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4ev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xs4ever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转载]《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申请表》填写说明 - 德国(2019更新)
2019-12-13 22:01
《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申请表》填写说明-德国(2019更新) 为便于留学人员填写《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申请表》,现将相关填写要求说明如下(附件中的填写样表供参考): 1.护照号码按照申办人现持有的有效护照号码填写。 ...
个人分类: 留学生活|34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振动与测试 2] 什么是PSD(功率谱密度)
2019-11-11 18:25
上接前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振动测试中最常见的一个概念PSD,即所谓的 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以及其与 Autopower(自功率谱) 的区别。自功率谱现在可以先理解为信号经FFT变换后的幅值。 PSD的定义 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 是表征信号的功率能量与频率的关系 ...
个人分类: 汽车工程|149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振动与测试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
2019-11-11 18:24
什么是数字信号处理 我们都知道,在汽车NVH开发过程中经常开展各种测试工作,国内最常用的是LMS公司提供的各种数采设备。采集到信息后,工程师会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 通过计算机处理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因为计算机是无法存储连续信号的,它只能将信号离散成“pieces”或者“samples”,也就是我们说的样本。 虽然 ...
个人分类: 汽车工程|39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什么是模态振型?
2019-11-4 18:32
模态分析实旨是一种坐标变换方式,是将物理空间上耦合的运动方程变换成一组单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的过程,那么变换后的单自由度系统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单自由度相同吗?模态分析最终目的是获取模态参数,也就是获得频率、阻尼和振型信息。频率和阻尼也称为极点,模态振型也称为模态向量,那到底什么是模态振型呢,它又起什 ...
76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什么是频响函数FRF?
2019-11-4 18:14
不管是模态测试,还是固有频率测试,或者灵敏度分析,以及其他一些测试,经常是测量频响函数。那什么是频响函数,频响函数有什么性质,有哪些形式,力锤得到的FRF与激振器得到的FRF有什么区别,怎么计算频响函数,频响函数受什么因素影响,等等问题,您都了解吗?在这里,您将找到答案。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1. FRF ...
146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八种环境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概述
2019-11-1 19:03
八种环境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概述 传统的参数识别(EMA)是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的频率响应函数进行的参数识别方法,它要求同时测得结构上的激励和响应信号,但在许多工程实际中,工程条件和实验室差别较大,对一些大型工程结构人为的激励(输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试验实施难度大、成本高。对于处于工作环境状态下的实际 ...
82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如何根据位移的频响函数曲线进行参数识别?
2019-11-1 18:45
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实测幅频曲线、相频曲线、实频曲线和虚频曲线。根据模态参数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来求解模态参数的过程称为 模态参数识别 。常用的识别方法有频率域识别法、时域识别法、图解法和曲线拟合法等。本文仅介绍利用实测曲线图进行参数识别的图解法。 ...
56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解释传递函数、FRF和参数估计
2019-11-1 17:46
曲线拟合仍然迷惑我,能为我解释一下传递函数、 FRF和估计的参数吗? 当然可以,没问题…… 曲线拟合初看起来有些让你摸不着头脑,但在这儿我想通过几个原理跟曲线拟合相类似的简单实例帮助你理解曲线拟合。其实曲线拟合相当直观,我给出的这些实例的确非常简单。 上次我们讨论一些与系统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 ...
49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COINV模态参数识别新算法——提纯算法
2019-11-1 17:31
摘要 本文提出的提纯算法,将传统的密集模态解耦转化到了简单的频响函数提纯,参数识别过程也不需要稳定图,计算速度有极大的提高。提纯算法是目前所有模态识别算法中,唯一对密集模态参数识别能达到实时级的算法。MIMO试验只要参考点数量合适,即使能量占比很小的模态,通过提纯算法也可得到非常协调的模态振型,精确的 ...
25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