分析,一份发给海马回、杏仁核调用存储的经验,两份结果合并后,更新存储的经验,并发送给身体做出相应反应。其中,与你们记忆反差大的外界信息,将激起杏仁核中的强烈情绪,而它会扰断脑皮层的逻辑分析,进而影响了经验更新。所以,你们的先辈会有此体验:

再者,要知道:

所以,为了进步,当你们几百年的科学权威被颠覆时,要:

在中国典籍里,除了“四书五经”(易经为群经之首),还有《黄帝内经》、《参同契》、《阴符经》、《道德经》、《天符经》、《山海经》……,还有更多散落民间未被流传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类,举不胜举。其中,有一部分是文哲治世,有一部分是治病保健,有一部分是占卜堪舆(风水),还有一部分是炼丹修仙。在痛遭外夷炮火蹂躏之后,百年前中国人民“幡然所悟”: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打开山门,跪拜西学,美其名曰“科学”,凡违背科学、不能被科学理解的,统统被弃为蒙昧迷信。自此中医蒙羞,占卜堪舆堕入末流,炼丹修仙囚禁于罂粟之地。

如今,你们学到了科学知识,但是否悟到了科学精神呢?:任何观点、理论都有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质疑、更新。科学知识在更新,那它对典籍的既往论断,是否也应被更新呢?你们这样想象一下:如果扔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两本书,一本是《熊出没》,另一本是《数学分析》,前者是不是将成为孩子们的宝贝,而后者将会被拆毁折成飞机之类的呢?

实际上,你们一些科学家深受典籍的熏陶,而收获颇丰: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日本诺奖得主汤川秀树……,潜藏在典籍内的那些知识,经社会变迁、辗转解读,变得古奥难解、正讹难辨,你们若因此而全盘否定,使其冷落迷流,实在可惜。

来,让你们的科学走进典籍,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它们如何演变、认识事物的高级思维吧。

第一部分,宇宙里有什么?

先回忆一下身边常见的东西。

上图是鱼卵,也可俗称鱼蛋。

上图是柳絮,古人称之为杨花。

上图是红色玉石。

接下来看看你们发现的宇宙场景:

上图是美国宇航局“星系演化探测器”捕捉到的“NGC 3242”行星状星云附近的紫外图像。

上图是一对儿轨道周期极短的密近双星,由宽视场相机研究团队的天文学家Bas Nefs等人,利用位在夏威夷的3.8米英国红外望远镜(UKIRT)发现,它俩互绕的周期不满4小时。

再来看陈抟所撰《河洛理数》.卷三.64卦诗诀.坤卦怎么说的:

你们说它是不是把宇宙(星体类)描述很通俗形象?“得地始辉光”这句,简单解释一下:地为阴,收缩聚合之意,整句为受挤压聚变放出电磁波(光)之意。

有没有感觉到时空错乱?

宇宙里除了“鱼蛋、杨花、美玉”们,你们还发现了各种电磁波,来看你们的电磁波频谱图(下图):

从源头出来,散射到周围各方很远的地方,这种电磁波散射的场景,不妨形象地称之为“运”;而对于太空中的任一个点,又会收到周围各方发来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汇集的场景,不妨形象地称之为“覆”。

电磁波具有粒子性,即能像粒子一样产生微弱的撞击力,而且越是靠图右的电磁波玩起粒子性来越有力量,后来赵忠尧发现伽马射线竟然能玩特技--变成正负电子对,也就是电磁波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粒子物质。不妨形象地说“像女子一样的、拥有微弱撞击力的电磁波能够变成像男子一样的、拥有强撞击力的粒子”。(赵错失诺贝尔奖,可你们应该重视赵的发现,为他在史书中写下浓重的一笔。)

在浩瀚的宇宙里,各种电磁波们从星体开始发出,不妨称之为“元”;之后卷曲着身体,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奔向无穷远,不妨称之为“亨(通)”;当它们彼此相遇时发生相干增强和减弱,不妨称之为“利(和)”;当它们在某种情况下变成粒子时,不妨称之为“贞(坚、正)”。总之,可形象地称“元、亨、利、贞”为电磁波的四种德性。

来看陈抟所撰《河洛理数》.卷三.64卦诗诀.乾卦总诀:

简单解释:“从每个光源发散出去的波,又和其它各光源的波汇集各处,乾、龙是电磁波的比喻,不管什么品种,不管在哪里,它们都拥有四种德性,当它们像龙一样汇集一处,能量增加到极致(9在古文化中是最高的阳,即能量最高),以至于变成像男子一样的、坚固有力的粒子们,积少成多,远观则成为星云。”你们脑力有余量的人,可以参照《牛顿遇到老子1~5》系列,来深入理解后两句话。

