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成龙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atcl 博客主题:超深盆地调水增雨,改变气候改善生态,造福中华造福全人类。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2.23.175.*   [131]毕硕本   2019-10-26 09:27
檀成龙是我国第一个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地、全方位的、宏观的研究水汽、大气和降水关系的人,开创了我国水文气象学的先河,他研究的视角是独特的,是前无古人的,他开创了一门新的气象学,这个气象学是从大量的已经获得的气象数据得到,从静态的角度发现气象规律,它是对过去的“气候学”的具体化、数量化、精细化,又是对过去对动态气象因子研究的补充,对于未来具有预测和指导功能。
我的回复(2019-10-26 09:34):多谢毕教授的关注。
IP: 110.150.22.*   [130]葛维亚   2019-10-10 16:35
输入 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77fba93100b1  这个网址,完全看不到《全书简介、序言和书评等》,不知为什么?
我的回复(2019-10-10 18:25):葛老师:您好!打开网页后,在【全文文件】后面是《标题》(标题的文字是用蓝色显示的),这个《标题》里面有超链接,点击超链接下载才能看到全文。
IP: 113.76.168.*   [129]檀成龙   2019-10-7 08:56
2019年9月版《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电子书的各章汇总篇的预印本网址:
1、《全书简介、序言和书评等》: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77fba93100b1
2、第1章《概论,对调水增雨的一些宏观认识》的汇总篇: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68c81e3d0097
3、第2章《降水量与5个空中水汽参数的一元拟合研究》的汇总篇: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637047890087
4、第3章《本地蒸发对西北5个空中水汽参数的贡献研究》的汇总篇: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6376dd8e0089
5、第4章《中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多元拟合研究》的汇总篇: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a3aa688900db
6、第5章《事实胜于雄辩,西北降水客观事实的归因研究》的汇总篇: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63944c9a008f
7、第6章《理论探索和观点讨论》的汇总篇: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d4771d3016d68a1c93a0095

电子书的第5章和第6章是重点,第5章和第6章《目录》中带★★的4篇文章是重中之重,请重点审查。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IP: 202.113.11.*   [128]胡伟   2019-10-6 13:17
檀老师,您好!您的附言我不能看全,我想您是问天津大学有研究大气科学的吗?天大有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我们的方向偏重大气环境科学。
我的回复(2019-10-6 22:03):多谢您的介绍。我原来不了解天津大学,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天津大学有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IP: 110.150.203.*   [127]葛维亚   2019-9-26 11:18
我发给你的东西收到了吗?
我的回复(2019-9-26 18:19):昨天我两次回复您的电子邮件,可能出了一点问题(我在另一个地方另一台电脑上回复的)。刚才我给您发了两封电子邮件,请查收。
IP: 110.150.92.*   [126]葛维亚   2019-9-19 07:04
檀教授你好! 你寄到我邮箱的邮件收悉,我们是网上的好朋友,神教甚久。你的大作我会写点评语,请指正。
                 
