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为什么“引力波”把人越弄越糊涂?

已有 5407 次阅读 2016-2-25 14:35 |个人分类:引力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引力波, 陈学雷, 吴中祥, 陈方培, 蔡荣根

         为什么“引力波”把人越弄越糊涂?

今天我国官方媒体发布有一定权威性解读引力波及相关问题。笔者为什么提出“ 为什么“引力波”把人越弄越糊涂?”的问题。其原因如下:

1.蔡荣根院士:穿防辐射服防引力波是个笑话2016-02-25 09:2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文中指出:“引力波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法被屏蔽。”蔡荣根说,尽管引力波性质与电磁波类似,但仍有很多属性并不相同,而且引力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远比通常情况下的电磁波所产生的辐射要弱太多了。电磁波以电磁场的形式影响人体,而引力波是拉伸或者挤压的形式影响人体。

2.宇宙学起源的背景对于研究宇宙学,高能物理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微波背景辐射(CMB)。但是CMB只能追溯到宇宙的光子退耦时期,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越弱的相互作用在越强的能标处退耦,引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参加任何相互作用。因此,宇宙学起源的引力波背景携带了比CMB更早期的,独一无二的宇宙学信息。同时也打开了探索高能物理的新方向。【摘自朱宗宏,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起源的引力波研究,Gravitational Wave Generation in the Early Universe1oooo个科学难题·物理学卷·p210·—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学雷:探测原初引力波对了解宇宙起源意义重大2016-02-22 09:44 来源:光明网.

学雷指出:看了那么多科普文章和相关报道,你真的理解引力波了吗?在宇宙大爆炸的极早期,爆炸过程会产生引力波,那么这种引力波会影响宇宙早期的微波背景辐射,可以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极化探测到这种引力波;另外,还可以利用对脉冲星的监视,比如贵州500米口径的望远镜等项目就是这样的。

不同方式产生的引力波的波长是不一样的。宇宙大爆炸时期产生的原初引力波最长,其次是通过脉冲星来检测的引力波,再短一点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太极或者天琴希望探测的引力波。此次LIGO测量的是波长最短的。所以不同波长的引力波起源是不一样的,产生相应引力波的天体是不一样的。他全篇文章没有说明引力波到底是什么?宇宙大爆炸、黑洞并合为什么产生引力波?其实横波、纵波不必解释,学过电磁场的人都知道。关键问题是:引力波是力的作用还是场的作用?如果是力的作用,它怎样传播到地球?

4.吴中祥先生认为:引力不会形成波。这次LIGO公布的GW150914事件必须说清楚的问题2016-2-25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95848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吴中祥博客,

5.陈方培老教授一文指出:引力波是什么?

可以用数学证明[1] : 作为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具有波动解,即爱因斯坦场方程意味着,若时空某处物质场的能动张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动,则时空中便要出现引力场(表现为度规场和联络场)的变化,使之携带能量由近及远地以光速传播。在物理学上,把这种变化的度规场和联络场携带能量由近及远地以光速传播的现象称为引力波。我们认为,引力波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在时空中出现度规场和联络场的变化,并携带能量由近及远地传播。

由于爱因斯坦场方程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很难求出严格解。好得在远离强源的情况下,引力波往往属于弱场;若对爱因斯坦场方程进行弱场近似[2] ,可得出线性化的爱因斯坦场方程之弱场近似。这个线性化的爱因斯坦场方程之弱场近似颇类似于由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导出的电磁波波动方程;由于这个类似,可把引力波类比于电磁波。

可把引力波类比于电磁波,也就可把引力波看成是一束引力子携带能量由近及远地以光速传播。但由于研究引力场波粒二象性的量子引力场论尚未完满建立,‘把引力波看成是一束引力子携带能量由近及远地以光速传播’还只能看作是一个假定,在解释GW150914事件时要用到这个假定。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626-95722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陈方培博客,

陈教授己85岁高龄,长期从事物理教学,他的文章认为是场的作用。但又假定看作一束引力子。这一假定怎么证明引力子束的存在?如果看成场,陈雁北教授认为引力波有衰减,与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与物质有相互作用。到底是穿透物质、穿透星体、穿透暗物质,还是有相互作用?或者说:大家都不清楚,包括爱因斯坦本人。

另外如果引力波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它又怎么产生作用力?让激光干涉仪变形?LIGO又怎么探测到引力波?难道不让我们越来越糊涂吗?科普不是吹捧,不是赞美国技术先进,不是画漫画、说相声,科普也不是商家炒作,更不是挑起“官科”与“民科”的矛盾。科普要分层次,要求真,要讲道理,千万不要把中国科技人员都看成跟风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958562.html

上一篇:小宇宙内有引力波吗?---- 探索大小宇宙的关联
下一篇: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在拷问脑科学
收藏 IP: 114.243.96.*| 热度|

2 马德义 陈方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