你们对电磁波的了解,不仅能包含在乾卦诗诀内,还能被它补充完善。来,接着往下看。

上图是行星状星云:你们称它为八裂星云,又名南环状星云,是在船帆座内的一个明亮并且被广泛研究的玩意儿,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2000光年。

上图是从史匹哲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螺旋星云的红外线影像。

上图是行星状星云:呼吸器星云,位于银河系,因其形状被称为呼吸器星云。

上图是行星状星云:环状的Shapley1,是以你们的著名天文学家哈洛·沙普利的名字命名的。

上图是行星状星云:小鬼星云,位于蛇夫座,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

你们是不是觉得:美丽的星云附着在花蕊般的亮点周围,像开在大地上的鲜花,中间和四周都很鲜艳明亮,又像一个大灯笼照耀着四方……,来看《象》中离卦是怎么说的:“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四方”;再看《彖》中离卦是怎么说的:“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注:彖、象是解释易经的文章。)

来,再为这些环状星云造一个象形字:,这个逼真吧,周围的星云围绕着中心亮点。好,来看南怀瑾《易经杂说》中伏羲八卦图的离卦所对应现象:。(补充:八卦图上属于离卦的“日”是你们现代人的写法,你们的祖先是甲骨文或金文写法“”。你们可能疑问:“‘’很久以来是指太阳,可它现在不是环状星云啊?”这问题极好。你们应该猜想:“今之太阳,在八卦创建的时候,会不会就长成环状星云那样儿,岁月蹉跎,花儿般的星云收缩为如今的黄珠呢?”)

典籍不仅密切吻合于科学,而且能洞开科学思路,值得你们反省、研究这些典籍吧。来,简单反思几点。

你们现在仰则有天文望远镜去观察宇宙,俯则有粒子对撞机(把某种粒子加速后互相碰撞,就像砸蛋一样,砸开这些粒蛋们,看看里边还有什么)去了解微观,而“古人”们呢?

你们把万物看做由本体粒子构成,先推崇原子为最小本体粒子,后推崇更小的夸克,现在又推崇更更小的62种基本粒子为最小本体,而“古人”把万物看做由太极而生,并认为:不断提高砸蛋技术,总能砸出一款更小的本体,所以说,真正的本体无穷小,且无处不在,正所谓“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是为太极”。

你们把宇宙内的物分为两类--粒子类的物质和电磁波,“古人”把万物视作两类--阴、阳;你们把宇宙万物分成很多种,“古人”将其分成八卦、64卦,甚至4096卦或者更多种!(卦,按属性划分的集合、类。可参照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02884-866756.html

你们努力寻找各种物之间的作用机理,而“古人”已找到各卦物之间的作用联系,叫做五行。就是说,要想知道两个物之间的作用联系,只需确定其所属的卦,进而知道该卦所属的行,然后根据五行中的作用机理来求得。

你们现在用微积分、方程组等方法来计算事物,而“古人”呢?左手中间3根手指共9节,分别代表1~9,再对应到八卦,加减乘除即可断万事,高级到极致便是返璞归真,童叟易学,打破学术垄断,让所有人的智商能力都一样,还会有阶级分化吗?

你们在宇宙里都发现了:各种电磁波、新星、环状星云、小星际云、原行星盘、红巨星、恒星、红矮星、其他矮星、行星、脉冲星(又称中子星)……,至于黑洞、白洞、绳、超弦、暗物质、暗能量等或是你们的理论猜想,或属前面的其中一种。因此,只将前实物归属到八卦里,如下。

各种电磁波----卦,运动特征是“”:见下图,由哈勃望远镜拍摄,这些发光星体们发出的电磁波们,你来我往、无休止地奔波于无穷太空,所以:除了星体们之外,太空不空,弹丸儿空间内就有无穷的电磁波倏忽往来。

新星----卦,运动特征是“(或,参照甲骨文的字形可知字的本意:转化的孔窍。比如现在的蟹状星云是由1054年宋.杨修德发现的超新星产生的。)”:见下图,由ALMA阿塔卡马毫米|亚毫米阵列望远镜观测到的超新星SN 1987A产生尘埃云