                                                          葛维亚    2019.9.19
我的回复(2019-9-19 16:11):多谢葛维亚教授!
IP: 110.150.92.*   [125]葛维亚   2019-9-18 17:05
你好!请把你发到我邮箱里的东西再重发一次,谢谢! 我的邮箱是 geweiya@hotmail.com  葛维亚
我的回复(2019-9-18 22:12):已经重发,请查收。
IP: 117.157.165.*   [124]李俊臻   2019-9-6 10:37
谢谢檀老师!
我的回复(2019-9-6 11:34):很高兴认识李俊臻老师!
IP: 218.77.57.*   [123]付小军   2019-8-13 11:33
您的文章我已经转发给新疆气象局的专家了,他们看看,提的意见更专业。
我的回复(2019-8-14 18:55):多谢付小军老师的帮助。
IP: 113.76.170.*   [122]檀成龙   2019-7-24 17:40
请关注《驱动台风云墙内部气流高速螺旋上升运动的动力》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1190764,请您客观评价。对广义的水汽运动能够驱动低层大气向上运动的认识,您怎样看?
IP: 110.152.251.*   [121]张学文   2019-7-2 19:15
你今天20190702给我的提示我没有弄明白我应当看什么以及涉及什么问题
我的回复(2019-7-2 21:19):就水汽运动能否带动大气运动的问题,在博文《一个大气科学家眼里的费曼物理学讲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0191-1136531.html 的下面,吕建华教授与我之间有一些互动交流,请关注这些互动交流。
IP: 182.40.67.*   [120]liudazhe   2019-4-24 17:24
檀老师,您好!你的理论我得知好几年了,我的看法是,从青藏高原调水至塔里木盆地在工程上虽然可行,但是从政治上却是不可行的,因为倘若改变青藏高原之水文特点,那么南亚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以及东亚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河水流量就会相应减少,所以此理论或许有待商榷,不知您怎样看此问题。           刘大哲
我的回复(2019-4-24 22:36):如果向西北超深盆地调水确实能起到 “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甚至更大的作用”,那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需要的调水规模就不会很大,那么,跨流域调水对其它河流的影响就比较小。假定每年600亿吨的调水规模就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那大概只需要从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上游各调水每年150亿吨,那调水的比例就很小,对其它河流的影响就很小,利就远远大于弊。关键是 “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甚至更大的作用” 能否成立?!
IP: 113.76.171.*   [119]檀成龙   2019-4-21 22:20
《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征文的启事》,网址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932928745913922   或者http://sh.qihoo.com/pc/9e6a868325b4892ca?cota=4&tj_url=so_rec&refer_scene=so_1&sign=360_e39369d1
IP: 113.76.171.*   [118]檀成龙   2019-4-6 21:06
2015年在《热带气象研究——梁必骐学术论文选集》出版前夕,曾庆存院士为《热带气象研究》一书题词,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864930102w45b.html。专著《华北夏季降水变化及预测技术研究》的序言由丁一汇院士撰写,详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4/424811.shtm
IP: 113.76.171.*   [117]檀成龙   2019-4-5 22:28
电子书《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各章汇总篇的预印本网址:
1、《封面、导读广告、全书简介、序言、目录等》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9b737520169eddeadfc0089
2、第1章《概论,对调水增雨的一些宏观认识》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853f4ff0168b5a5bb4600f3
3、第2章《降水量与5个空中水汽参数的一元拟合研究》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853f4ff01690b64c0bf016d
4、第3章《本地蒸发对西北5个空中水汽参数的贡献研究》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853f4ff0169aae525fb02a1
5、第4章《中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多元拟合研究》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853f4ff0168b5b88b6b00f9
6、第5章《事实胜于雄辩,西北降水客观事实的归因研究》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853f4ff01690b6053cb016b
7、第6章《理论探索和观点讨论》的汇总篇:http://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6853f4ff0169aacfc8ab029d

电子书的第5章和第6章是重点,第5章和第6章《目录》中带★的6篇文章是重中之重,请重点审查。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IP: 113.76.171.*   [116]檀成龙   2019-2-25 23:15
能够从众多“异想天开”中发现原始创新,助推原始创新论文公开发表的专家就是“慧眼识珠的真伯乐”;与此相反,有原始创新但发现不了原始创新,埋没原始创新,阻挡原始创新论文公开发表的专家就是“绊脚石”。“慧眼识珠的真伯乐” 与 “创新路上的绊脚石” 相距很近。

因能力不足成为“绊脚石”的专家情有可原,因利益关系故意成为“绊脚石”的专家人品很差,必须惩处。科技界有论文造假的,还有剽窃抄袭的,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为了一己私利,既得利益者故意打压原始创新的动机客观存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人和事,现在也有,可能还不少。
======================================================
历史上故意打压原始创新的典型事例有哪些?哪位专家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IP: 110.152.214.*   [115]张学文   2018-10-10 20:14
好得超出想象的水汽压力与水汽密度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1140118
我的回复(2018-10-10 21:45):看到了,多谢!
IP: 110.152.247.*   [114]张学文   2018-8-22 15:49
檀成龙,你好
你提的图片丢失问题确实存在。
大约3个月前我发现博客中的图片可以放到相册中,我问编辑部,她们说在图片中·删去博客里的图,不会影响博客中的图片显示。于是我把一些图片组织到图片中,把另外一些删了。
结果是编辑部的话不对:原博克中的图片没有了。
我没有向编辑部追问为什么她们误导了我。
谢谢你的关心
IP: 111.121.51.*   [113]尉剑俊   2018-8-13 22:01
你比我有耐心和细心。加油
我的回复(2018-8-22 20:12):多谢关注,在2018年年底以前,争取出一本《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的小册子,到时请您审查。
IP: 117.151.50.*   [112]晏成和   2018-5-25 13:52
最近我去了山西省全域,很少看到水。坐车几个小时,看到一个水沟都觉得稀奇。
就会想到你提出的海水西送的方案。
我的回复(2018-5-27 21:55):如果下垫面有水并且大量蒸发,当地的空中水汽就会多一些,空中水汽含量(可降水量)、地面水汽压、地面比湿、地面绝对湿度、地面相对湿度等空中水汽量化指标就会增加,空中水汽变雨的机率就会增加,年降水量就会增加。定性分析比较简单,定量分析很难很难。
我主张从青藏高原的江河向西北调淡水,反对海水西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