还有下面的“气泡”,是由可见光与钱德拉X线卫星数据合成的图像:你们称之为SNR 0509,位于大麦哲伦星系(LMC),离地球约16万光年,“气泡”直径达23光年,并以超过5000km/s的速度扩张,其中绿色为X光,这是你们人眼看不见的强光,所以说它是一个非常“亮”的星体。

环状星云(部分行星状星云)----卦,运动特征是“”:前文已简述,这里再瞅一眼这漂亮的沙漏星云,如下图。


团状星云(部分小星际云或原行星盘比如猎户座星云中蝌蚪状云)----卦,运动特征是“”:见下面两个图,第一张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海山二(Eta Carinae)图像,也称为船底座η星,距离地球7500光年。活动极不稳定,经常发生特大爆发,甚至形状也会由圆形变为哑铃型

红巨星(稠密云)----xun 四声)卦,运动特征是“”:见下图,你们称之为参宿四(为参宿第四星,Betelgeuse,又名猎户座α星),是一颗处于猎户座的红超巨星,距离地球约640光年,体积约为太阳的7.29亿倍,诺奖得主查尔斯·汤斯发现“它的直径在15年中缩小15%”。

恒星----卦,运动特征是“”:你们的太阳是恒星,上面常有黑子出现,见下图--太阳黑子与地球对比图,黑子由较暗的核和周围较亮的部分构成,中间凹陷大约500千米,一个小黑子大约有1000千米,而一个大黑子则可达20万千米。

另外常有风暴吹出,内含高速粒子和高能射线,时速可达200-800千米/秒,可影响甚至破坏地球卫星,如下图太阳风暴图。(在此你们可能会疑问:伏羲八卦图中坎卦的现象是“月”,而月球不是恒星而是行星啊?你们应这般去思考:“月”之前是甲骨文写法“, 该字形正如下图太阳的风暴就像小翅膀,很久以前在造字时,月球是恒星,所以造象形字为“”,时光荏苒,“黄珠”变成了如今的“黑球”?总之,造字时太阳是环状星云,月亮是恒星,如今太阳由环状星云演化成了恒星,月亮由恒星演化成了行星?)

红矮星(部分其它矮星)----卦,运动特征为“”:银河系中70% 的恒星是红矮星,它们比太阳的体积小、温度低、暗淡,有时低于太阳光度的万分之一,从多方面看来很像即将停止工作的恒星。如下示意图美国宇航局雨燕探测器探测的DG 猎犬座方向上的双星系统,距离我们 60 光年。

行星、脉冲星----卦,运动特征为“”:通常自身不可见,环绕着公转,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星的自转方向相同,如下图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在不同的半径轨道上,很温顺的绕着太阳转动,嗯,像不像一个男人娶了七八个温顺的妾?


另外,你们也发现了带有完整行星系统的脉冲星,举例略。

以上是宇宙里天象(仅列部分)和八卦的从属关系,总结一下:

第二部分,宇宙里的星体怎么来的?

  1. 三宗罪:1未经证实----万有引力是牛爵爷猜想出来的,三百多年以来你们发现了弱核力、强核力、电磁力,却仍未发现质量产生引力的机制,你们仅在地表测得了重力常数,不能代表宇宙任何地方都是该常数,你们不觉得它是空中楼阁、假说?2存在局限----引力解释不了星体动力来源,且发现某些星系的质量引力与其高速公转离心力不符,不得引出暗物质猜想;3玄幻难懂----基于引力发展出相对论,认为时空弯曲,为此著名天文学家霍尔顿.阿尔普呼吁“让不合逻辑的时空弯曲、奇点、黑洞成为过去式吧”。

  1. 被忽视的事实:看到行星绕恒星转动,牛爵爷首先想到“很多天使在推动着它们”,但没想到天使是谁,转而猜想“质量产生了引力”。之后猜想擎起了物理大厦,然而大厦顶端是越来越多的乌云,探索宇宙的步履日趋艰难。此情况下,你们应该找一找“天使的推力”。

  2. 无视电磁波推力:1887年你们发现了光电效应,解释为“光具有粒子性”,通俗来说是“电磁波能够像粒子一样对电子形成推力”。那么,遍布宇宙电磁波,不正是天使吗?:无以数计的电磁波不停地撞击着行星里无以数计的电子们,就像无以数计的空气分子流动撞击而卷起一头牛一样,形成了浩大的宇宙星体动力。太阳发射电磁波向外推动行星,太阳系外星体发来的电磁波向太阳推动行星,二力推磨胶着,使系内行星自转、公转起来。(详见科学网《牛顿遇见老子:万有引力入土为安》。)

新星的形成过程:

来自周围的低能量密度电磁波,大量的、源源不断的聚集在在宇宙空间某处,就像凸透镜聚光后点燃火柴一样,越接近该处中心,电磁波的能量密度越大,逐渐从低频波聚集成可见光,再从可见光聚集成紫外线、X、伽马射线。其中某些电磁波能量荡漾出来,射到观察者眼里、观察工具里,形成了各种新星爆发的景象。另外,在该区域的中心处,电磁波能量密度达到极致后,由伽马射线聚变成粒子,并在后来者的推动下,从某些薄弱区夺路喷出,这形成了已观察到的中心射线喷流现象,接着又被外围射来的电磁波的能量聚集成粒子,同时,这些粒子又在这些外围来波的微弱推力下,停止向外奔跑,而是散落在该区域的亮核周围,形成新星周围的稀薄星云。只要周围的电磁波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心,那么在中心聚集生成、喷到四周的粒子云将越来越多。

好了,咱们前文说新星属于兑卦(类),现在看“兑”字的形状,是不是挺像“从中间的一个光核处,向两极喷出东西的样子”。这一点,从下图的沙漏星云(新星的后期是环状星云)可以形象地看出。


再来看兑卦的诗诀之一:

当我们借助甲骨文、金文,将现代的文字还原成最初的文字时,然后再基于说文、以及形象的比喻,该诗可意译为“在聚集(西,五行为金,意为收缩、汇集)的作用下,叠加(讲,意为和解、联合)进漩涡里(习,甲骨文为,意为小鸟在窝边飞;悦怿,从心,意为中心)。这些果实又像遇到风吹,从窝里疾飞到很远的地方。”。

再来看《道德经》中所说:

意为:中间像深谷的地方生生不息,就像生殖之门。从里边涌出天地万物的基本材料,连绵不断生出,好像怎么也不会消耗殆尽似的。”

再来看《楞伽经》中所说:

识,金文为,是电磁波转化为粒子。以上种种古典很明显和新星形成的描述很相符。这里提一句:佛道本为一家,和易经本属一个体系,切不可分割和对立它们,就像“dog=狗”,它们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语言描述,合起来能发现大象的全貌。

补充一句,它是不是很像你们理论中的“喷出物质的白洞”?

环状星云(粒子云的一种形状)的形成过程:

周围电磁波持续不断地涌入新星,由亮核喷到周围的粒子云随之越来越多。然而,随着粒子云的增厚,周围射入中心的电磁波减少,因而汇集成的亮核变暗、变小,同时,粒子云在外围来波的推力下,随之向中心亮核区域收拢、汇集。由于外围电磁波的推力分布不匀,再加上观察角度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形状的星云,有的是环状,有的是沙漏状,有的是蟹状……有的中间亮核可见,有的已不可见,有的已消失……。另外,有时候,附近的一些星体也会被外围波推进来。

来看离卦总诀,了解了此诗便知道了环状星云。

团状星云的形成过程:

周围电磁波持续向环状星云中心射入,由中心转化喷出更多粒子并包裹在周围,星云变厚、变暗,内核变暗、不可见。同时,星云在外围来波的推力下,向中心区域收拢成团状,由于外围电磁波的推力分布不匀、变化多端,形成了形状多变的团状星云,有时哑铃状,有时球状,有时蝌蚪状……。

来看震卦总诀,了解了此诗便知道了团状星云。

红巨星(低温低密度气体)的形成过程:

团状星云被外围来波向中心压缩,导致密度增大,阻断了外波射入中心并转化喷出粒子,使星云由内向外的膨胀力变弱、消失,由此导致星云加速向中心涌入。同时,由于内外各层、同层各处的密度不一致,以及外围来波的各向侧移,各处形成“翻滚”并增强。同时,粒子们开始抱团形成元素状(氢等),并进一步聚变,并释放出电磁波,部分波穿透自身星云(损耗能量—消光、红移)射向外围空间,在观测者看来既是红巨星。

下边是巽卦总诀,了解了此诗便知道了红巨星。

恒星(高温高密度气液体)的形成过程:

红巨星继续受外围来波的向内挤压,气体密度增加,元素从低位向高位聚变,高位(较重)元素(原子、分子)受压较大,聚拢成暗斑并向内层陷落,较轻的元素被挤出,加之聚变时释放的大量电磁波向外扩散,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流和喷发,以及亮暗不同的区域。同时,由于外围来波带有不同方向的侧移,使恒星表面物质随之产生不同方向的漂流,在各向侧移的角逐下,使整个恒星形成微弱的绕轴旋转,即自转。

下边是坎卦总诀,了解了此诗便知道了恒星。

红矮星(中温高密度液体、固体)的形成过程:

恒星在外围来波的持续挤压下,在整体自转、局部对流、局部喷发等运动中,微物质由较轻元素(原子、分子)聚变为较重元素(原子、分子),同时聚变时释放出的电磁波也扩散出星体,随着较重元素的增多,使得聚变减弱,随之释放的电磁波也减弱,由此星体变暗,对流、喷发等也变弱,甚至出现固体板块。同时,由于星体大部分变为液态,整体刚性增加,使得力的传递增强,因此在外围波的侧向推动下,整体自转性变得明显。

下边是艮卦总诀,了解了此诗便知道了红矮星。(提个醒:北为五行之水,即陷落,东为五行之木,即升发,整句为“星体上有对流甚至喷发”。)

行星(低温固体、液体)的形成过程:

红矮星在外围来波的持续挤压下,微物质已大部分凝聚成较重元素(原子、分子),不再发生大规模聚变,不发可见光,对流、喷发也弱化成岩浆或其它热流的喷发。同时,由于星体大部分冷凝成固态,有的还外加一些液体(水、其它)和少量大气层等,整体刚性更强,在外围来波的侧向推力下,自转较之前加快。同时,大量水作为溶剂,将简单的原子、分子结合成各种复杂的分子,复杂分子再结合成有机物,甚至更复杂的生命出现,比如地球、地球上的各种生物。

脉冲星的形成过程:

行星在外围来波的持续挤压下,微物质已大部分凝聚为重元素(如重金属类),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更快,尤其是核心部分的元素最重,开始从中衰变出低频电磁波,并大致沿自转轴(外来波压力薄弱,物质密度低)向外射出。

下边是坤卦总诀,了解了此诗便知道了行星、脉冲星。

在解读这些诗时,需要结合一些物理发现,然后参照《河洛理数》中各卦的爻诗,甚至参照《十传》等,更重要的是:用类比(比喻)的方式去解读,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因为:反观你们中的大师级人物,在讲述一个高深问题时,通常会用听众熟知的事物去比喻,辅助听众快速理解,这是符合人脑规律的好方法,古典知识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如果不用比喻的眼光去解读(类比到现代物理发现上),诗的字面意思不但不会成为便捷工具,反而成为文字障碍,使其中的知识蒙尘流俗。

总之,古典说的很通俗,你们不要把它们想的太复杂,搞懂基本概念,弄清简单问题,你们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比如说,这些基本问题:

悟的力量能迅速提升脑能力,你们不防练习一下。

对于以上星体的演化,伏羲先天八卦图里已记录,如下:

图中数字从18便是卦象之间的自然演化顺序,其中,坤8并没有结束,而是向乾1演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第三部分,一种高级思维模式。

先来看三张图。

第一张,原子级别电子绕原子核的示意图:

第二张,恒星系级别行星绕太阳的示意图:

第三张,银河系级别银河系及周围的卫星星系分布示意图:

首先,可以看出,三种级别有着相同的动力结构:在外围来波压力及中心外射力下,做绕核运动(分布)。

再者,可以知道,三种级别由同类本体构成:银河系级别的星体,是由大量恒星系类构成;恒星级别的星体,是由大量原子类构成;而原子中的粒子是由电磁波转化而来,因此,三种空间级别的物都由相同的本体构成。

但是,可以发现,三种级别之间的作用不同:大级别是小级别的决定性外因,小级别则是大级别的微观内因。

以上三者,在古典中称为宇宙内不同级别的“同体、同功、异用”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限于以上三个级别,而是无限多,小到无穷小,大到无穷大。

“同功”这一点很妙,意味着宇宙内不同级别间的现象如同放大或缩小:比如,原子级别不易操控观察,那太阳系级别便是放大版的原子级别,多么的“悬象著明”;反之亦然,银河系级别已超越现有工具的观测范围,那太阳系级别、原子级别便是缩小版的银河系级别,多么的“视开貌全”。因此,若想了解一个级别的物但不易观察到时,可以在易观察到的另一个级别物上去观察,根据“同功”原理便可知道前者。现在能理解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道理了吧。

用这种思维法观察宇宙,是多么的简单,可以称之为“”,由此建立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之为“易学”。


(外星人:韩宏显

欢迎大家批评、探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02884-937732.html

上一篇:西游记--夏末秋初,西游太行
收藏 IP: 111.196.83.*| 热度|

2 朱林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